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微笑国度”的泰国与“礼仪之邦”的中国有着天然的文化纽带。近年来,随着开放脚步的加快,中泰两国的贸易迅速发展,相互投资逐年提高,中国赴泰旅游者成倍增长。据泰国旅游部估计,中国每年到泰国旅游的人数达百万人,仅汉语导游每年就需要5000人。在泰国投资的中国内地、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国需要的汉语人才更是远高于这一数字。而泰国每年能够提供的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汉语人才仅有几百人。这一人才缺口直接掀起了泰国的汉语热。
面对泰国的汉语学习者,他们的学习状况如何?中国的教学方式是否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应该采取哪些策略促进快速有效地学习汉语?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决定对泰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情况进行一次需求分析。首先,笔者尽可能地收集与二语学习需求相关的调查条目,再经过初稿设计、访谈、评估三个步骤设计出调研问卷,请泰国汉语博士译成泰文,并针对泰国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了调整,最后于2010年3月对西南大学文学院参加汉语长期进修的49名泰国孔敬大学商贸汉语本科和汉语教学本科留学生发放,学生当场完成后回收。由于调查者的高度配合,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9份,回收49份,回收率为100%,每题的有效率均在90%以上。其中男生占9份(占总人数的18.4%),女生占40份(81.6%)。总体年龄在18-21岁之间,其中19岁的占73%。49名学生均有中文基础,学习中文一年以下的仅有2人,中文学习一至两年的24人,有两年中文学习经历的14人,两年以上的9人。
一
研究思路
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国内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认识到需求分析的必要性,并在教学实施、专业设置、大纲设计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展开了论述。2006年,倪传斌以学习需求为突破口,在国内开展了外国汉语留学生需求分析的实证研究,为解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参考。但是,不同国家之间,尤其是东西方国家之间,文化差异很大,学生的需求情况可能完全不同,进行针对某个国家的留学生的学习需求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从理论上讲,需求分析包括两个核心内容。一方面,分析学习者的“目标需求”,包括需要、差距和愿望:另一方面,研究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包括学习者学习过程中需要的条件和要做的事。本文将从这两个大的方面着手,以问卷调查法为主,面谈法和口头报告法为辅,力求从整体上描述泰国留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现有的学习情况、学习策略以及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法等问题,并针对多媒体的使用、交际法的运用、性别差异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等有争议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结果与分析
1.目标需求
泰国学生对现有中文听说读写水平的自我评价情况调查显示:4.2%的人认为不好,18.8%的人认为比较不好,54.1%的人认为一般,14.6%的人认为比较好,8.13%的人认为很好。其中,男生对现有中文读写水平的自我评价优于女生。
泰国留学生对现有中文听说水平的自我评价情况调查显示:认为不好的占6.3%,认为比较不好的占14.6%,认为一般的占58.2%,认为比较好的占14.6%,认为很好的占6.3%。同样,男生对现有中文听说水平的自我评价优于女生。
调查显示,泰国学生对自己目前的汉语水平较为乐观。在笔者的观察中发现,他们大多乐于与中国人进行课下交谈,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擅长结交语伴,有较强的交流意愿,因而口语水平较好。
从学生的自我评价来看,泰国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能力基本上同步发展,能够直接根据拼音拼读和根据字形识别汉字。课堂观察也证实了这一结果。自我评价“一般”的学生占半数以上,反应出学生水平较为一致。值得注意的是,认为自己“学得不好”的100%都是女生;认为自己学得很好的,一半以上都是男生,而且男生的课堂活跃程度更高。总之,在自我评价一栏,男生的平均水平高于女生,尤其在汉语听说方面,男生有更加明显的优势。男生中认为自己的听说水平很好的占22,2%,女生仅为5,3%;而认为自己听说水平不好的男生为0%,女生为7 9%。综合后面的各项调查,笔者认为,在语言习得与文化适应方面,泰国男生优于女生。这一显著差异在动机、学习策略、积极性等方面均有体现。
为了解泰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目的及其与现有学习水平的差异,笔者对他们期望达到的汉语水平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普遍希望能非常流利地说汉语,能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有阅读汉文作品的能力,能在考试中得A,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人和他们的思维方式,更多了解中国文化和习俗。总的看来,90%左右的泰国学生认为基本可以获得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并且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对比目标水平和现有水平的调查结果,笔者发现泰国学生对汉语学习持有一种相当乐观的态度,认为目标和现实差距不大。这一方面有助于建立信心,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重视不够或者遇到困难心理落差过大的现象。
