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则天执掌朝政以及当女皇期间,曾任用过一名小才女作贴身侍女(即秘书),并对她宠信无比,朝中大小事情都交给她去处理。这位小才女虽然没有宰相的名份,却有着宰相的实权,一时间权倾朝野,巴结、趋附者络绎不绝。她就是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公元664-710年),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峡县)人。她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祖父上官仪是初唐著名诗人、贞观进士,曾任弘文馆学士、西台侍郎等职,位至宰相。他的诗婉媚工整,适合初唐时期宫廷上层社会的审美趣味,被称为“上官体”。麟德元年(664年),也就是婉儿刚出生不久,上官仪因替唐高宗起草废武则天皇后的诏书,得罪武则天,被下狱处死。婉儿的父亲及全家数十口亦被处死。
由于婉儿还是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经过当朝显贵裴炎的说情,武则天终于动了恻隐之心,便赦免了她和母亲的死罪,罚入后宫,做了奴婢。
婉儿的母亲郑氏本是朝中大臣、太常少卿(九卿之一,掌宗庙礼仪,兼掌选试博士)郑休远的姐姐,乃大家闺秀。她不仅端庄贤淑,知书识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在掖廷为奴期间,郑氏精心教导、培养婉儿,使她受到了系统的传统教育。而婉儿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非常懂事;又聪敏异常,勤奋刻苦,广学博览。因此,年纪不大,婉儿便熟读诗书,不仅能写出颇有才气的诗文,而且洞晓历史,明达吏事。
仪凤二年(677年),婉儿已经13岁了。只见她出落得妖冶艳丽,秀美轻盈,一颦一笑,自成风度;再加上她天生颖悟,读书能过目成诵,下笔则千言立就,文采斐然,成为内庭的一名小才女。她所写的诗文甚为出色,便悄悄地在宫中流传开来。不久,婉儿写的诗文竟传到武则天那里去了。按照封建社会的律令,上官婉儿为罪犯的后代,能保住性命就算是天大的恩赐了,根本谈不上做官。但女皇武则天,识才爱才,敢于打破陈规旧矩。一天,则天女皇竟传令召见上官婉儿,当场命题,让婉儿依题作文。只见婉儿沉着镇定,提笔在手,飞龙走凤,文不加点,须臾而成;不仅文意通畅,辞藻华美,珠圆玉润;而且语言优美,调叶声和,文彩灿烂;尤其是她的书法,秀丽妩媚,格仿簪花。则天女皇看后大悦,当即下旨免除了上官婉儿的奴婢身份,并让她跟在自己身边,掌管宫中诏命,即贴身侍女(秘书),负责起草文件,批阅一般的奏章,权力甚大。
武则天执掌朝中大权后,多任用武姓亲信大臣,这就与李姓皇室和忠于李氏皇朝的大臣之间产生了尖锐矛盾。上官婉儿的大恩人,已经做了宰相的裴炎,与一批大臣武将密谋兵变,曾私下授意婉儿伺机行刺武则天。然而,婉儿看到则天女皇日理万机,经常为天下黎民百姓忧心而废寝忘食,十分感动;觉得不应该因个人的私仇而危害天下大事,便坚决拒绝了裴炎的要求。武则天本来就非常喜欢婉儿的聪明伶俐,忠于职守,便将她许配给自己心爱的儿子李显,即后来的唐中宗做“昭容”。因为婉儿年少貌美,又有才华,甚得中宗宠爱。
上官婉儿曾向唐中宗建议扩大文学馆,增设学士,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于李显门下。中宗多次召集词学之臣,赐宴游乐,赋诗唱和。婉儿每次都要同时代中宗、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作诗,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对大臣所作之诗,中宗则令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因此,朝廷内外,吟诗作赋,蔚然成风。
相传婉儿将出生时,其母郑氏梦见一个巨人,递给她一杆秤说:“持此称量天下之士。”郑氏以为腹中必定是个男孩,将来可称量天下人才;谁知孩子出生后,却是一个女孩。郑氏心中甚是不乐。婉儿面貌美丽,胜过母亲。出世才满月,郑氏抱着婉儿在怀中戏语道:“你能称量天下之士吗?”小婉儿竟呀呀地相应,如今果然。
武则天去世后,韦皇后野心颇大,先是毒死了中宗,随后又将婉儿下狱。不久,临淄王李隆基(即唐玄宗)发动政变,杀死韦皇后,也杀了上官婉儿。后来,李隆基知道了上官婉儿的冤屈,追悔莫及,便差人收集了上官婉儿的诗文,编成22卷《上官昭容文集》,才使这位绝代才女的佳作得以留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