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5935

[ 刘安龙 文选 ]   

晚清奇人陆士谔

◇ 刘安龙

  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陆士谔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温家宝总理在第七届世博国际论坛开幕式上提到了他:“1910年,一位叫陆士谔的青年创作了幻想小说《新中国》,虚构了100年后在上海浦东举办万国博览会的情景。”这情景是:浦东和浦西一样繁华,道路宽阔,车马往来不绝;把地中掘空,筑成隧道,安放上铁轨,日夜点着电灯,电车于此飞驰不绝;人们能够通过隧道过黄浦江,江上还有很大的桥;跑马厅(今人民广场)附近建起“新上海舞台”;中国人在浦东辟地造屋,举办万国博览会……百年前的想象,今日几成现实。陆士谔,这个一辈子行医的小说家,成了准确预言上海世博会的晚清奇人。
  陆士谔的小说,以第一人称记叙,小说的故事梗概是这样的:宣统二年(1910年)正月初一,人们均为过年忙碌,小说中的主人公陆云翔却闷闷不乐,便独自喝闷酒,一会就昏昏欲睡,似睡又醒,夫人李友琴约他逛街,陆云翔便鬼使神差随其出门,举目一望,惊诧万分,世界已发生了巨变,一个全新的中国扑面而来: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因为“上海没处可以建筑会场,特在浦东辟地造屋”,陆云翔与妻前往参观,只见“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筑到对岸浦东”。妻子告诉他,大桥是为开博览会才建造的。为了去会场和市民的出行方便,还在上海滩筑就了越江隧道和电车隧道(地铁)。有趣的是为造地铁,还发生了争执,有说造在地下,有说要造高架,辩论结果:机车在高架上行驶噪音太大,且支撑高架的铁柱影响市容,又不方便,最终定下造地下电车隧道,“把地中掘空,筑成了隧道,安放了铁轨,日夜点着电灯,电车就在里头飞行不绝。”
  匪夷所思的是,陆士谔在梦中规划的浦东大铁桥、越江隧道和地下电车隧道,竟然与现今上海三大工程的南浦大桥、延安东路越江隧道及地铁一号线的地点方位完全吻合。
  在这部奇书的结尾,陆云翔被门槛绊了一跤后跌醒,方知是南柯一梦。夫人李友琴对他说:“这是你痴心梦想久了,所以才做这奇梦。”陆士谔答:“休说是梦,到那时真有这景象也未可知。”妻子又说:“我与你都在青年,瞧下去自会知道。”陆士谔答:“我便把这梦记载下来,以为异日之凭证。”看到这里,无法不让人为之叫绝。
  陆士谔还在1909年的《新野叟曝言》一书中,指出我国人口激增、资源匮乏的矛盾迫在眉睫,必须采取“禁止早婚、禁止纳妾”,还要实行“计划生育”。这比1957年马寅初发表的《新人口论》要早将近半个世纪。该书还谈到:中国制造了"醒狮号"飞舰,居然能将国人送上月球,还将黄龙旗(当时国旗)插上了月球山顶。奇妙的是“飞舰”的门能自动开关,舰内有“空气箱”,还有利用太阳能的灯光,手按“八卦”“太极阴阳”键加以“确认”,刹那间载人飞舰就上了天。月球上是没有水和空气,也没有人类和动物。

晚清奇人陆士谔
目录

  •  / 冉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