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1期 ID: 139955

[ 许昌如 文选 ]   

如何有效开展中学作文教学指导

◇ 许昌如

  现阶段,教学观念的落后,教学方法的陈旧,直接导致了农村作文教学的滞后。要改变这种局面,语文教师必须合理构建新的教学模式,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作文课堂焕发生机。下文笔者就上述话题,谈自己几点粗浅的看法,与大家共勉。
  
  一 精设作文结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自身要不断创新,教学也要不断创新。作文贵在创新,为追求这一点,其首要的环节是如何搭建好作文框架,因为格式新颖独特的作文往往会受到读者的青睐。所以,学生在写作前要精心设计作文结构,谋划好第一印象。作文的结构形式很多,下面笔者着重介绍两种形式:
  
  1.题记式
  作文开头如风头,文章开头要写得漂亮精致。好的开头是作文成功的一半,运用题记式写作就是一个例证。何谓题记?题记是写在作文题目下面、正文之前的文字。开头空两格开始写题记的内容,写完后另起一行靠右写“——题记”,一般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它能使所写作文画龙点睛、妙笔生花,从而达到吸引读者阅读作文的效果。欣赏好的题记能够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如2006年河南省课改实验区中考作文中,一考生以“走进西藏”为题,题记是:每一次民族的交流带来的总是人类的和谐。又如作文“感受精神的力量”,题记是:像一条和陡峭悬崖搏斗的狂奔的激流,你应该纵身跳进那茫茫的、不可知的命运,然后以大无畏的精神战胜它,不管前面有多少困难向你挑衅。以上二例,一则直接揭示文题,另一则引用名家名言,采用什么样的题记内容,学生可以灵活多变,但必须紧扣作文题意。
  
  2.小标题式
  《课标》指出: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是初中生作文的基本要求。运用小标题来谋篇布局,这是学生写作时常用的手法。它能概括所写段落的段意,使内容自成一体,又能给全文分段,使各部分紧密相连、有机融合,达到层次清晰、一目了然的效果。如此.学生的概括能力、组材能力会得到加强。小标题种类繁多,常见的有,(1)短句类:“昔人已乘黄鹤去”,“直挂云帆济沧海”
  (文题“人生路上挫折多”);(2)号码类:“NO.1课堂之乐”。“NO.2操场之乐”,“NO.3寝室之乐”(文题“人生路上快乐多”);[3]镜头类:“镜头一:品亲情”,“镜头二:融亲情”,“镜头三:悟亲情”(文题“人生路上亲情多”);(4)数字类:“一”.“二”、“三”(文题“人生路上亲情多”)。上述例中,语言简洁明了,顺畅自如;上下文基本对称,逻辑严密;符合题意。这是学生拟写小标题时要注意的地方。
  
  二 拓展作文视野
  
  每逢作文课时,学生常叹道:作文难,难于上青天。此时,他们最忌的是肚子空荡荡,以至无从下笔。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拓展作文视野?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值得重视的问题。作文选材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常用的有:
  1.顶先感受体验
  写作前,教师告诉学生要写作文的题目,让学生为写好作文做一些准备:观察生活,捕提生活信息;体验生活,参加生产劳动;上网查阅,感受时代气息。通过多种途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并且这些材料都具有真实性、时代性的特点,对作文主题有一定的说服力。所以学生写作时会做到有话可说、有材可写,叉不会偏离作文题意。如写作文“我的星期天”,教师预先布置学生在周末和家长一起参加生产劳动。通过一天的劳动,学生体验了劳动的艰辛,农民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珍惜粮食的重要性,感受到了星期天生活的非凡意义,素材有了,立意明确了,写作也就不在话下了。这一举措.既让学生感受体验了生活,又为其找到了一条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
  2.领悟模仿范文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篇篇优美动人的作品,都寄予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让读者去阅读这些文章,双方进行情感交流,促使二者相融。写作前,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范文,让学生去阅读欣赏。渐渐地,作品中那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情节,惊心动魄的场景,就会一次又一次地刺激着学生的神经中枢,使其领悟作者的意图,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拓展写作空间,从而达到“让学生借鉴模仿,取其所长,为我所用”的目的。如写童话作文“嘴和鼻的争吵”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篇范文:叶永烈的童话作品《圆圆和方方》。学生通过阅读比较,找出二者的异同点。顿时写作思路大开,兴致高涨。
  3.结尾余音袅袅
  叶圣陶说:“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此时,教师最好设计一些耐人寻味的话语,给人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艺术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快要结束时,给学生设置悬念,余音袅袅.留下空白,让其思索。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作文视野,又能培养其想象力。《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教学临近尾声,为了让学生续写课文。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鲁提辖三拳就把郑屠打死了,他是不是太鲁莽了?难道他不怕吃官司?这是不是他唯一所能采取的办法?假如在法治社会的今天,他应该怎样做?经过教师这么一问,学生思绪大开,有感而发,可以想象学生写起作文来就容易多了。
  
