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点赏析
文章开篇落笔,作者就告诉我们:沙龙兔是沙漠中寻找水源的佼佼者。这种沙漠中的精灵不但有根据风向判别水源的独特而灵敏的方法,更有躲避一切天敌追捕它的本领——钻进像迷宫一样的地洞中。然而,这在动物界堪称遁逃能手的沙龙兔,又怎么能逃得脱人类的追捕?莫克捕捉沙龙兔的方法简单,但每次都不会空手而归。正因为如此,当大家都知道了这种方法,那灾难就降临到了“极聪明”的沙龙兔的头上。莫克单薄无力的呼吁再也不能阻止利令智昏的人们。沙龙兔消失了,连莫克自己也不愿意相信。
行文至此,似乎给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莫克捕捉沙龙兔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接着文本用莫克验证的形式交代了这个看似简单却又十分毒辣的捕捉方法——在积水中撒盐让沙龙兔渴死——这种只有人类才想得出的方法。而验证的结果也确实让莫克大吃一惊,沙龙兔真的绝迹了。但文章并没有直行,采用“摇摆”的模式,故意设置让莫克捕获了一只白沙龙兔,而且告知大家即使给莫克一座金山他也不卖。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莫克不捕捉沙龙兔以后做些小买卖,在进城的路上要走二三百里的沙漠,且时不时要遇上沙尘暴,有了这只白沙龙兔,可以找到水源,莫克就不会有生命之忧。
然而命运常常是这样的捉弄人们。故事的结尾,莫克在进城做买卖的路上真的发生了意外,水桶被骆驼碰翻。沙漠中没有水那只能是死路一条,好在莫克的身边还有一只寻找水源的能手——白沙龙兔。令人窒息的是白沙龙兔即使是最好的寻找水源的高手,但一旦当水源被人类放入盐以后,那也无能为力。等待莫克和白沙龙兔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文章最后并没有交代故事的结果,只是两句耐人寻味的话。莫克和白沙龙兔“都没有力气,脚步歪歪斜斜、深一脚浅一脚的”,“太阳却极毒,毒得火一样”。其实这已经昭示了莫克和白沙龙兔的命运。
作者讲述这个故事似乎并不经意,平实朴素,只有沙龙兔的特性或许会引起我们的丁点好奇。莫克是善良的,但他无法阻止疯狂的人们赶尽杀绝,最后的苦果当然得由人自己来品尝。假如我们能善待沙漠中的精灵,假如我们不赶尽杀绝,那世界或许会是另一片天地。当你把盐撒入水源的时候,其实你的善良心田也受到了侵蚀。我想,作者在文本中就是要呼唤人性的回归,善良的呈现。善待沙龙兔就是善待自己,多一份爱心,世界也就多一份和谐。我们的明天也才会更加美好。
难点指津
初读文章,沙龙兔的故事还是比较浅显的。但细读之后,有这么几处可以引起读者深思。
首先,莫克有一套神秘的捕捉方法,每次都不会空手而归。村里人窥视到莫克的秘密,即使莫克苦苦相劝,都没有一个人听他的,沙龙兔绝迹。这是一转一承。莫克不相信,外出验证,果然如此,失望之余终究捕获一只白沙龙兔。莫克收养了它,高价不售。这又是一转一承。文章最后交代,莫克为去县城做买卖,带上了白沙龙兔。盛水的桶倒了,水源都被放了盐,白沙龙兔已是无能为力,等待莫克的是一条悲情之路。这同样是一转一承。故事悬念迭起,转承水到渠成,吸引读者读罢方休。
其次,文本更深一层的含义在于要揭示人性的缺失。世上没有任何天敌能战胜善良,只有人类做着灭绝善良的事。因为沙龙兔的皮毛特别珍贵,人类就故意设置假水源,引诱沙龙兔上当并加以捕捉,人性的贪婪也就可以由此窥见一斑了。世上的许多动物,都是在善良的奉献中被人利用,被人类灭杀的。所以人类要讨论的问题,并不是杀生不杀生的问题,而是灭绝和保护善良的问题。作者在文本中发出了默默的呼喊,世界需要善良,人性必须回归。不然,人类自己也将最终走向可怕的“寂静”。
愿沙漠有水,拯救沙龙兔;愿天下有善,拯救人类生生不息……
考点训练
1.阅读全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2.本文语言朴实,但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请简析文章结构。
3.简要赏析本文结尾。
附:参考答案
1.见“难点指津”。
2.见“美点赏析”。
3.沙龙兔是悲情的,莫克是悲情的。人与动物需要和谐相处,人与人也需要和谐相处。世界需要善良,环境需要保护,不然,自然会报复人类。人性必须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