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1年第1期 ID: 139931

[ 曹文格 文选 ]   

高中语文诗化教学六法

◇ 曹文格

  笔者所谓“诗化教学”,简言之,就是语文教学的整个流程要充满诗情画意。它既引领学生开发性地接受文本内容的诗意美和写技的艺术美,又激赏学生重建更诗意、更艺术的欣赏美和写作美。
  
  一 诗歌“诗以诗教法”
  
  例:曹操《短歌行》
  (师)又喝酒来又唱歌,(生)
  感我人生有几多?
  (师)人生好比早上的露,
  (生)过去的时光何蹉跎。
  (师)歌声慷慨又激昂,(生)
  我久藏的抱负怎能忘。
  (师)拿什么消除我心中的忧伤?
  (生)唱一杯美酒诉衷肠。
  以诗的体式、诗的心态、诗的品位教诗学诗,相比以非诗的体式、非诗的心态、非诗的品位教诗学诗,效果优劣不言而喻。
  由此,应反思一个问题——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把诗歌课当非诗歌课去讲,是不是对诗歌特有体式的异化?是不是对诗歌教学概念的偷换?我以为,至少是对诗歌课教学定位的降低!
  
  二 散文“艺术重建法”
  
  维纳斯断想
  (师)阿海山纳何处寻?(合)我今一游卢浮宫。
  (师)敢言美神是雕像?(合)端庄妩媚摄我魂!
  (师)左手高举金苹果,(合)右臂下垂扶衣裙。
  (师)耳环熠熠惊海浪,(合)断臂焉能逊姿容!
  这是我在指导清冈卓行《米洛斯的维纳斯》课后“练习”时,为“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课标语)而合力口占的一首古风。从美学角度讲,这是地道的艺术重建。
  
  三 小说“情节诗化法”
  
  如对孙犁《荷花淀》情节线索的概括:
  (师)泪眼送郎打东洋,(合)扁舟一叶寻君郎。
  (师)巧倭船进荷淀,(合)看郎如何打东洋!
  如此诗画般的梗概,既凸显了女主人公贤妻良母之柔情,又洋溢着巾帼英雄之侠气;既新分了结构(变三为四),又艺术地再现了小说的诗情画意,真正做到了对文本的创造性阅读和个性化解读。
  
  四 戏剧“充演角色法”
  
  还是让我的一次教学亲历(曹禺《雷雨》)来说明问题吧:
  (师范读)
  “(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师提问)作者运用语言巧妙在哪里?表现鲁侍萍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抢答)“萍”、“凭”同音转折,巧妙表现了侍萍的随机应变。
  (师生同步演示性诵读后,师提问)语言的巧妙,同学们咎得非常精准!但对侍萍感情的把握犹见偏离,请体悟刚才进行的演示性诵读再回答!
  (生齐答)表现了侍萍想认儿子但不能的极度痛苦心情!
  (师评价)回答到位!牢记:鉴赏戏剧人物,此为锦囊妙计!
  可知,教学戏剧,仅仅要求学生当一名“观众读者”还不够,更应该教会学生做一名“演员读者”,方可进入状态。
  
  五 语法“以简驭繁法”
  
  每接手高一,常有很多学生连单句成份尚不明白,有的竞“大言不惭”:“语文学了几十本,句子成份越不懂!语文学了十几年,句子成份不沾边!”怎么办呢?走捷径!编就几句口诀试试: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谓前为状谓后补,定语后面是宾主。
  主谓宾,是主干;定状补,是枝叶。
  主干固然是根本,华章风韵靠枝叶。
  嗬!敲定位置,以简驭繁,果然灵验!进而趁热打铁,教给学生:无论语句还是段篇,凡阅读分析,在用语感感性判断的同时,还需要以语法理性推断,尤其是概括、提炼。
  六,作业“飞金溅银法”
  每个人都有着一种最拿手的素质语言,但为什么学生对课后“练习”的作答几乎全是不约而同的一致?思之想之,其实并不奇怪:习惯成自然!何况一个中学生有多大能耐不成为“套中人”!何不激发他们本真自我、耳目一新的个性化语言?何不激励他们自圆其说、出语精警的建构性答案?
  “用一两句话概括全文表现的情思”,这是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课后一题“练习”,经过“激发”、“激励”,学生的对答真可谓应有尽有,个性飞扬。如下虽平仄欠工但瑕不掩瑜的对联该不该打满分?
  (师)胸无尘滓,山间小屋胜仙境;
  (生)虚怀若谷,空中楼阁赛天堂!
  素质语言就是个性化语言,作为语文教师,太有责任使自己的学生妙笔生花、飞金溅银了!

高中语文诗化教学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