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第10期 ID: 423214

  

语文教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 韩晶磊

  摘要:语文教育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拥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资源,能够提高人的道德修养,陶冶人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将语文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新举措,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水平具有提升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
  一、 语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语文教育的精神内核
  语文教育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巩固所学专业知识、提升综合技能具有重要作用。所谓语文教育的核心,是指对学生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通过语文教材的学习,学生可以通古达今、 知事明理;也可以放眼中外,传承文化。语文教育使学生掌握语文这一交流工具的同时,还能陶冶学生的灵魂 、启迪学生求真悟善审美。
  语文学科有两个特性,即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即是指语文对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教给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人文性主要是指语文教育能够陶冶情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有学者提出:“语文作为一门以人文精神为主导的人文学科,从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出发,完全可以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当前,在强调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基础性的同时,突出语文“寓教于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已成为社会共识。
  (二) 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是要培养全面的综合性人才,这就不能仅仅学习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果没有思想政治教育,那么教育“教书育人”的目的就只能完成教书这一小部分,学生也就只能成才而不能成人,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中至关重要。
  (三)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教育关系
  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要求高校在自身文化发展建设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文化教育。语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语文教育是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语文教育思想的提炼是提升学生素质的基本措施,是改善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在高校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语文教育中关于思想、政治、道德的教育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是他们进一步学习高层次文化知识、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其基础性、人文性的特点很容易让在校生接受,将文化课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结合,也为跨学科研究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尝试。概括地说,语文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有效载体,主要表现为:运用语文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利用语文教育影响广泛的特点来延伸教育触角,可以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运用语文教育以情动人的特点,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增强教育效果。
  因而,在进行语文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潜在优势,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优势。在全面推行语文教育的过程中,要将其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渗透,达到全面教育的目的。
  二、语文教育的多重提升功能
  (一)语文教育具有强烈的德育功能
  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高校语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工作相结合的契合点。语文学科具有独特的人文性特征,决定了其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知识,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渗透着美好的人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得到熏陶,并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旦这些文学作品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便会成为推动学生道德进步提升的强大精神动力,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情操,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构建积极的、向上的道德情操,促使学生与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并积极思考、探究,获得精神启迪,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所起到的作用都是显而易见的。具体来看,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思想教育功能
  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核心,是学生接受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语文教育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是作者对生活世界的审美理解,具有特殊的认识功能。这些作品对现实生活典型和集中的描写,蕴含着对人类自身生存状态的深刻认识和反思,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进而形成对生活世界必然性的认知。
  语文教材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教育资源,为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供了优越的基础条件,例如,《孔孟语录》中的“不为富贵违仁”、“松柏后凋”、“身正令行”、“与民同乐”、“得道多助”等思想,都是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经典语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天祥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屈原《离骚》中“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大学生确立大公无私、坚忍不拔、甘于奉献等美德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拥有这些多角度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资源,是语文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基础条件。
  2.励志教育功能
  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对学生是有励志作用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激发学生们阅读和学习文章、诗词的兴趣。并在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认同文学作品中所阐述的思想和观点。其次,文学作品还具有影响学生、调动学生学习和效仿的重要作用。文学作品中所倡导的美好政治理想,能给学生带来欢愉的情绪,引导他们培养积极的进取意识,树立远大理想,并且形成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产生对人生理想的执著追求愿望。由此可见,好的励志作品,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理想,并提供为之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   (二)语文教育具有浓厚的审美功能
  文学的审美教育功能为明确语文教育的思想定位提供了理论支撑。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些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的宝贵精神财富、浓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强烈的民族情感,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探索,增强欣赏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精神的理想人格和丰富情怀。为了在大学生面前展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博大精深,使他们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抽象寓于具体、晦涩寓于生动、概念寓于形象、理性寓于情感的教学语言之美就尤为重要。
  因而,高校语文教材精选的都是古今优秀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思想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这些作品,负载和传达的是精神世界的内在美、人格美、情操美、思想美,展示出的“美”对学生的内心世界具有巨大的征服力,能让学生很快进入“美”的情境,并从中感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种曲径通幽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感受和领悟的空间,产生一种“润物无声”的效果,更易让他们在灵魂深处产生认同和共鸣,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协调理性与感性的审美教育,使学生得到心灵上的提升与净化以及精神层面的审美满足。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培养人文精神
  语文教育的精神内涵主要包括涵养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灵魂、 启迪人的审美等方面,概括来说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将人文精神作为开展语文教育的重点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通过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育,能够提升学生文化修养,不断培养高校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让学生时刻以提高时代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为自身使命;不断激发学生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时刻以良好的人文素养 与人文知识有效结合。
  (二)以学生为本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最根本的目标在于通过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塑造健康完美的人格,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因而,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正确、客观认识和看待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充分认识到学生在特殊年龄阶段所呈现出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及规律,深刻体会到学生在人文关怀方面尤为渴求得到周围人群的尊重与认可,不断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
  (三)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基础
  高校语文教育包含了对学生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 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丰富内容,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借鉴高校语文教育,不断夯实基础,让语文教育包含的丰富内容能够深刻体现。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及实践工作的教师群体要不断提升自身人文素养,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最为鲜活的人文教育源泉,为他们提供一个和谐、轻松、积极的心理氛围和思想环境。
  结语
  高校中的语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相互影响,大学语文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而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正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占有如此重要的社会地位,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积极借鉴高校语文教育优势,在实践中提升语文教育的功能,不断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李鸿昌.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浅析[J].时代文学,2011(06) .
  [2] 刘晓哲.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具备文学素养[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2(01) .
  [3] 黄巍.浅析多元文化背景下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
  [4] 李奇年.大学语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策略探究[J].文教资料,2013(28) .
  [5] 张雪莉.重视发挥“大学语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5) .

语文教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