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2年第3期 ID: 150708

[ 杨丽君 文选 ]   

探究尹丽川诗歌背后的意义

◇ 杨丽君

   内容摘要:新世纪以来,“下半身”写作逐渐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引起文坛高度关注。作为“下半身”重要代表诗人,尹丽川无疑是最受争议者之一。本文试图挖掘尹丽川“下半身”诗歌背后的意义。
   关键词:尹丽川 “下半身”诗歌
   1994年4月“盘峰论争”,这场知识分子诗人与民间诗人的“战斗”为“下半身”诗歌登上文坛提供了契机。2000年7月沈浩波等人创办《下半身》诗刊,以《下半身写作及反对上半身》的大胆宣言正式登上文坛。诗人们毫无遮拦地打开身体之门,释放被压抑的生命,追求诗歌的贴肉状态,显露身体的私密。
   一.尹丽川诗歌概说
   尹丽川,1973年生于重庆,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后留学法国并于1998年毕业,次年回北京并于12月开始创作。2001年5月出版诗集《再舒服一些》,其诗凭着用大胆的语言书写女性的身体与经验、前途与命运,引起广泛关注。
   《为什么不再舒服一些》,写于2000年1月31日,收集在《再舒服一些》。也许很多人都和我一样,觉得这是一首性爱诗歌,诗中“上一点”、“下一点”“慢一点”、“快一点”分明就是男女做爱的场景再现,即使诗人一再申明“这不是做爱”。记得张爱玲曾说,“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革命的时候更朴素,也更放恣”[1]是的,人在爱情(具体说是性)面前,剥去一切遮蔽物,赤裸地面对自己的肉体时,就会呈现出带有原始野蛮力的生命本真状态。90年代以来,人们在各种现实利益的诱惑下,变得虚伪、狡诈,人际关系也随之冷漠,诗人敏锐地抓住这一现状,企图通过扒光肉体来还原最真实的生命状态。
   以女性身体书写为主的《深圳:街景》,一开始就写到“公司在大马路上,张得很开/老板笑得像翠喜/的孙子。没有人在/大白天心惊肉跳/女孩们的月经/总是迟迟不来/避孕药吃多了/乳房象冬瓜垂到地上/屁股却飞到高空/翘的高度决定了前程”。寥寥几句道出了女性所受的摧残。“月经迟迟不来”的原因是“避孕药吃多了”。为什么吃很多避孕药?那些大发横财的“老板”,他们仗着钱权玩弄女性、包养二奶,有多少富翁就有数倍的二奶、数倍的血泪。诗人对其进行了强烈控诉,同时对女性要以翘屁股的高度来决定自己前程的悲剧命运予以深切同情。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异化了人性,这里有多少繁华就有多少肮脏,有多少文明就有多少罪恶……
   《深圳:吃了一顿饭》,诗人开篇就一针见血地写到“这座城市是假的”,为什么?人性的虚伪。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刹那间就可成为“好朋友”,毫不知由地一起吃饭,还假装约好下次吃饭......诗人抓住这样一个似乎极其无聊的城市生活片段,并以粗略的笔触随意地进行揭示,却透露出纯朴人性随着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城镇的消失而消逝的信息。
   《正名》中,屁股与长发的对比,屁股“很淫荡”“是商品”,而长发“很浪漫”“是爱情”,道出了女人不想被当做商品的呼声,揭示了人们道德的堕落。
   在《巴黎:捐衣物给非洲灾民》一诗中,更是将人性的假善良虚高尚刻画得淋漓尽致。“欢天喜地”、“多了话题”就将人们往日的冷漠寡言与现在的热情健谈形成鲜明对比,并指出人们愿意捐出旧衣物的原因:扔了可惜、卖不出钱。言下之意:要是这些旧衣物能换成钱,那人们是绝对不会捐出来去换“道德”,金钱与道德对比,是多么的苍白无力!诗人无情地揭开了“义”、“词”、“高尚”等高尚的面纱,赤裸裸地把人们的虚伪展现在世人面前。
   由此可知,尹丽川不是单纯地关注肉体,写肉身是为了更好地剥去现代人身上所有的遮蔽物,扒开虚伪的外表,还原真实的人。
   二.诗歌背后的内涵
   自尹丽川《为什么不再舒服一些》轰动诗坛后,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指责与批评。一些人甚至把这种“下半身”诗歌直接等同于肉体展览,更有人极端地把这一诗歌归于颓废堕落。我觉得,这是有失偏颇的,对此我们应该深入分析后再作评议。
   第一,还原真实的人。尹丽川很好地实践了“下半身”“贴肉状态”书写的理论主张,但她并不纯粹地展览肉体,而是通过追求肉体的在场感还原真实的人。《爱情故事》中,诗人乐此不疲地说“多了个东西”,但“它不是我的”,我“偷走它的体积却留不住它的重量”,诗人并不是在描写性爱,而是竭力找出现代人身上多出的那个本不属于他们的东西,也许正是这个“多出的东西”带走了人的纯真质朴。所以,诗人觉得肉体上空出了“一块荒”。人的肉体是人的灵魂的最好的图画,身体的“空”正好显露了精神的“虚”。
