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2年第3期 ID: 150682

[ 许丽萍 文选 ]   

品析《与朱元思书》的丰富情感

◇ 许丽萍

   内容摘要:《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时文学家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书信节录,也可以看作是一篇优美的写景小品文,现收编于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作品仅有144个字,而且重在写景,鲜有直接抒情的语句,但是透过那引人入胜的景物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丰富情感,领略作者那高雅的志趣和高洁的情怀。
   关键词:《与朱元思书》 情感 志趣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时文学家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书信节录,也可以看作是一篇优美的写景小品文,现收编于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作品仅有144个字,而且重在写景,鲜有直接抒情的语句,但是透过那引人入胜的景物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丰富情感,领略作者那高雅的志趣和高洁的情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品那色彩斑斓的情感世界吧!
   一.游览山水美景的悠然自适
   作品开篇就展示了此次游览富春江的天气背景——“风烟俱寂,天山共色。”选择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出游,间接烘托了此次出游悠然爽朗的心情。接下来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状其游览的方式,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随山形而变,江上小舟,顺流而下,随意飘荡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这是一种享受自然之趣的悠然自适,这是一种纯粹的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也正是由于如此,吴均才能把自然美景的真谛参透。
   二.对祖国山川的赞美与热爱
   作品描绘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山水风物。先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其赞美之情已溢于言表。再用“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表现水之“异”, 流缓之处,清澈见底,流急之处,势不可挡。用“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表现山之“奇”,峭壁之上,寒树丛生,层峦叠嶂,争相竞高,直入云天,动态比拟中,透出勃勃生机。“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作品又用泉泠、鸟鸣、蝉啭、猿叫,各种悦耳的声音,汇成和谐的大自然交响曲,令人神往。这一幅幅奇丽的画面,传达出的是对祖国山川的无比热爱和热情赞美。
   三.对追名逐利的世俗之风的鄙弃
   富春江奇山异水的美丽画卷,呈现出一种无穷的魅力,使“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那些雄心勃勃,企图一飞冲天的人,看见这样的山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那些终日忙碌于政务的官员们,望见这些优美的山谷,也要流连忘返。吴均生活在南朝时期,世俗盛行追逐功名利禄之风。作品在描绘富春江山水美景的同时,不禁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四.对友人的真挚劝勉
   吴均给朱元思写此书信的宗旨如何,因不见其原信全文,难以臆断;就节录的这部分内容推断,其宗旨是自明本志,也是对朋友婉言相劝,希望他早日离开官场,退隐林泉。节录部分的结尾处,用“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补写日光时昏时见的景致,也是有其深意的。这种明暗交映的写法,揭示出一个生活哲理:富贵中人有他们自己的享受,但也有“昏”(为世俗所累)的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固然有生活的某些不便之处,但那种享受山水之乐的闲情雅趣却是富贵中人所无法比拟的,婉转地表达了对好友的归箴和劝勉之意。
  
   许丽萍,河南省叶县昆阳中学教师。

品析《与朱元思书》的丰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