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点赏析
《歪儿》是回忆往事的叙事散文,本文美在写实,美在传神,美在妙悟。
在“写实”层面上,展示其朴实美。《歪儿》一文写的是作者小时候同男孩子们玩耍时的游戏风波,文章以“踢罐电报”游戏为线索,串连起了歪儿坐庄——歪儿挨骂——歪儿退出——歪儿回归等事件。随着事件的发展,“我”对歪儿的感情也发生了变化:拿他取乐——内疚不安——深感惭愧——亲密快乐。文章将男孩子们玩“踢罐电报”游戏从欺负歪儿到帮助歪儿的转变过程娓娓道来,让人感到丝丝入扣。另外,人物形象写得非常实在,歪儿的单薄,心地善良;“我”的身高敏捷,恃强凌弱,捉弄同伴,做假成真,顽皮活泼,写得不虚饰,不矫情,呈现了少年生活的本来面目,读来可信。
在“传神”层面上,展示其语言美。《歪儿》一文语言精到、娴熟,生动形象而又不缺乏幽默,让人赞叹叫绝。如写歪儿“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顾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刻画了歪儿“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这些词语传神地写出了歪儿的外形特点;“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形象地写出歪儿喜欢玩“踢罐电报”游戏;“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生动地写出了歪儿被同伴捉弄时的狼狈样。《歪儿》刻画“我”的形象时也非常老道,“身高腿长,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精确地写出“我”人高速度快的特点。这些传神的描写为后文故事的推进做了很好的预设与铺垫。
在“妙悟”层面上,展示其意蕴美。散文的美,不只是在一般意义上的语言文字的精练和优美,而更在于由这些语言文字传达出来的特殊意蕴美。读《歪儿》这篇散文,用心去捕捉文章中蕴含着的主旨要义,也就是要在感知、梳理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去发掘,去妙悟,拎出隐含在文中的深意来。如“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星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这双“眼睛”闪烁的是“关怀”,能发现这样的眼睛,证明我还是关心歪儿的,这里挖掘出的“关怀”正是文章的主旨:“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这是文章的结句。的确,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关怀,世界就充满阳光。读来可思,思之有悟。这正是本文的作者希望读者能领悟到的。
《歪儿》借少年玩游戏,颂扬同伴之间的关怀,文章如风行水上,极为自然,充分体现了作者散文的写实、传神和妙悟的特点。由此想到,我们学习阅读散文,也应在写实、传神、妙悟上动脑筋,在可信、可感、可思处着力。如能这样,又何愁把握不住散文的欣赏点呢?
难点指津
精美的名家美文,常常能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特点呈现出来。《歪儿》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起到了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旨的作用。把握细节是阅读《歪儿》的难点,读透细节才能真正领略作品的文意。
文章第四段极力渲染“我”在游戏中的迅猛威风:“尤其是我踢罐儿那一脚,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丁零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呢。”这一细节刻画作用有二:一是与歪儿的疲于奔命形成对比,表现了“我”和伙伴们对歪儿的欺负;二是为下文写我们对歪儿态度的转变做了铺垫。写歪儿的善良,“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这个细节折射出的是歪儿这样的心理:听得出来,没有长铁罐儿,大家玩得就没那么起劲了。真想下去同伙伴们一起玩,可妈妈不许呢。不管怎样,还是悄悄把罐儿扔下去,让他们玩得开心点吧。歪儿的善良就此展现出来了。这一个细节所传递出的宽容、感动,更令人眼前一亮。
考点训练
1.认真阅读全文,揣摩随着事件的发展,概括文章写了歪儿哪些举动?
2.文章写到歪儿:“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顾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这句话表现出歪儿有怎样的人物特点?
3.“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这一句满含韵味,请试着说说,歪儿的眼睛是如何被“点亮”的?
附:参考答案
1.歪儿玩游戏坐庄、歪儿挨骂、歪儿退出游戏、歪儿回归同伙伴和好。
2.不健壮。
3.伙伴们的体贴与帮助,让歪儿不仅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还体验到了友情、关爱和尊重带来的温暖,这使他的心灵充满了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