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第10期 ID: 423186

[ 安玮娜 文选 ]   

《喧哗与骚动》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 安玮娜

  摘要: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一书中,对康普生夫人、其女儿凯蒂以及女佣迪尔西等三位女性的形象进行了刻画,其中康普生夫人和凯蒂的形象秉持福克纳一贯的风格非常负面,而女佣迪尔西的形象则成为人性的希望。本文通过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可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康普生家族的衰亡原因乃至其主要家庭成员悲剧的成因。
  关键词:威廉·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 女性形象
  引言
  威廉·福克纳是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美国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其一生中创作了19部长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喧哗与骚动》。作为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讲述的故事发生地与威廉·福克纳大多数作品相同,即美国南方约克纳帕塔法县的杰弗逊镇。主要通过曾经的豪门康普生家族不同家庭成员的不同视角,对康普生家族的衰落及其成员在此过程中的悲剧历程进行描述。全书共分为四个相对独立的部分,通过康普生家族不同的四个成员来讲述康普生家族及其成员发生的故事。第一部分通过白痴儿子班吉的视角,讲述其眼中康普生家族没落的过程,并描述其身边发生的故事。第二部分则通过班吉的哥哥昆丁的各种活动过程,包括其回忆、思考、潜意识活动、现实生活乃至梦呓等向读者展示康普生家族发生的故事。第三部分则通过昆丁另外一个弟弟杰生作为故事的叙述者。杰生以自己自私而卑下的视角进行描述,因为哥哥昆丁没有帮其谋取到银行中的职位,而对昆丁一家怀恨在心。第四部分则为康普生家的女佣迪尔西的部分,通过迪尔西观察到的具体情节以及其内心活动等补充小说其它部分的情节。通过四个部分的描述,读者可以从总体上把握康普生家族从兴盛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以及康普生家族的主要成员悲剧人生的发展脉络,并从中找到其家族衰亡的必然原因。
  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一书中,对康普生夫人、其女儿凯蒂以及女佣迪尔西等三人的女性形象刻画,占据了本书的相当篇幅,从中可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康普生家族的衰亡原因乃至其主要家庭成员悲剧的成因。
  一、康普生夫人
  威廉·福克纳对康普生夫人的形象刻画基本是负面的,作为母亲,她虚伪、自私、冷漠;作为妻子,她对丈夫康普生先生毫不关心,并极尽挖苦之能事,总是在其面前喋喋不休地抱怨和申诉。在威廉·福克纳眼中,康普生家族的衰亡,康普生太太应当承担起主要责任。康普生家族之所以走向死亡,原因在于康普生夫人对孩子们既不关心也没有任何爱的存在。尤其是对其白痴儿子班吉,康普生夫人并不是像一个正常的母亲那样给他更多的爱和关怀,尽量让其融入正常生活之中,而是对其充满厌恶,并将其认为是自己沉重的负担。正如她所说,班吉的出生“是对我曾经所犯错误的惩罚,他来讨债的原因是我自甘下贱地嫁给一个自以为比我更高一等的男人。”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康普生一家的家庭气氛显得非常地压抑和沉闷。对于康普生夫人的家人来说,任何人都不愿意和她待在一起。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康普生一家人的心灵乃至日常生活都受到了无与伦比的伤害,最终导致了康普生所有家庭人员的悲剧,在痛苦中走向毁灭或堕落。她的丈夫面对家族的没落和儿女的不幸整天借酒浇愁,在酒精的麻醉下度过余生,最后死于酒精中毒。她的四个儿女,昆丁由于痛苦和无助,变得消沉堕落,最后在绝望中投河自杀;凯蒂在感情和婚姻的不断打击下,最后堕落为别人的情妇;杰生则在自私和贪婪的驱动下,对生活逐渐失去了信心;白痴儿子班吉则被人阉割,最后被送进了疯人院。[1]
  康普生夫人是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塑造的典型负面形象,其在康普生家族中几乎没有起到任何正面作用,康普生主要家庭成员的堕落乃至家族的衰落都同其自私冷漠的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凯蒂
  凯蒂是康普生夫人唯一的女儿,但是无论是康普生先生还是康普生夫人,都没有对其生活和成长给予足够的关心。而凯蒂从小便极具叛逆心态,虽然其出生名门,家族成员对其均以大家闺秀的标准要求她,但是她却执着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追求感情和婚姻生活。凯蒂先与道尔顿·艾米斯偷偷来往,并在此过程中意外怀孕,然后迫于压力嫁给一位富有的银行家。但婚后其怀孕的事情很快被暴露,被银行家嘲讽,并无情地抛弃。凯蒂在结束这次短暂而不幸的婚姻之后,将自己的私生女送回康普生家抚养,自己开始四处流浪,最后堕落成一个纳粹军官的情妇。凯蒂的人生是在缺乏母爱和扭曲的家庭关系中不断走向堕落的,其在小时候即对感情有着很强的叛逆性格,她不断地挑战各种清规戒律,与男孩子接吻、上床并怀孕,在丑闻败露后被抛弃,四处流浪最后成为别人的情妇。对于出身于名门的康普生家族的大小姐,其堕落行为给家族的清誉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恶劣影响,她的堕落行为成为风雨飘摇的康普生家族的不可承受之重,在一定的程度上加速了康普生家族的灭亡。
