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5905

[ 蓝爱青 文选 ]   

本月阅读模拟题

◇ 蓝爱青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4分)
  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
  毋庸置疑,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温室气体的无节制排放,森林的过度砍伐,使全球气温急剧上升,导致了许多灾难性的后果,冰川退缩,海平面上升……形势相当严峻。
  也许人们会觉得这一切离我们很遥远,但气候变化带来的一系列恶劣后果正在走向我们。前几天今生罕见的特大沙尘暴将整个燕大,整个秦皇岛,整个华北地区湮没在漫天橘黄之中,天空黄得可怕。秦皇岛已经接近东北了,可以想象得到生态问题是多么的严峻……
  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多种研究结果证实,过去50年观测到的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是人为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的。必须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内,才能避免发生极端气候变化后果。低碳经济正是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产生的新概念,并被视作解决气候问题的根本出路。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其实质是通过能源技术和制度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造清洁能源结构,改变以化石燃料为主的现有能源消费格局。
  气候变化如此恶劣,低碳经济全面实施迫在眉睫。
  由于人们不顾环境破坏盲目追求高额利润,使得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注意和高度重视,世界各国呼吁要共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但必须要认识到,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各国在共同承担气候变化问题的同时,要有区别的对待;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为目标的低碳经济是解决当前气候变化问题的有效方式,低碳经济主要发生在实体经济中,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才能实现;在市场经济框架下,必须借助金融市场,充分发挥资本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才能更好的带动资金和技术向低碳领域发展,因此,必须要认识到构建区域碳交易市场在发展低碳经济、缓解气候变化问题上的重大作用。
  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必须注重发展问题;发达国家需要加大力度减少其排放量;发展中国家也要参与,但这种参与的方式必须允许以快速、可持续的方式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
  我们必须立刻采取有效行动,否则气候变化将更剧烈,更难以处理。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其目标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人为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危害,减缓气候变化,增强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确保粮食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问题会越来越热,尤其2009年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低碳经济是“后危机时代”的实体经济的方向与出路。低碳金融的首要目标,是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气候变化危机归根到底是人类过度耗费自然资源而导致的危机,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气候变化危机,就必须从改变人们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入手。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危机方面作出了自己的努力。但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生态失衡的危机并没有停止。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选自新浪网)
  1.关于“低碳经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低碳经济并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应该从现在做起的。
  B.解决气候变化危机,唯一的方法是改变人们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发展低碳经济。
  C.发展低碳经济是关乎每个人的事情,防范全球变暖,需要国际合作,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一个人。
  D.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并不一定需要成本很高的技术。
  2.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如果不立刻采取有效行动,气候变化将更剧烈,更难以处理。但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各国在共同承担气候变化问题的同时,要有区别的对待。
  B.罕见的特大沙尘暴将整个华北地区湮没在漫天橘黄之中,归根到底是人类过度耗费自然资源而导致的,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气候变化危机,就必须发展低碳经济。
  C.低碳经济的首要目标,是为低碳金融的发展提供支持。
  D.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必须注重发展问题,确保可持续发展。
  3.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旨。(4分)
  答:
  4.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生态失衡的危机并没有停止。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你怎么践行低碳生活?(10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32分)
  昙花
  温燕霞
  平常的日子里,一朵昙花的开放,也能在漠漠的心田上种植出满畦的喜悦。这日正是秋分,夜晚有弦月,光芒的确如水,雾是不见的,那朵昙花拳拳地吊在有些嶙峋的枝柯上,月下看去,似乎是亘古里伸出的一支唢呐,伶仃地吹着关于生命、关于风华、关于梦想的曲子,低回中有昂扬的韵味,一如它的花期,虽然短暂却美得极致。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看见昙花。
  其实这盆昙花放在家中的阳台上已有五度春秋了,每年秋来它们只是报以缄默,即使偶尔绽放几点花苞,却像心急的旅人,等不及到达辉煌的顶点,便沉埋在晨风夕露里了。昙花所予我们的,除却疯长的枝桠外,就只有劳而无获的失望和久等不至的焦灼与无奈了。有时甚至怀疑它并非昙花,如果是昙花,哪怕真如成语所形容的那样,的确只有刹那间的芬芳,五年的浇灌也该有望收取一掬回报了吧?
  这一刻今日终于来临。我家人都为此隐约的激动。
  我决心等待昙花那既著名又古典,同时颇为凄美的一现。
  晚上九时左右,昙花原先握紧的拳头松动了,白而薄的几层花瓣犹如伫立风中的妇人的罗裙,于重叠中见飘逸,以一种相当婉约的姿态迎接着这一生一世初次窥见的万象世界。凉沁的秋风中,昙花没能印下它袅娜的身影,否则对影起舞,生命的阵营岂不又多一份生机?
  我细心而又专注地立于花旁,希冀有更多的惊喜从精密纤细的蕊丝中沁出,然昙花按捺着,似乎在冷眼旁观这个躁动不安的世界,始终不肯接纳我由衷的祈盼。无奈中只好离它而去,在一圈比月色更为明亮、更为温暖的灯光下寻觅另一种人生意味。
  约莫十时许,再一次披衣到阳台。这时风更大了,花香浮动中月色泼了我湿湿一身。汽笛里秋虫谦卑地咕哝着,像是在暗笑我痴。我痴么,昙花?昙花无语,唯有洞开的口宛若婴儿的笑靥,汨汩流淌出纯洁的欢乐。我竟想起同是成语中的燕子,想它为梁柱上新画的那抹朱红所陶醉,竟然不知将毁巢于火!
  这就是昙花的命运么?
  我用手轻轻抚着昙花那玉色的花瓣,企图挽住它稍纵即逝的芳华。然昙花继续一点一点地张大它笑唇的弧度,坚定而又乐观。或许昙花是有知有识的,正因如此,所以才能无惧、无悔、无怨。因为它相信那一刻的绚烂足以诠释生命的全部意义,短暂又何妨呢?昙花之为昙花,难道不正因了这种对于生命的豁然与达观吗?
  由于目睹了昙花追求美丽的过程,枯萎的结局已无关紧要。自此以后,昙花在我心中,将与伤感无缘。我想它是朵无忧的花,一生充实而丰盈,如同流星,在最短的时间里,灿烂过别人漫长的一生。
  (选自《散文》)
  5.“我决心等待昙花那既著名又古典,同时颇为凄美的一现。”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
  
