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2年第3期 ID: 150667

[ 靳霞 文选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

◇ 靳霞

   内容摘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一项基本理念的提出,是对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一次大的革命,是教育教学工作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结果。在教学实践中,我引导学生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时时处处体现这一理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观念深入人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一项基本理念的提出,是对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一次大的革命,是教育教学工作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结果。在教学实践中,我引导学生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时时处处体现这一理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拓展学习空间,放手让学生预习
   预习是学生学习一篇课文的开始,也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起步。抓住预习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在教学实践中高度重视预习在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通过多种学式进行预习。一是就课文预习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画图、查字典理解字词句、查找出有一定特色的语句、提出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重点等。二是走出课文预习课文。比如查找有关的背景资料。比如在教学《长城》时,我让学生课前搜集长城的有关资料,这样设计,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增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成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体现学生主题,放手让学生自悟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主阵地,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既有利于加深理解课文,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素质。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我大胆改革,放开教学,充分发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取得了良好课堂效果。
   1.师生合作,展现课文情境,感知理解教材。
   在合作教学中,也有一个度的问题,对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或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有必要的进行师生合作。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中描写山的段落,我们通过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板画的形式,展现了课文的情景,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创造、自我发现的空间,这种设计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了重点词句。
   2.自主分析,确定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针对性。
   教学中,在指导学生分析教材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为大家提供课文的学习思想、探讨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适时地作出引导。例如,教学《和时间赛跑》一课,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提出了本课的学习重点:A为什么和时间赛跑?B怎样和时间赛跑?师生可针对以上问题,自由思考,自主分析,让每位学生都拿出自己的想法、看法。
   3.分组合作,共同讨论,达成学习目标。
   在学习的过程中,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学生个人完成分析酝酿后,在学习过程中展开讨论比赛,一个组围绕学习目标或提出的问题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个组针对前面组中的同学对课文内容的具体理解进行概括总结。比如,教学《鹅》,体会鹅傲慢的特点时,进行组与组之间互动式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解决了课文的理解重点,创设了生生共进的学习氛围。
   三.挖掘课余资源,放手让学生求知
   根据以往的经验,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是以总结全文作结,似乎学完了课文,思维结束了。实际上,与一篇课文相联系的内容还有很多。在课文学习结束的时候,适当拓展延伸,为学生的学习打开一个新的窗口,引入相关内容的阅读、实践,这对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培养探索意识,大有裨益。如在教学《猫》一文时,课文结束后,除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猫外,还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狗、小鸡、小兔等动物,了解他们的特点,并选择自己最喜爱的动物,仿照课文写一篇文章或片段,与同学们共同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习惯。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真正让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
  
   靳霞,山东新泰市向阳实验学校教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