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2年第3期 ID: 150670

  

例谈苏轼词的风格

◇ 李绍荣 周才汇

   内容摘要:本文从苏词总体词风入手,以其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阐发词人“怀才不遇,抱负难展,忧国忧民”的情怀。论述了苏词“清雄、豪迈、奔放”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苏词风格 豪迈奔放 艺术特色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1037-1101),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大作家,他在诗、词、散文等创作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他的文章里所表现的豪迈气象、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北宋其他作家如欧阳修、梅尧臣等所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的进一步发展的成果,代表着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尤其是苏词,具有很高的艺术创造性。
   就词的发展来说,苏轼的词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从晚唐经过五代到宋初的文人的词,形式上受音乐的束缚,内容上也多半华而不实。而到了苏轼,却冲破了这种束缚,他把词推上了一个更为广阔的道路,让他有更广大的领域。他的词进一步冲破了晚唐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把诗文革新运动扩展到词的领域里去。举凡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题材,他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这就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不让音乐把它捆死,加上词的内容丰富、健康,形成了苏词特有的风格――清雄、豪迈、奔放,后人称他为“豪放词派”。
   苏词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词家婉约的作风,开创了豪迈奔放、清新辽阔、激情浪漫的“豪放词派”词风。这种词风,首先决定于北宋文人政治地位的改变和诗文革新运动的影响。作者所处的时代,很多文人在政治上都有一定的理想抱负,都对晚唐五代以来的文风不满,掀起了诗文革新运动的高潮,其影响直接体现在他们的诗文创作上。像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等人,已有豪放风格的作品。苏轼继承了他们的作风并加于恢宏变化,形成了苏词特有的风格。其次,决定于苏轼一生丰富的经历。苏轼在当时文坛上的领袖地位和在诗文方面的杰出成就,使他不能满足于前代词人的成就,也必须在自己的创作上有所突破,有所作为。
   苏词还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色彩,这主要基于作者豪迈奔放的感情、坦荡开朗的胸襟。文章事业上的自信,使他能以豪迈的态度对待政治上所受到的挫折,随缘自足的态度,又使他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好可爱的东西,能时常保持一种乐观的胸怀。苏词善用比兴的手法,更显其词浪漫主义的艺术魅力。
   苏词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其豪放词风,均可以在其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得到诠释。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公元一O八二年七月(宋神宗元丰五年)在黄州(现湖北黄冈)时写的,在这个时候不久以前,作者因为写诗得罪了朝廷,受到“文字狱”的灾祸。释放以后,谪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因为是个有职无权的闲官,所以使得他有时间去游历黄州名胜古迹。作者登上赤壁,联想历史,俯仰古今,感慨万千,于是有感而发,自抒怀抱。这时的作者在政治上是失意的,因而流露出了沉重的苦闷和“人间如梦”的消极思想。然而依然掩盖不住他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要求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豪迈心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起兴,表面上看起来是写江水、浪花,实际上是把“千古风流人物”和江水、浪花融成一片,为下面写“赤壁”、“三国周郎”埋下伏笔。作者用最经济的手法,最精练的文字,为“赤壁”造声势、替“周郎”出场造气氛。你想,历史的长河中,有着各形形色色的景色,该抓哪处?该抓哪时?该抓哪位?作者抛开了许多东西,只抓住“三国周郎赤壁”,这样他要写的时代、人物、地点都摆出来了。既经济又精练而且清晰,更体现了起豪迈的词风。下面再写“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几笔,可谓“大笔淋漓”,把景写活了,使读者感受到赤壁就在眼前,长江的浪花就在脚下,涛声就在耳边。然后一句“江山如画”荡开去,再一句“一时多少豪杰”收回来。这样的一收一放,体现出词人深厚的文字功底,表现出苏轼驾驭语言的能力。
   “江山如画”前面几句,实际也是一种衬托,是背景的衬托。既然是衬托,就要与词的内容和主人公相衬。即是“豪杰”,当然就不能用“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也不能用“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温庭筠)来衬托,一定要写伟大的长江、雄浑的赤壁,才相衬。一定要在这样的声势、这样的气氛下,才能让“豪杰”,也就是“风流人物”出场。
   词有单阙的,也有分上下阙的。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属于后者。上阙与下阙,往往“换头”,这本来是唱法上的讲究,但在词的创作上,讲究“换笔”,更讲究“换意”。作者在这里还“换境”――“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在“公谨当年”和“雄姿英发”中间插进一句“小乔初嫁了”,又是用“美人”为“英雄”作渲染,如果用词学上的术语就是“刷色”――为的是增加某种气氛。在本词里,主要是增加浪漫气氛。实际上,赤壁周瑜破曹时,已与小乔结婚十年了,词里写“初嫁”,还是为了烘托浪漫气氛。但是,苏轼只写豪杰,不写美人。小乔在这里只不过是顺手借用,要写的还是“风流人物”――周郎:“羽扇伦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这里写周瑜眼中视曹操如无物。在作者笔下,周郎被写的多么闲雅雍容:面对“强虏”,他不是“全身披挂”的高度紧张,而是“羽扇伦巾”,不是“叱咤风云”,而是“谈笑”从容,结果还是“强虏灰飞烟灭”。这两句也像是一座三面浮雕――“羽扇伦巾、谈笑”是一幅,“强虏”是一幅,“灰飞烟灭”是一幅。这三幅浮雕组成了“赤壁人物图”,和前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赤壁江山图“变换交织,其艺术效果是惊人心魄,动人耳目!
   怀过了“古”,归到今,想到自己:“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作者意思是说自己自作多情,替古人担忧,未免好笑,难怪头发早就花白了。于是作者觉得“人间如梦”,只好“一尊还酹江月”。且把酒浇到江里祭月亮吧。在这里,作者仍回到“江”上,前后照应,使读者在最后仍能听到“大江东去”的水声,而且点到“月”,让人读后仿佛置身于“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前赤壁赋》)的初秋月夜。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心怀,当然也还有一丝消极虚幻的思想,都是苏词浪漫风格的体现。
   最后,还要说说苏词的语言。决定于词的内容,苏词在语言上也一变花间词人镂金错采的作风,多方面吸收前代诗人如陶潜、里白、杜甫、韩愈等的诗句入词,有时也用当时口语,给人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为了充分表达意境,有时也突破韵律上的束缚。这也是由其豪放词风所决定的。
   总之,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让人壮怀激烈!读苏词,使人奔放豪迈!
  
   李绍荣,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汉语言文学副教授;周才汇,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哲学副教授。

例谈苏轼词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