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第10期 ID: 423187

  

《达洛维夫人》中克拉丽莎的矛盾心理

◇ 李赟

  摘要:《达洛维夫人》是意识流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代表作,作者通过主人公克拉丽莎一天的经历对其内心世界进行深入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克拉丽莎复杂纠结的矛盾心理。本文将从简要介绍《达洛维夫人》入手,分析克拉丽莎在对待生活、爱情以及生死方面的矛盾心理。
  关键词:《达洛维夫人》 克拉丽莎 矛盾心理
  一、《达洛维夫人》简要介绍
  《达洛维夫人》是由英国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在1925年发表的一部长篇意识流小说。该小说作为伍尔芙的代表作之一,被《时代》杂志评为1923-2005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之一。
  《达洛维夫人》情节非常简单,主要以主人公克拉丽莎一天的经历为线索进行描写。就在她一如既往地为丈夫筹备晚宴的一天里,自印度归来的她的昔日情人彼得·沃尔什,她少女时代仰慕的好友萨莉·塞顿,得了炮弹震呆症的战争幸存者赛普蒂默斯·史密斯,以及伦敦社交圈里形形色色的人物相继穿梭在她的思绪里,引发了她对过往青春岁月的无限怀恋和对老年将至的种种恐慌。表面上的上层社会华丽舒适的生活,与内心的空虚交织在一起,使克拉丽莎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绝望。在这一天中,一方面,克拉丽莎过着现实的生活,另一方面,则不断在回忆当中游走。在《达洛维夫人》中,伍尔芙通过两条平行发展的叙事线索使主人公克拉丽莎的思维穿梭于回忆与现实之间,通过两条线索的延伸与发展,从多个层次、多个侧面反映了克拉丽莎这个人物矛盾的内心世界。
  二、《达洛卫夫人》中克拉丽莎的矛盾心理
  (一)对待生活的矛盾心理
  毋庸置疑,小说的主人公是位热爱生活的贵妇人。对待生活,她有着自己的价值判断与态度。她拥有浪漫和静谧的气质,并且非常容易感受到幸福,即使是在喧嚣的世界中,她也总能用那双发现爱与美好的眼睛使心灵得到安详与宁静。即便生活里日日流淌的是无尽的枯燥无味,克拉丽莎也总能让自己身处美好之中。
  她爱六月的伦敦以及那清晨新鲜的空气,甚至是邦德街上那些飘扬的旗帜,或者街道两边美丽的店铺,以及街上穿梭往来的行人都能将她深深吸引。她并不认为嘈杂的街道令人生厌,反而认为自己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田野之上。当克拉丽莎走过炎热的街道回到家中时,在凉爽的走廊中她会由衷感叹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她甚至感到似乎有一朵美丽的玫瑰花专门为她开放。但是,当得知丈夫去参加布鲁顿夫人的午餐时,热爱生活的克拉丽莎却不免感觉自己枯萎了、老了,再不能像年轻时那样尽情地吸收生命的多彩。面对家庭教师吉尔曼小姐时,克拉丽莎心中的美好同样荡然无存。她认为吉尔曼笨重又丑陋,不具备教师应有的可爱宽厚、亲切和蔼,在她眼里,吉尔曼甚至已经变成一个可怖的“吸干她一半血液的幽灵”,她看吉尔曼就是在看一个“身披铠甲的史前怪物”!
  当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克拉丽莎最常做的事便是进行自我评价。有时,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年轻的人;但是同时又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年老的人。有时,克拉丽莎认为自己就是一个隐形人;能隐匿于人群之中,不被他人知晓,她是整个世界的局外者和旁观者,但有时她又将自己比作一把刀子,经常往来穿插于各种人际交往的过程当中。有时克拉丽莎会觉得自己学识并不渊博,对于历史和外语也知之甚少;但有时她却认为自己有知觉上的天赋异禀,总能够了解别人的心理变化。
  克拉丽莎也曾经试着关心一些社会问题,还和萨莉“讨论如何去改造世界,她们要建立一个废除私有财产的社会,这时她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立精神的、会思考的女人,是一个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生活的女人,而当她成为达洛维夫人后,每天要做的事就是看看回忆录等无聊的闲书,再和贵妇们闲谈,聊聊妇女病之类的话题,当然还有不断地参加晚会和举办晚会。她像一片薄雾,散布在最熟悉的人们中间。克拉丽莎成全了很多晚会,并逐渐地在每天的腐败、谎言、闲聊中失去了自己,她已成长为一位左右逢源、光彩耀人的政治宴会女主人,却为此牺牲了体验生活本质意义的真实权利。克拉丽莎虽然满足于贵妇人身份赋予她的殷实富足,但却总为自己成为伦敦上流社会的一个装饰品而忧心忡忡,她一次又一次地在美好的理想和不安的现实之间撕扯着自己。
  (二)对待爱情的矛盾心理
  爱情对于克拉丽莎来说,可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少女时代克拉丽莎是深爱彼得的,即使三十年以后,即使在她成为达洛维夫人以后亦如此。昔日的恋人彼得·沃尔什也常常让达洛维夫人魂牵梦萦,虽然“他的信总是写得非常枯燥乏味,倒是他的话能叫她记住,还有他的眼睛,他的小刀,他的微笑,以及他的坏脾气。她和彼得好像已离别了几百年,她会忽然想到,倘若他此刻在她身旁,他会说些什么呢?有些日子和情景会使她静静地思念他,回忆中已经没有昔日那种怨愤。因为只有彼得能唤起克拉丽莎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激起她对生活的无限激情。然而,克拉丽莎最终放弃了懂得爱情与生活的彼得,嫁给了务实、平庸的国会议员理查德·达洛维。她的选择是否是明智的,是否是理智的,没有任何人能够帮她作出判断,相反,对克拉丽莎而言,爱情的困扰却成为她一生的迷惘。
  嫁给理查德之后,克拉丽莎很快地学会了享受世俗生活的乐趣,并且将内心深处对自由的渴望封闭起来。这不但是她对爱情的妥协,也是对世俗生活的妥协。虽然她也时常回想曾经和彼得生活得多么富有生趣。“他们之间一向就有这种不用语言就能沟通的奇妙的默契。她马上就能知道他在批评她。于是她会做件显然是为自己辩护的事,比如像这样在狗的身上故作张扬之举——可是永远骗不了他,他总能看穿克拉丽莎。当然他嘴上什么也不说;只是神色阴郁地坐在那儿。他们之间的争吵常常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开始。”这种微妙的互相猜忌对于热恋的男女来讲,着实是一种可爱的行径。在几十年爱恨交织的生活中,达洛维夫人的内心深处依然对彼得充满依恋,彼得才是能给她想要的那种生活的人,而对此她当初却没有看出来。尽管如此,她现在的身份不容许她去告诉彼得这一切,更不可能丢下一切和他一起走。作为达洛维夫人的外在的自我与作为克拉丽莎的内在的自我只能在矛盾中挣扎,终究只是与传统和现实达成妥协。

《达洛维夫人》中克拉丽莎的矛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