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同学们,叙事是写作的基本能力,而叙事的动人处在于细节。细节就是激起感情波澜的“石子”,就是那些留在记忆“筛子”中最闪光的“珍珠”,即一个动作,一种眼神,一样东西,一两句话等等。重视细节描写是叙事作文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我们作者走向成熟的表现。这堂课我们就以亲情描写片断为例来学习让细节动人的四种方法。
师:人间最真实最动人的莫过于亲情了,我们都是在亲情的沐浴下成长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画面,边欣赏边捕捉最使你感动的细节,请以“我最感动的是……”的句式在草稿本上练习,然后向大家描述。
(展示三幅画面,学生专注地看,认真地写,举手发言)
范陈喜:我最感动的是一个小孩子扑向父亲的画面,两边是绿色的田野,孩子迈着那不稳的步伐,跑着跑着。父亲弯下腰,想让孩子来到自己的怀抱,是多么温馨,多么感人。
张雨欣:令我最感动的是第一幅画面,因为它传递出浓浓的亲情。画面中的父亲伸开双臂,让孩子投入他的怀抱,更确切的说是:让孩子投入浓浓的父爱中,使孩子在爱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金帆:第二幅画面让我十分感动!看,那位妈妈为了自己的孩子不受累,不受伤害,竟然背着儿子,让儿子感受着那浓浓的爱,这多美好啊!
师:是纯纯的父爱母爱感动了我们,我看到很多同学都还举着手,看来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动情的细节了,但我想先请大家就三个同学的描述作一番评价。
蔡周洋:我认为三个同学的描述都很流畅,但都不够细腻,因此还不怎么感人。
周钱杰:其实这三个同学写得还是不错的,我还不如他们呢!只不过听起来不过瘾。
师:评得不错!既有肯定,又有要求。确实如此,如果要把自己感动的细节用文字展现给大家,要真正打动读者,就需要学会细致生动地表达。那么,如何细致生动地表达动情点呢?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一起来学习的内容——如何使细节生动起来。
(出示课题:让细节熠熠生辉)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习作片段。
(出示:……可我能够感受到妈妈并没有出去,好象来到了我的床前,我似乎听到了妈妈轻柔的呼吸声。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世界上任何形容母亲的好词都加到上面也不为过。我曾经在一本书上读过一篇文章,说所有的母亲都喜欢在孩子睡觉时端详他们,当时我还不信……)
师:请大家自读一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同学们,作者显然是被妈妈的爱感动了,他捕捉到的是怎样一个动情点呢?
生:母亲在“我”睡觉时看“我”的镜头。
师:那你们认为这当中最能体现母爱的是什么?
生:母亲的眼神。
师:对,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作者是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写母亲的眼神?
生:愣愣
师:愣愣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愣愣是失神的,呆呆的意思。
生:愣愣在此应该是深情的意思。
师:愣愣一词能充分表达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之情? (学生表示不能完全表达)是啊,用“愣愣”一词来刻画妈妈的眼神,给人意犹未足的感觉,作者没在最能体现母爱的“眼神”上停留,文章的感染力就不是很强,有点遗憾!与刚才我们三个同学的描述有着类似的缺陷!(大家表示赞同)
师:好,现在请大家一起看看对这个片段的修改吧!
(出示修改的片段1)(……妈妈眼睛愣愣地看着我,我分明地感觉到她的目光在我的头发上抚摸,妈妈好长时间没有爱抚我的头发了,她在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吗?妈妈的目光抚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我的眼珠不自觉地转动了几下,她的目光便一如她那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抚摩着我的眼睑。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脸颊上,似乎在寻找着什么,我知道那是找她自己的影子,又似乎在欣赏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欣赏凝聚她一生心血的艺术品。)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看看作者对眼神作了怎样的修改?