  6.结合语境,鉴赏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⑴那朵昙花拳拳地吊在有些嶙峋的枝柯上,月下看去,似乎是亘古里伸出的一枝唢呐,伶仃地吹着关于生命关于风华关于梦想的曲子。
  答:
  
  ⑵汽笛里秋虫谦卑地咕哝着,像是在暗笑我痴。
  答:
  
  7.结尾说“我想它是朵无忧的花”,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请结合全文分析。(8分)
  答:
  
  8.请结合文意,联系自己,谈谈你对文中“昙花精神”的理解。(10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27分)
  避风岩记
  (明)张明弼
  避风岩在端州之北三十里许,或曰与砚坑相近。古未有是名,余避风其下,故赠以是名也。
  余何以避风其下?崇祯己卯仲秋,余供役粤帷。二十五日既竣事,则遍谒粤之大吏。大吏者,非三鸣鼓吹不启户,非启户则令长不敢入。余东驰西鹜,左诇右需,目厌于阍驺卤簿绛旗朱帽之状,耳厌于笳鼓引赞殿喝之声,手足筋骨疲于伏谒拜跽以头抢地之事。眩瞀车上,至不择店肆而解衣卧之。凡六日而毕,则又买舟过肇,谒制府。制府,官厌贵,礼愈绝,控拜数四,颔之而已。见毕即登舟,将返杨山。
  九月朏,宿三十里。力引数步,偶得一岩。江回峰抱,风力稍损,乃息焉。及旦而视之,则断崖千尺,上侈下弇,状如檐牙。仰而睨之,若层衡之列烟上,崩峦倾返,颓石矗突,时有欲落之势,栗乎不可以久留焉。狂飙不息,竟日居其下。胥仆相扶,上舟一步,得坐于石隙草际。听怒涛声,若奔走败马;望沸波,若一群白鹅鼓翼江心,及跳沫山足,又若千百素鳞跃上岸。石崖磔磔,不沾土壤。面紫茎缠带,青芜数尺,一偃一立,若青狮奋迅而不得去,又若怒毛之兽,风过毛竖,不能自休。身往江坳,目力相界,不能数里,而阴氛交作,如处黑帷。从者皆惨容而相告曰:“日复夕矣,将奈何?”余笑而语之曰:“第安之,第安之。吾视夫复嶂重峦,缭青纬碧,犹胜于院署之严丽也;吾视夫复崩崖倾石,怒涛沸波,犹胜于贵人之颐颊心腑也;吾视夫青芜紫茎,怀烟孕露,犹胜于大吏之绛骑彤驺也;吾视夫谷响山啸,激壑鸣川,犹胜于高衙之呵殿赞唱也;吾视夫藉草坐石,仰瞩云气,俯视重泉,犹胜于拳跽伏谒于尊宦之阶下也。天或者见吾出则伛偻,入则簿书,已积两载矣,无以抒吾胸中之浩浩者,故令风涛阻滞,使此孤岩以恣吾数刻之探讨乎?或兹岩壁立路绝,猿徒鼯党,犹难托寄,若非习金丹火龙之术,腾空蹑虚,不能一到。虽处大江之中,飞帆如织,而终无一人肯一泊其下,以发其奇气而著其姓字;天亦哀山灵之寂寞,伤水伯之孤清,故特牵柅余舟,与彼结一日之缘耶?余年少有志,养二龙于水壑,调一鹤于中峰,与羽服思玄之徒,上烟驾,登月馆,以望四海三山,如聚米萦带;而心为时夺,至堕俗网,往返数千里,徒以充厮养之役,有才无时,甘于下人。今日见此水石,若见好友,犹恐谆芒、卢敖诸君,诋余以井甃之识,而又何事愁苦于兹岩之下乎?”
  从者皆笑,余乃纳以兹名。
  岩顶有一石,望之如立人,或曰飞来之塔顶也;或曰当是好奇者,跻是崖之巅,如昌黎不得下,乃化而为石云。岩侧有二崩石,一大一小,仅可束两缆。小吏程缨曰:“当黑夜暴风中,舟人安能择此,神引维以奉明府耳。”语皆不可信,并记之。
  注释:诇(xiòng):探询。需:等待。阍:司门者。阍人的简称,掌门的昏晨启闭。驺:大官驾车的从吏。卤薄:天子车驾的仪仗。朱帽:指衙役。眩瞀:眼睛昏花,视物不明。制府:总督。侈:张开的样子。弇(yǎn):覆盖,遮蔽。颐颊:此处指以面颊表情示意人。心腑:即心腹、亲信。金丹火龙之术:道家炼丹飞升的法术。柅(ní):止。羽服思玄:即学道术仙的人。谆芒、卢敖:秦始皇时博士,曾怂恿始皇求仙。井甃(zhòu):砖砌的井,井甃之识:指井蛙之见。如昌黎不得下:相传韩愈登华山顶峰,见山势奇险,惊恐而哭。
