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武则天,只要有一点文化的中国人,恐怕没有不知道的。这不仅因为她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女皇帝,一生临朝执政50年,知人善任,有不少创举,对大唐帝国的发展、强盛作出过重大贡献;还因为她是一位颇有才华的文学家,著述宏富。不过,知道武则天少年时就是一位文武兼备的才女的人,恐怕不多。
武则天(公元624-705年),名曌,唐朝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父亲武士矱,原本是一个木材商人。后来投奔李密领导的反隋农民起义军,转战南北,成为唐王朝的开国元勋,先后被封为光禄大夫、工部尚书和应国公。出生在这样一个显赫的家庭,武则天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传统教育。她不仅聪明伶俐,而且长得俊美,成为父母的掌上明珠。武士矱除了教女儿识字读书外,又让她跟随自己习武健身。而武则天无论是读书,还是习武,都非常刻苦用功,因而进步很快。
不幸的是,武则天刚满9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她牢记父亲临终时的嘱咐,更加勤奋地读书、练武,从不间断。到她14岁时,便成为一个名声远扬的女神童。唐太宗李世民听说后,立即派人将她接进皇宫,亲自面试,果然名不虚传。于是恩宠有加,便封她为“才人”。
一天,不远万里来到长安的西域使节,特地向太宗皇帝献上一匹宝马,名为“狮子骢”。太宗皇帝十分高兴,让来使将宝马带到皇宫前的庭院里,令文武百官一起前往观赏,看看西域宝马到底有哪些奇特之处。只见那匹马个头高大,浑身上下肌肉矫健,毛色纯洁闪亮,扬着头在场地上走了两圈,忽然一声长嘶,有如惊雷乍起,果然是匹好马!
太宗皇帝非常满意,立即传令宫廷里专门负责驯马的官员,将马牵过去骑着跑几圈试试。哪知驯马官骑上去还没坐稳,那“狮子骢”就前腿腾空,一声长嘶,将驯马官甩在地上。一连几人都是如此。面对桀骜不驯的宝马,宫廷驯马官也毫无办法。太宗见状,大为扫兴,只好请来使将贡马送回马圈,待明日再试。
第二天,太宗皇帝带领文武百官来到驯马场,并宣布:谁能驯服“狮子骢”就赏他一千两白银。重赏之下,先后有七八位征战沙场多年的武将上场,但仍然没有人能制服“狮子骢”,都被摔下马背,令赏观的人咋舌不已。
太宗皇帝见满场文武官员都不敢再出来驯服烈马,既着急,又扫兴。就在这时,从他身后走出了身材娇小的武才人。她向太宗皇帝施礼道:“陛下,请让小女子来试一试。”太宗皇帝大吃一惊:“你小小年纪,又是一个文弱女子,怎么降服得了烈马?”
武才人胸有成竹地说:“陛下过虑了。只要小女子手里有三件东西,就不怕‘狮子骢’不老老实实地就范。”太宗皇帝赶紧问道:“哪三件东西?”武才人说:“钢鞭、铁锤和匕首。”太宗皇帝不解地问:“手握钢鞭还不够吗?还要铁锤和匕首何用?”
武才人不慌不忙地说:“不管宝马、烈马还是平常的马,它们都是给人骑用的。它不听话,可先用钢鞭抽它;再不听话,就可用铁锤击打它的头部;如果还不老实,只好用匕首将它宰了,这样的顽劣不驯之马,留着它又有何用?!”
在场的文武百官都听呆了。他们暗暗为这个小姑娘所夸下的海口而担心。哪知唐太宗却非常高兴,说道:“你真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女孩子,我就依你,祝你成功。”
武才人从容地走进驯马场。只见她手中紧握一条钢鞭,腰里一边插着一只小巧精致的铁锤,一边别着一把明晃晃的匕首,快步来到“狮子骢”面前。在场的人都为她捏着一把汗,太宗皇帝也紧张得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只见武才人在烈马前虚晃了一下身子,猛地窜到“狮子骢”的背后。她不等烈马回转身子,便手挥钢鞭用力抽打,一下,两下……“狮子骢”浑身疼痛,急忙返身。那武才人矫健非凡,轻移脚步,纵身一跃,早已跨到了烈马的背上。“狮子骢”不甘驯服,照例高抬前腿,将身子直立了起来。武才子一只手紧紧抓住马颈上的长鬃,双脚用力夹住马身,另一只手挥舞铁锤,雨点般地在烈马头上敲击。那烈马“嗷、嗷”地连声嘶鸣,猛地腾开四蹄,沿着庭院飞跑起来。它只管风驰电掣地跑,武才子却稳如泰山般地坐在上面。直到“狮子骢”跑累了,才缓缓地走到唐太宗面前,驯服地喘着粗气。
这时,唐太宗龙颜大悦,双手扶住跳下烈马的武才人,连声夸赞。那些文武百官无不对武才人异常佩服。
从此,唐太宗对武则天就更加宠信了。这也为她日后的扶摇直上,叱咤风云,临朝执政50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