生:写得更具体了。
生:将妈妈看我的动作进行了细细地分解,用一个慢镜头来表达。
师:说得好,作者将妈妈看我的那一瞬间延长,让妈妈的目光从我的头发移向我的眉毛、我的眼,并用细腻的心去揣摩妈妈的心理,这样便把母爱表达得淋漓尽致了。这种方法叫做:细化动作,延长过程(板书)同学们不想试试吗?妈妈的目光正往下滑呢,接着,她可能会把目光移向哪里呢?心里又在想些什么?试用这种方法接着写一两句。(学生练习)
张叶:妈妈的目光滑向了我的嘴唇,她的眼角微微湿润了,她一定是想起了我童年时在门前石板上磕着嘴唇的事了。
陈璐: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鼻子上,她的嘴角微微翘起,我知道她是为我从她那儿复印来的高鼻梁而得意呢!
汤海泱:妈妈的目光像流水一般向下流淌着,流在我的手上。那曾经的稚嫩而又胖乎乎的小手一定带给她一些回忆吧,妈妈会心一笑。
师:真不错,一下子就掌握了“细化动作,延长过程”的方法。现在我们学第二招。
(出示修改片段2)(……妈妈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霞与小草的交谈!)
师:片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生:比喻、拟人、排比。
师:对,我们可以运用修辞,将细节写生动,这就是第二招:运用修辞,增添神韵(板书)请大家仿照例句写法,也来写几句。(学生练习)
陈伟:妈妈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秋天的落叶对大地的抚慰,那是冬日的雪花对腊梅的赞叹。
张雨欣:妈妈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柔情的流水,奏响一曲爱的交响乐;那是温馨的朝霞,渲染一片爱的天空;那是恢弘的落日,书写一首爱的颂歌。
蔡周洋:妈妈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犹如夏日凉丝丝的清风,让我倍感舒畅;犹如冬日温暖的阳光,熔化我内心的冰雪;犹如兰花淡淡的芳香,让我心旷神怡。
师:又学了一招,并且水准不低呢!那我们赶紧学习第三招吧:变换角度,增加层次(板书)作者在此主要写母亲的眼神,看看能不能从“我”的角度,再开拓一个新的层次。
(出示修改片段3)(……妈妈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在这眼神的照耀下,好象变成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正酣然入眠,使母亲万分快慰;一会儿,我好象又变成了一朵俏丽的月季花,让母亲陶醉;一会儿,我又似一副五彩的画,引得母亲在那儿欣赏啊欣赏!)
师:大家看一看,文章是怎么改的?
生:变换角度,从“我”的感觉写(学生练习)。
师:呵,都跃跃欲试了,就举手表达吧!
陆沁:……妈妈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在这眼神的照耀下,一会儿,我好象变成了一朵坚强的腊梅,自豪得母亲眼里含着泪花;一会儿,我好象又变成了一杯香醇的美酒,陶醉得母亲两颊泛起了红晕。
范陈喜:……妈妈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在这眼神的照耀下,一会儿,我仿佛是一颗小苗,沐浴着和煦的春风;一会儿,我好像又是一条小鱼,投身在大海宽阔的胸怀中……
师:真好!我为你们这么强的学习能力而骄傲!善于变换角度,从与事件相关的多个层面上着笔,会使关键处的叙述层次更丰富,更生动。接着我们来看这堂课要学的最后一个方法:类比联想,丰富内涵。(板书)
(出示修改片段4)(……妈妈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曾在曹文轩的《草房子》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无言的祝福;我曾在龙应台的《目送》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里是一种不能割舍的珍爱;我曾在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里是一种淡淡的忧虑!)(学生大声朗读,自觉练习,下课铃声响起)
师:可惜来不及听大家的有关“类比联想”的表达了。使用这种方法有个前提,那就是要拓宽自己的阅读面,丰富积累。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树立起“细节”意识,培养自己敏锐的感受力,将学到的四种描述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让细节熠熠生辉,使文章光彩夺目。
徐慧波,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浙江省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