  三 美化作文语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载体。朱自清说:“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画。”能否准确恰当地选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是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要评价一篇作文质量的高低,语言优美是首要依据。作文中语言的美表现在多个方面,笔者认为以下两方面尤为重要:
  1.形象性
  形象性是作文语言优美的主要特点之一,往往一篇优秀的作文,其语言都很形象动人。学生用优美形象的语言描绘作文对象、场面,使其在读者面前栩栩如生、形态逼真,常常能给人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一方面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又会培养学生锤炼作文语言的能力。一些作家之所以成名,是因为他们注重了作品语言的形象性。如臧克家笔下的闻一多:“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读到此句,让人仿佛置身到了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的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正在你的眼前浮现。
  
  2.生动性
  语言生动性也是学生写作时要讲究的一个方面。一篇优美的文章不仅是形象的再现,还应该要打动读者的心灵,叩击其心弦,引起双方情感的共鸣。“于细微处见真情”,从最小处、最细微的地方人手,描绘其情景,挖掘其内涵,透露其真情。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生写作时必须紧扣描写对象.捕捉其细处。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血有肉,内容充实具体,迎合读者的口味。如都德笔下的 韩麦尔先生正“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在这里,作者巧妙地抓住了主人公此时此刻的心情,运用了“转、朝、拿、使、写”等一系列动词,把文章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推向了高潮,读者也会从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进而领会作者的用意。
  
  四 注重作文讲评
  
  叶圣陶说:“责令探索,彼必将用心而得之矣。”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怎样写作,还要教学生学会作文讲评。作文讲评是对学生作文的总结和评价,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环节。总结过去,开辟未来,它让学生扬长补短,在今后写作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真正发挥作文教学的长期效应。教师讲评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整个作文教学。在初中阶段,作文讲评主要有三种方式:
  
  1.教师讲评
  在作文讲评中,面对全班学生,由教师一人讲评本次作文的情况,表扬优点,指出不足,这是教师惯用的教学方式。它能通观全局、有的放矢。表扬作文中的亮点,使学生为自己的成果感到高兴,又会带动其他学生示范模仿,从而树立信心,激发写作兴趣。如课堂上请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把佳作张贴在教室后面展览;把班级佳作汇编整理成册;把佳作放入学生成长档案袋等。
  
  2.学生互评
  “最伟大的力量,就是同心合力。”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针对学生所写的作文在组内进行交流评价,是提高作文讲评效率的一个新举措。集中大家的见解,吸收长处,形成合力。如互评要求:(1)四人一小组共同评改,每组四篇,要有旁批,有50字评语,有四人签名。(2)各大组挑选出范文两篇,并推选两人下节课讲评。互评作文,有力地促进了学生间的融合,同时又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
  
  3.学生自评
  《课标》强调: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文教学中,让学生来评价自己所写的作文,也是作文讲评的一种好方法。如作文后,教师根据作文要求确定评分细则,然后提出自评步骤:(1)朗读作文,发现和修改错别字、病句。(2)细心阅读,根据评分细则对自己的作文逐项评价。(3)写50字作文后记。学生对自己的写作成果作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明白不足,唤起求知欲,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五 结语
  
  从构思到讲评,从课外到课内。只要教师精心布局、合理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注重方法并落实到位,就会迎来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灿烂的春天。以上是笔者在教学中探索出的几点不成熟的做法,不当之处,恳请赐教。

如何有效开展中学作文教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