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第10期 ID: 423196

  

《名利场》中的艺术特色探略

◇ 樊宁

  摘要:《名利场》中,作者萨科雷运用其娴熟的语言技巧为人们展开了一幅在“名利场”中挣扎的各色人等为了名利而买卖良心和荣誉的宏大画卷。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对人物形象的生动细腻的刻画以及叙事方式的复调艺术上。对《名利场》这两种主要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有利于加深人们对《名利场》中萨科雷语言运用技巧的认识。
  关键词:《名利场》 萨科雷 艺术特色
  引言
  《名利场》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萨科雷最有名的作品,也是萨科雷被誉为与狄更斯齐名的伟大作家的主要原因。《名利场》描写女主人公贝姬从一个半工半读的小人物,依靠自己的年轻美貌与缜密心计,通过利用包括色相、巴结权贵等一系列为人所不齿的手段,牢牢抓住每一个向上爬的机会,最终成为维多利亚时代有名的交际花。萨科雷在《名利场》中以19世纪高度发达的英国资本主义社会为背景,将拿破仑战争时代英国的资本主义盛世描述得淋漓尽致,然而,盛世的繁华遮不住社会的腐化和堕落,光鲜的背后难掩奋斗者的艰辛以及伪君子的无耻。
  《名利场》中,作者萨科雷运用其娴熟的语言技巧为人们展开了一幅在“名利场”中挣扎的各色人等为了名利而买卖良心和荣誉的宏大画卷。其最大的艺术特色为对各种人物的深刻细腻的描述,以及不同于其他作品的复调艺术的运用。
  一、《名利场》中的人物描写
  (一)《名利场》中的木偶
  《名利场》中出现的花费了作家大量笔墨的人物,包括女主人公在内,均被作者萨科雷列入了其“木偶”系列,寓意这些人将在名利场中身不由己、随世浮沉。这些木偶包括女主人公贝姬、埃米以及乔治、都宾等。
  1.贝姬和埃米
  这是《名利场》中首先出场的两个主要人物,也是作者设定的最重要的两个“木偶”,作者对这两个“木偶”的定位一开始就说得非常清楚。他将自己比喻成卖艺的,“叫贝姬的木偶非常有名,她的骨节特别灵活,受到大家的一致赞扬,线一牵就非常活泼地手舞足蹈。那个叫埃米的虽然没有这么叫座,但卖艺的也在其身上花费了很多的心思,包括刻画她的相貌,设计她的服装。”
  贝姬是文中的女主角,她聪明漂亮、工于心计、性格叛逆、行为乖张,为了往上爬而不惜出卖色相。这个“木偶”自有其可爱之处,非常努力地在社会中表现自己。但又因为做事毫无道德底线而为作者所鄙视。贝姬之所以如此行为,是其不堪忍受社会对其出身的歧视,而对现实的奋起抗争。正如其在书中所说:“假如有5000英镑的年收入,我就会成为一个好女人。”[1]
  埃米则是作者花费大量笔墨刻画的另外一位重要的女角色。其性格温和、举止端庄、童心未泯而且忠厚痴情。但是由于其识人能力极差,不仅非常执着地爱上了伪君子乔治,而且对都宾几十年的痴情视而不见。虽然整日以泪洗面令人同情,但又麻木不仁使人叹息。因此虽然卖相很好却不“叫座”。
  2.乔治
  乔治作为“木偶”出场时作者即对其进行了非常清晰的定位。“现在出场的是‘黑心的贵人’,对其筹备的时候卖艺的不惜工本,因此他的服饰非常华丽。这次表演结束之后,他就会被其魔鬼老爹带走。”这就是使埃米为之神魂颠倒、矢志不渝的花花公子乔治。他热衷名利,挥金如土;玩弄感情,寡廉鲜耻。因此,作者将其作为虚伪罪恶的象征,对其道德上的鄙弃之情在文中溢于言表,不仅直接蔑称其为“黑心的贵人”,而且还为他直接设定了表演结束马上会被“魔鬼老爹”带走的结局。
  3.都宾
  这是《名利场》中唯一的比较正面的角色。在其出场时作者也对其进行了一番充满赞美之词的陈述。“还有一个傀儡叫都宾,看起来虽然笨笨的,但跳起舞来却很有味道,非常自然。因此也有人爱看这位男孩子的舞蹈。”都宾是作者笔下敦厚朴实的大好人,他对埃米的感情终身如一,在埃米的一再无视与伤害中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关心和爱护着埃米。他重视感情,忠于爱情,为人朴实而高尚。与作为反面角色的乔治相对,他是作者心目中善良的代表,所以虽然其“看起来笨笨的”,但却“很有味道”,“也有人爱看”他的舞蹈。
  (二)《名利场》中的贵族和资本家
  萨科雷在《名利场》中除了重点描述自己设定的几个“木偶”之外,还在作品中对能左右“名利场”的重要群体即腐败垂死的贵族阶层和新兴的冷血逐利资产阶级进行了非常深入的刻画,他们不仅腐化、贪婪,而且好色、冷酷、寡廉鲜耻,其中最典型的人物有如下几个。
  1.堕落的斯丹恩勋爵
  斯丹恩勋爵是主人公贝姬用以向上爬的重要工具之一,是集财富、权势和地位于一身的典型贵族阶层。其生活奢靡、讲究排场、整日声色犬马、纸醉金迷。为了得到漂亮的贝姬,使尽手腕,虚情假意。在其丑行曝光之后,恼羞成怒之余露出其凶残刻薄的嘴脸,利用其权势逼迫贝姬远赴他乡。
  2.贪婪的老毕脱男爵
  老毕脱男爵则是以典型的吝啬鬼和色鬼的形象出现的,作者对他的描述是非常直白的厌弃的语调。“他从不肯拿出哪怕一分钱出来做善事,肮脏的手在任何人口袋里都想捞点东西,当然他自己的口袋别人是不能碰的。就整体而言,所有英国的男爵加到一起,甚至所有的贵族和平民加到一起,都找不出比他更奸诈、无耻、自私、糊涂且下流的老头了。”
  3.势利刻薄的奥斯本先生
  奥斯本先生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其为了逐利的目的可以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儿子和儿媳乃至孙子。正如作者所说,“为了让贵人的光辉照耀着他,他可以像拿波里晒太阳的叫花子一样爬在地上,是个将名利看得极重的俗不可耐的家伙。” 他冷血精明,为了让儿子巴结权贵,给他无数的金钱挥霍。亲家翁破产后立马解除儿子的婚约,儿子死后更是对儿媳不管不顾。
