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师,即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前三年学习高中基础课,后两年学习大专课程。由于这种特殊的学制,造成学生不论是在意识上,还是在知识储备上都出现了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这给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给指导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 高师学生撰写论文面临的困惑
对于高师学生来说,刚刚从高三的生活中走出来,进入了专科阶段,从意识上无法接受自己专科生的身份变化,从知识储备上刚刚进入角色一年半就毕业了,要求他们毕业时交上一篇学术味颇浓的论文实在是有很大的难度,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一)论文写作认知的模糊
出于对自身专科生身份的无从认同(在大家的眼中只有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很难真正进入专科学习角色,对于自身所需要达到的学术研究层次更是毫无准备,所以大部分学生对论文写作的认知都很模糊,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往往与散文、杂文的写作相混同,更不知如何下手。
(二)理论根底的缺乏
也是出于对自身专科生身份的无从认同(当然还有其它许多原因),高师专科段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普遍较低,满足于知道为几个作家、了解几部作品、会背几首诗,考试能考得好就可以了,让他们自发产生探究文学、心理学乃至哲学的思想意识是不可能的,更不会有几个学生去阅读相关的理论书籍,这就使他们的文字流于浅薄,内容流于表层。
(三)赏析能力的欠缺
在文学史、文学理论的教学中,学生往往习惯于“知识接受者”的身份,在课堂上则满足于“知识记录员”与“知识背诵者”的角色认知,缺少能力训练,对于具体的文本和文学现象缺乏应该具备的赏析能力,只会说些大话、套话,缺乏自己的思考,论述时缺乏条理,从而造成文学研究能力的欠缺。
以上的困难普遍存在于高师文科班的学生当中,这就给他们的论文写作带来了很多困难,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本人找到了如下一些策略和方法,,针对性地解决了上述困难。
二 高师学生撰写论文的策略
为了改变学生知识、理论、能力诸方面的薄弱状况,学生需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得到多方面的提升,要解决这一点,需要有针对性地做好以下几点。
(一)《文学理论》课上的理论介绍
文学评论是对文学现象的理性把握,理论基础是一定要具备的,这就给《文学理论》这门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以论文写作的需要为方向,在普及理论常识的基础上着重关注论文撰写的需要。这其实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文学概论》这本书没有具体的批评方法的介绍,更没有相关的例证解析,笔者阅读了相关的著作,选择了适合本层次学生学习运用的女性主义、心理学、新历史主义等几种批评方法,并选择了自己写作的相应论文作为例证,既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又能将论文写作的相关格式作出形象的介绍。
(二)文选课上的赏析能力训练
要训练学生的分析力、判断力和概括力,就必须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将自主研究和自我意识的实现作为课堂的真正目标,帮助学生深入挖掘知识内涵并产生灵感的火花。我对这个工作的措施是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入《现当代文学》的课堂教学,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要求:1、课前:阅读文本,思考内涵、设置问题;2、课上:介绍作品、讨论问题、发表意见;3、课后:再阅读、消化吸收、综述。比如在解读张天翼的名作《±#威先生》时,学生经过课前阅读思考,提出了三个问题:1、华威先生到底是一个什么人?2、为什么整天忙碌。而且都忙一些同样的事情?3、他很忙,为什么还想包揽其它各个会议、各个组织的发言权?
依据学生提出的这三个问题,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探讨这三个问题的前后次序;然后教师将华威参加三次会议的描写用课件展现给学生,再现华威的言行和外貌描写,并将学生按前后位置分组逐个讨论这三个问题,要求学生得出结论后自由发言,一组发言后其它组可以提出疑问或反对意见,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必要时作更深入的引领。比如当一小组提出华威先生是一个追求名利的人之后,教师引入“西安事变”、“皖南事变”等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作更深入的探讨,学生很快将华威与“国民党”联系了起来:华威整天忙忙碌碌并不仅仅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了给“国民党”抓权,其最终目的是破坏抗日。这样一来,学生的记忆力、判断力和分析能力,表达自我的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和快速总结论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训练,真是一举数得。这种“探讨式”教学的开始,学生课堂发言的质和量都比较差,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的课堂表现也会越来越好,赏析能力得到加强,问题意识渐渐养成,为撰写毕业论文作好了铺垫。为使论文创作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在解决了浅层问题之后,教师还可适当拓展,将鲁迅对国民性的刻画与张天翼进行对比,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三)小论文方式的作业训练
课堂上的训练还不够,说和写毕竟不一样,这个差距我以作业的方式解决。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减少“名词解释”等可以从书上摘录下来的内容,而代之以“论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说一说莎菲女士矛盾性格形成的原因”、“论《边城》中翠翠与傩送悲剧形成的原因”等等,学生一开始对这种作业怨声载道,但也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思考,打草稿,最终形成文本上交,对这样的作业教师批改时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动,不过效果是明显的,时间久了,学生的语言规范了,条理清晰了,中心突出了,论点和论据联系紧密了,为论文的最终成型做好了准备。
(四)论文选题、定题、开题时的指导
一定要关注学生在论文选题、论题、开题时的指导,这一点在我之前的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做好,因此,后期的修改工作就进行得很痛苦,有些学生的论文甚至推倒重来,不论是指导者还是被指导者都多做了许多工作,今后一定要对此引起注意,让学生开始写论文之前理清思绪。
(五)论文修改阶段的检查及指导
在学生论文写作开始之后,对其紧密关注,一方面防止抄袭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防止学生走弯路,我要求学生在形成基本思路之后即上交初稿(一般是邮件的形式),指导教师阅读之后给与及时反馈,指出谬误,告之正确思路,然后再放手写作。二稿、三稿的修改则更加细致,要求学生付出的努力也很多,定稿则以面批的形式完成,小到注释的形式也经过推敲。
三 高师学生论文指导的阶段划分
具体说来,以上这些训练分布在三个阶段完成。
(一)知识基础及能力训练阶段
在本阶段《文学理论》课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基础,《现当代文学》课给与学生分析、概括、总结、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训练,帮助学生在论文写作之前达到一定的能力,并对学生前后变化进行反思。
(二)具体指导阶段
这阶段进入正题,给与学生批评方法的介绍和论文的修改指导:在方法介绍中介绍了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等学生能够接受并运用的批评方法,并给与学生一定的论文范本讲解。
(三)论文写作及修改阶段
本阶段是课题的真正实践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论文,在论文修改过程中,与学生进行当面以及网络方式的交流,帮助学生明晰自己的缺点并记录修改的痕迹,帮助学生形成论文定稿,并对学生的困惑以及修改情况进行反思。
利用以上的这些策略,经过了以上这一个训练的过程,高师学生面对毕业论文时的困惑得到了解决,最终上交的论文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相信这一套策略在今后的指导实践中一定能发挥作用,并经过进一步的完善,成为五年制高师文科班毕业论文写作的一套行之右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