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叶,甫田出了一位少年才女,一时名声远播,她就是吴荔娘。
吴荔娘,字绛卿,甫田(今福建甫田县)人。她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自幼受到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还在吚哑学语的时候,便受到父母的指导,开始识字、读书。小荔娘聪明伶俐,学习非常勤奋刻苦,记忆力也很强,到四、五岁的时候,就能背诵不少唐诗宋词。吟诵时一板一眼,很有韵致,父辈们都称赞她是一个读书的料子。
荔娘自幼在闺阁中长大,性情孤僻,多数时间都在阁房中诵读诗词歌赋,自得其乐,却很少与其他孩子交往,更不愿意前往闹市。她还特别讲究清洁,室内往往一日洒扫数次,绝不让桌椅板凳上沾有灰尘;室内的摆设也一尘不染,井然有序。平时,她将读书习文、作诗填词当作是生活中的最大快乐。因此,上十岁便能诗会文,在乡里颇有名气。
到十三四岁的时候,荔娘已经能以一个纯情少女所独有的情愫,去描写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有时还能以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用饱含激情的笔墨去揭示大自然的美。
一天,荔娘有机会亲眼目睹了浙江吴兴县小画家严静的画画。虽然严静才9岁,绘画的技法却非常熟练,这不能不让荔娘赞叹不已。还没等严静挥毫完毕,荔娘已被画中的墨竹所陶醉,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画得好!画得妙!”当严静的墨竹图刚一画完,荔娘便提起笔来,乘兴为严静的墨竹图题诗(《题严静墨竹图》三首,一作《题画》):
其一
绣阁遥邻墨妙亭,
开帘煤麝动芳馨;
晴窗书破洪儿纸,
谁识金銮未十龄。
其二
琅玕袅袅影纵横,
千尺寒梢一笔成;
我看丹青先比较,
此君风韵却输卿。
其三
赋茗才华总角年,
挥毫风致自翩翩;
他时理棹苕溪上,
却结香闺翰墨缘。
第一首诗的意思是说:你的绣房远远地傍邻着墨妙亭,打开窗户,掀起窗帘就会飘进翰墨的芳馨。你在晴窗下辛勤作画,纸张不知用了多少,可谁知道你还未满十岁,却已如书生金殿成名。
第二首诗的意思是说:秀丽如玉的翠竹在风中摇曳,千尺高的寒竹被你一笔画成。我观看你的画,先与实物作一比较:那风中摇曳的翠竹,怎比得上你画中的翠竹。
第三首诗的意思是说:你在童年时就显露出了绘画的出众才华,而运笔作画的风度也非常优美。希望有一天我能撑船行驶在苕溪之上,去与你结下闺中的诗画之缘。
这三首诗是荔娘为严静画的“墨竹图”所题的诗。它一气呵成,以自然的音节,醇厚的诗意赞美了严静笔下墨竹的朴素之美。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作为题画诗,按照“常规”,应该重在看图说画。但小诗人却打破了“常规”;它们既介绍了严静生活的环境和取得的成功,又具体评价了严静所作的画;不仅赞扬了作画的小画家,而且表达了小诗人对小画家的钦佩之情和交谊之愿,读来不仅感到自然贴切,而且生动活泼,显示了小诗人在构思布局、文字运用等方面的驾驭能力。
从此,吴荔娘的诗名便不胫而走,在文人骚客中广泛传扬。荔娘也更加刻苦读书,勤奋创作,终于成为清代中叶一位颇有名气的女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