  (三)《名利场》中人物的命运
  萨科雷通过对《名利场》中维多利亚时代上层社会的浮华生活的描绘,以如诗如画的场景为人们展现出其力图阐述的繁华之后一切虚空的思想。作者在《名利场》的最后,为在“名利场”中浮沉的人物,按照自己的道德观念安排了相应的命运。作者对女主人公贝姬的看法是又爱又恨,但处于善意的目的,给她安排了改过自新、离开名利的竞逐、热衷于慈善的还算不错的结局。而埃米和都宾,则是作者笔下不多的没有难以忍受的道德缺陷的好人,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而罪恶的乔治,果然被“魔鬼老爸”带走,在做着将军梦的时候战死。其他的贪婪自私势利刻薄的贵族资本家,作者也给他们一一安排了适合其品行的地狱。通过对这些人物命运的安排,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真善美的欣赏和追求,以及对腐朽罪恶的贵族资本家的厌弃和鄙视。[2]   二、《名利场》中的复调艺术
  《名利场》与其同时代狄更斯的作品最大的不同,在于狄更斯的文章基本都以文中主人公的视角展开相应的叙事,而《名利场》则在其中增加了很多作者自身的评论和看法以及人物的内心独白等。正如将音乐中不止一个旋律称作复调一样,这种不止一条主线的叙事方式也被称为复调艺术。[3]除了主人公视角这一条叙事主线外,《名利场》中的复调艺术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内容中。
  (一)作者对重要人物的评论
  作者在文中对重要人物的评论是以作者的视角表现的复调艺术的主要形式之一。一般是对文中的主要人物的某些对文章的情节发展很关键的行为进行评论,由于这种评论方式是作者将自己与文中重要人物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是以局外人而不是创造者的身份提出观点和看法,因此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1.作者对埃米的评论
  《名利场》中的一个重要剧情是埃米的父亲破产,乔治的父亲立即解除乔治和埃米的婚约。在此情节中,埃米不得不与乔治分手,此时的埃米,已经深陷对乔治的挚爱之中,因此伤心欲绝。作者对此评论道:“姑娘们,小心点。订婚之前一定要慎重考虑,恋爱的时候也不要过于天真,别将自己的心里话都毫无保留地告诉对方,最好的做法是尽量不要多付出自己的感情。”在这里,作者对埃米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其并没有将埃米纯粹作为自己创作的客体,而是与作者放在相对平等的地位,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表达自己对埃米遭遇的同情和悲悯。
  2.作者对贝姬的评论
  《名利场》贝姬为了达到自己向上爬的目的,曾经有一段时间使劲追求埃米的哥哥乔司,为此不惜忍受各种委屈。这时候,作者评论道:“大家看啊,贝姬在主动出击了。知书识礼的太太小姐们可能觉得她没有廉耻。可是大家想想啊,贝姬多么可怜啊,所有事情都必须自己亲力亲为。假如家里穷得雇不起佣人的话,不管你多么高雅,还是得自己扫地。”在这里,作者为主人公贝姬主动追求乔司的行为进行辩护,其站在与贝姬平等的角度上,指出贝姬如此行事是迫不得已,而和贝姬的品德无关。
  (二)重要人物的内心独白
  重要人物的内心独白仅仅描述人物内心的挣扎和感受,而不是以其视角对发生的事情进行叙述,更深刻地对人物心理进行刻画,因此也是复调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如《名利场》中的重要人物都宾,其作为埃米忠贞不渝的爱慕者,一直都无怨无悔地顺从埃米的意愿,并接受她的意志。但是,年复一年的等待,却发现自己所爱的人是如此愚昧和自私。在长久的等待之中,都宾经受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之后,终于开始有点灰心丧气,于是他产生了绝望的感想:“威廉的爱情真的逝去了,被消耗光了。他绝望地感到的自己对她的爱情已经不再,而且以后也不可能重来。多少年来的痴心苦恋,奉献给她的一颗真心已经被她狠狠地扔到地上摔碎了,就算将其修补,但裂痕依旧。埃米太轻率和报道,已经将其生生糟蹋了。”在这段内心独白中,将都宾苦恋无果,一再被打击的心理描述得非常生动。读者可以从这段独白里面看出都宾对自己苦苦坚持的爱情的彷徨和无助,以及发自心灵深处的绝望和痛苦。
  结语
  《名利场》作为萨科雷的成名作,有着其不同于其他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这种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其对人物形象的生动细腻的刻画以及叙事方式的复调艺术上。对《名利场》这两种主要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有利于加深人们对《名利场》中萨科雷语言运用技巧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涂靖,谢梦.微观言语行为与典型人物塑造——《名利场》女主人公蓓基形象分析[J].外语学刊,2006(06).
  [2]肖飞.《名利场》的艺术特色[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4).
  [3]骆莲莲.浅析《名利场》中的复调艺术特色[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03).

《名利场》中的艺术特色探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