  凯蒂是康普生家族四兄妹中唯一的女性,其在家庭成员中有着非常重要和特殊的地位,其悲剧的一生不仅深受康普生家族其他成员的毒害,也对家族其他成员的悲剧的发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康普生家族的衰落的过程中起到了相当的推动作用。
  三、迪尔西
  与威廉·福克纳对女性形象习惯性的负面描写不同,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塑造了很少见的一个正面女性形象,她就是康普生家里的女佣迪尔西。在对迪尔西进行刻画的时候,福克纳少见地不吝赞美之词,认为保姆迪尔西“勇敢、大胆、慷慨、温柔和诚实”。尽管她在康普生家族中地位低微,只是一个卑贱的黑人女佣。但是她却拥有衰败的康普生家族成员所没有的美好品格。其所具有的品格几乎和康普生夫人完全相反,康普生夫人在福克纳笔下是虚伪、自私、冷漠的代名词,而迪尔西则是真诚、慈爱、温情的象征。她不畏强暴,面对主人的仇视和世俗的歧视,毫不动摇地表达自己的爱憎。尤其是对待自私而贪婪的杰生,虽然她只是康普生家的女佣,但是她却毫不犹豫地站在品行恶劣的杰生的对立面。她不仅反对杰生的恶性,而且敢于直接斥责他的自私冷酷。在小昆丁受到杰生的虐待时,迪尔西作为正义的代表挺身而出,勇敢地同杰生的罪恶行为作斗争。而杰生面对正直勇敢的迪尔西,也对其无可奈何而不得不有所忌惮。[2]   作为福克纳笔下少有的正面女性形象,迪尔西真诚善良,勇敢无私。与康普生家族主要人物或自私冷酷如康普生夫人、或软弱怯懦如康普生先生、或自私贪婪如杰生、或腐化堕落如凯蒂、或抑郁性格扭曲如昆丁,或精神失常如班吉,让读者看不到人性的半点希望相反,迪尔西的形象代表着温暖和希望,让人在衰败的康普生家族的阴暗中看到人性的曙光。
  四、《喧哗与骚动》中女性形象的偏颇之处
  在威廉·福克纳的笔下,其文中出现的女性绝大多数都形象不佳。因此威廉·福克纳一直是女权主义运动的主要攻击对象。在《喧哗与骚动》一书中,威廉·福克纳对女性形象的描述同样按照其这一习惯进行了刻画。虽然在文中的三个主要女性形象中出现了迪尔西这一正面形象,但很明显迪尔西在康普生家族由盛转衰的过程中并没有起到重要作用,对康普生家族的衰落起到关键作用的女性还是在福克纳笔下作为负面形象出现的康普生夫人和女儿凯蒂。
  (一)康普生夫人是否应对家族衰亡承担主要责任
  福克纳将康普生夫人作为康普生家族衰败的主要责任人是很难说得过去的。《喧哗与骚动》一文中康普生家族除康普生夫人的其他成员虽然一直作为康普生夫人的受害者的面目出现,但是却无法掩盖康普生家族衰落的真正原因。无论康普生夫人对待家庭成员如何,康普生家族的衰落的根源在于其无法振作,没有出现真正能带领康普生家族走向新生的领军人物。而应当承担这一责任的首先肯定不是康普生夫人,而是康普生先生。康普生先生面对每况愈下的家族现状,不仅不想方设法渡过难关,反而借酒浇愁,最后干脆撒手西去,将一个烂摊子扔给康普生夫人。在康普生先生死后,康普生夫人艰难维持了康普生家族好多年,一直到其去世家族才彻底解散。在此过程中,其两个正常的儿子昆丁和杰生,同样不思进取,一个在郁闷中投河自尽,一个成天打自己的小算盘,根本不将家族的振兴放在心上,其女儿干脆在丑闻中一再堕落,给家族的死亡钉上最后一颗钉子。虽然说康普生先生的死亡和其子女的悲剧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康普生夫人的不良影响,但康普生夫人在世的时候好歹还努力维持着家族的存在,而其他家庭成员,却没有一个将家族的存亡真正放在心上。因此,真正应当负责任的是康普生先生和他的子女,而不是康普生夫人。
  (二)凯蒂是否自甘堕落
  在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笔下,凯蒂很小即不顾家人的教导和劝告,偷偷和人接吻、上床并怀孕,由于丑闻败露被人抛弃,最后又在四处流浪中沦落为人家的情妇。作为名门康普生家族的大家闺秀,由于其一再出现的丑闻而使家族蒙羞,在家族成员和社会舆论的一再谴责之下依旧我行我素,是典型的自甘堕落的形象。但事实上,假如认真观察凯蒂的行为,却会发现凯蒂其实只是美国南方传统文化以及其变态扭曲的家庭氛围的牺牲品。康普生夫人包括其他家庭成员一直按照南方传统的清教徒的行为标准来要求凯蒂,对其叛逆行为不是进行适当的开导和耐心的教诲,而是一味地谴责和粗暴地干涉。而且,其兄弟昆丁一方面要求其保持清教徒式的行为标准,另一方面却无耻地占有凯蒂的肉体,甚至粗暴地干涉凯蒂同其他男性的正常交往。在这种缺乏正常教育和变态扭曲的家庭氛围的双重作用下,凯蒂性格的叛逆一面才被充分激发,最终酿成堕落的悲剧。[3]
  结语
  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依然秉持其一贯的风格,文中的主要女性形象如康普生夫人和凯蒂,都以负面形象出现,当然其文中也有如黑人女佣迪尔西这样的正面形象,但其只是作为福克纳所设想的希望而存在,并没有在文章中起到重要作用。但从文中的情节明显可以看出,福克纳的这种描述有明显的偏颇之处。
  参考文献
  [1]郭爱东.《喧嚣与骚动》中的女性形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2]闵信洲.《喧嚣与骚动》中的几个女性形象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
  [3]徐磊,韩国勇.无声的反叛:解读《喧哗与骚动》中凯蒂的女性形象[J].学理论,2011(35).

《喧哗与骚动》中的女性形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