  (选自《历代游记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徒以充厮养之役,有才无时,甘于下人 徒:白白地
  B.制府,官厌贵,礼愈绝厌:讨厌
  C.余东驰西鹜,左诇右需鹜:像鸭子般地飞走
  D.青芜数尺,一偃一立 偃:倾倒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5分)
  A.栗乎不可以久留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B.吾视夫复嶂重峦,缭青纬碧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C.而终无一人肯一泊其下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D.而心为时夺,至堕俗网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避风,既有避大自然的风灾之意,也意寓躲避污浊的官场之风。
  B.作者是明朝末年一位小县令,在官场有过深切体验,借避风岩伤时讽世。
  C.东驰西骛,左炯右需,伏谒拜跽,以头抢地……此官场应酬之苦;断崖千尺、上侈下弇、崩峦倾返、颓石矗突、阴氛交作……此避风岩之险恶;然作者连呼五个“犹胜于”,痛切地指出自然界远远胜过了官场!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繁文缛礼、恶习颓风的深恶痛绝,以及急欲在大自然中求得解脱的心情。
  D.本文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观游的描述,为下文的议论服务。以骈句为主,散句为辅,是一篇别树一格的游记。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听怒涛声,若奔走败马;望沸波,若一群白鹅鼓翼江心,及跳沫山足,又若千百素鳞跃上岸。
  翻译:
  
  (2)无以抒吾胸中之浩浩者,故令风涛阻滞,使此孤岩以恣吾数刻之探讨乎?
  翻译: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4题。(17分)
  点绛唇
  呈洛滨、筠溪二老①
  南宋 张元干②
  清夜沉沉,暗蛩啼处檐花落。 乍惊帘幕,香绕屏山角。 堪恨归鸿,情似秋云保。书难托,尽交寂寞,忘了前时约。
  注:①洛滨,因坚持抗金为秦桧所忌,不久便被罢职。筠溪,因反对秦桧议和,不久被落职。②张元干宋代词人,靖康元年,金兵围汴,入李纲行营使幕府,李纲罢相,亦遭贬逐。绍兴元年,以将作监致仕福州,对抗金主张表示积极支持。后被秦桧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
  (选自《唐宋词鉴赏辞典》)
  13. 起二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5分)
  答:
  
  14.指出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12分)
  答:

本月阅读模拟题
目录

  •  / 冉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