   第二,商业的高速发展带来城市物质的“进步”与道德精神的“堕落”。90年代商品经济高速发展,尤其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这块经济特区所经历的进步与堕落全都尽收诗人眼底,于是,她写下了《深圳:街景》、《深圳:送别小保姆》、《深圳:吃了一顿饭》。《深圳:街景》中,诗人直接把矛头指向导致女孩们“避孕药吃多了”的罪魁祸首----公司老板。在这块物质高速发达的土地上,很多人一夜暴富,然后包二奶、玩小姐,以摧残女性为乐,无数女人的青春就葬送在这块商业高度发达的沃土上。《深圳:吃了一顿饭》,作者犀利地指出“这座城市是假的”,诗中的“红色跑车”、“海鲜”等丰裕的物质与人们虚假的“朋友”关系的呈现,无情地揭露出在这块物质充裕的土地上滋生并精心培养出的人性的虚伪的讽刺现实。《深圳:送别小保姆》讲述了“我”和嫂嫂送别小保姆,开篇写到最初小保姆给“我”盛饭,“我”会说谢谢,这是礼貌也是尊重,而后来情况变了,“我不说谢谢了,她还在给我盛饭”,“我”是觉得理所应当?还是觉得不屑于向小保姆道谢?亦或是连这虚假的面子工作都不愿意做?小保姆的再也不回与嫂嫂的“我喜欢深圳”形成鲜明对比,这里,有众多“繁华招牌”、有“美容院”等供人享乐的现代化物质设施,但却没有温暖、没有人性、更没有下层人民(打工者)的立身之所。
   第三,现代社会中某些人的不确定性和自我寻找。商品化经济席卷中国,物质的日益充裕并没有带来人们精神上的满足,一些人始终处于一种寻找之中,他们既做不了“上层”,又不愿意当“底层”,始终坚守在“中间”位置上苦苦挣扎而又不甘心;他们既想恪守自己的文化身份、社会职责,又企图以独立的姿态抨击黑暗、冲破樊篱。因此,诗中不断出现“上一点”、“下一点”、“左一点”、“右一点”、“深一点”、“浅一点”等一系列探寻话语,但最终仍然找不着准确位置。所以诗人喊出:“再温柔一点,再泼辣一点,再知识分子一点,再民间一点”,或许这样就能自我定位。这首诗,看似是男女做爱过程中始终无法达到想象中的快感的细节描写,但它却映射了现代人不断寻找、又不断自我否定,却始终无法找到自己准确位置的悲剧现实。
   第四,女性意识的觉醒,对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的反抗。传统认为,男性是社会中坚力量,而女性总是依附着男性,不能独立。90年代末从陈染、林白等一批“个人写作”开始至新世纪的“身体写作”,女性在寻找自我、反叛男性的道路上越走远远。她们把目光投向身体,借着女性的身体魅力和吸引力,赤裸裸地展示女性身体,凸显出女性与男性的与众不同之处。她们对肉体、性等的细腻感触和体验,是男性永远都无法感受的,这就使得女性在男性主导社会中展露头角。
   此外,尹丽川的这种创作风格也正好迎合了读者的审美趣味和兴趣爱好。90年代以来,大众文学日益打败传统文学,占据绝对优势,尤其是身体写作、“下半身”写作之类直接描写肉体的作品。可以说,越赤裸越重口味越受欢迎。也许尹丽川正是瞄准了这一趋势,然后大胆高呼着“为什么不再舒服一些”闯进诗坛。
   三.结语
   在我看来,“下半身”是在经历了“17年”和“文革”文学中人的失落后希望彻底找回人(身体和精神)这一本体追求的实践。肉身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形式,因此对肉身的关注,不正是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一种关注吗?所以,“下半身”诗歌是在人长期丢失后的自我呼唤,自我回归。从这个角度看,“下半身”诗歌的存在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下半身”并不意味着庸俗,尹丽川诗歌也不该总是得到指责批评,作为一个读者,我们应该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去发现诗歌蕴含的深层现实意义和独特审美趣味。
  
   注释:
   [1]张爱玲,《自己的文章》,《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四卷),钱理群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第一版。
  
   杨丽君,湖北大学2010级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

探究尹丽川诗歌背后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