2,学习需求
(1)物质条件
人住方式。笔者调查最受泰国学生欢迎的人住方式,提供了三个选项:①与本国学生合住学校宿舍(54,1%);②人住中国家庭(16,7%)③与中国学生混住宿舍(29,2%)。男女生在这一问题上没有明显偏向。
学制。本文提供四个选项:①一年制语言培训(选择比例:4,2%);②短期汉语培训(2至8周)(4,2%)③1(在泰国学习一年)+2(在中国学习两年)+1(回泰国再学一年)(58,3%);④两年制语言学习(33,3%)。结果表明,学生普遍喜欢长期进修的方式。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对目前的学制比较满意。
(2)心理条件
关于学习动机,本人针对学习动机设置了14个选项,其中被调查者倾向较强烈的内在动机有如下几个方面:和更多不同的人见面、交谈,想用汉语和说汉语的人直接交流,到说汉语的国家、地区旅游时用汉语,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有90%以上的人持有上述动机。
其余各项内在动机情况如下:①想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以便更好地了解世界(不同意:4 2%;同意:35,4%);②因为对自己祖先的兴趣(不同意:26,5%;同意:22,4%);③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和习俗(不同意:0%;同意:31 3%,比较同意:50,0%);④这是一项新的挑战(不同意:0%;同意:40,4%)。
总的来说,在内在动机中,交往兴趣高于其他兴趣。这与泰国学生渴望直接与中国人交流的愿望是一致的。
外在动机倾向较强有两项:因为汉语是世界经济发展中一种重要的语言。找工作时会有用。认同这两点的也在90%以上。
其余四项外在动机情况如下:①取得学位要求必须学习一门外语(不
同意:4.3%;同意:23.9%);②因为汉语课的要求低,容易通过(不同意:25.6%;同意:7.0%);③出国学习的需要(不同意:2.2%;同意:40 4%);④因为家长要求我学汉语(不同意:11.1%;同意:40.0%)。
外在动机的职业倾向比较明显,职业兴趣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在商务汉语课上开展一些模拟外贸交往、商业谈判、信贷服务等活动应该更能提起学生兴趣。
结合内外动机结果分析,可见泰国学生的汉语学习实用性较强,交际和经济因素是他们学习汉语的最大动因,本次调查显示,泰国学生的交际兴趣和职业兴趣大于文化兴趣。
3.支持条件
现有课堂上经常使用的教学活动有:教师讲授或独白;跟读;学生回答,老师纠正;齐声重复朗诵;全班演示(如放幻灯片,看电影,老师表演);等等。
泰国学生认为既有趣又有一定效果的教学活动有:布置词汇、语法等课堂作业;老师带领学生反复操练;采用视听手段,让学生看电视,看录像;用录音机放磁带练习听力;让学生阅读中文书籍、报纸或杂志;让学生背诵对话或课文;让学生演戏剧、扮演角色、唱中文歌和做语言游戏;让学生朗读课文或其他文章等。
调查显示,泰国学生喜欢简单而传统的教学活动(至少觉得它们最有效),他们对于“完成作业”和“跟随老师反复操练”这两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其次才是娱乐性较强的视昕手段。这与泰国人民单纯的性格有关,他们不喜欢过于复杂的教学活动,并且希望有权威的引导。比起开放式、创造性的教学法,他们更喜欢传统的一板一眼的学习方式。有学生表示,老师用图画教他们猜字比不上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书写踏实。当然,他们也重视口语能力的培养,但更倾向于利用课余时间与中国人进行日常交流。因为课堂在他们眼中是一个严肃的传授知识的地方,熟悉的教学方式能让他们感觉亲切从而对知识更加容易接受。他们在课堂上轻松而且活跃,有时并不会太遵守纪律。从他们喜欢的课堂活动来看,他们目前对标准汉语语音和真实生活中的汉语比较感兴趣。而口头报告、交际任务、网络教学等新兴的教学手段并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这可能与这些教学手段尚未发展成熟有关。而且,比起在正式场合表演式的交际,他们更喜欢私下亲密的交流。
从目前的课堂组织形势来看,仍是以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为主导,认知法、交际法等等新的教学法为辅助,似乎只是“坐而言”,不能“起而行”。
在编班方式上,相同国籍不同水平混合编班是他们比较赞同的方式。
至于分组方式,本人的调查结果与倪传斌的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需求分析基本一致:学生最喜欢的分组方式是“3-5人一组”。
教学工具的选用,调查结果显示,基本教学工具的使用率依次是黑板(使用率:82.6%)、幻灯片(69.6%)、教材(73.9%)和配套练习册(28.3%)。利用实物、电视电影、收录机、课外文字材料、图片等教辅工具的情况非常少,没有专门的语言实验室等科学仪器。
多媒体仪器的调试、使用和维修是现在多媒体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不停更换教室寻找能够使用的设备对教师和学生情绪的影响都非常恶劣。
作业方面,通过本次调查,笔者发现,泰国学生对作业普遍持支持态度,58.3%的人赞成留课后作业,只有10.4%的学生反对。在订正作业的方式上,49%的学生希望老师私下订正,而51.1%的同学则希望在可课堂上立即评价,男生全部选择了后者。
就考试而言,44.7%的学生希望在真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来检验(不想考试),340%希望老师命题口试,17.0%的喜欢老师命题笔试,而4.3%的则希望参加HSK考试。从他们的选择可以看出,他们对读写汉字的兴趣和自信都不如听说。访谈中他们表示喜欢好成绩,但不喜欢为了好成绩而学习。
总之,本次的调查结果表明:①泰国学生目前的汉语基础一般,学习兴趣和自信较强。②交际需要和职业需要是泰国学生汉语学习最强烈的动机。③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泰国学生认可的方式。在课堂上,他们希望了解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完成课堂作业和跟读是他们最喜欢的教学方式,“3—5人”一组是他们偏爱的分组方式,相同国籍不同水平混合编班是他们比较赞同的方式。④学生普遍对汉语习得抱有较高的期望,但努力程度不足,尚未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⑤目前国内的汉语教学基本能符合泰国学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