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作于嘉庆年间的长篇小说《镜花缘》是李汝珍的代表作,整部小说描写了百位才女的生活百态,可以说《镜花缘》开创了清代小说女性文学的创作思路。小说中通过对百名文武双全的女性细致入微的刻画,说明了各式体育游戏是她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赞叹了主人公的才艺高超与巾帼不让须眉的胆识。
关键词:《镜花缘》 人物活动 女性人物
引言
《镜花缘》这部史诗级的长篇小说是李汝珍在嘉庆年间创作的,可以说《镜花缘》开创了清代小说创作的新思路。整篇小说描写了百位才女的生活百态与内心感悟,通过对性格各异的女性人物的全面刻画,使得读者能够更加了解嘉庆年间女性的生活。[1]因此,把《镜花缘》称作是一部划时代的女性主义小说不足为过,而李汝珍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了时代女性而呐喊的作家,书中不仅揭露了几千年男尊女卑的传统与现实,描绘了女性的坚强不屈的精神,而且大胆宣扬了男女平等的追求与女性人生理想的实现。
一、《镜花缘》中女性人物塑造
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都离不开对女性角色的设置,这也是小说创作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作者李汝珍十年磨一剑,《镜花缘》是与《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齐名的小说,全书共分为一百多个章节,前五十章中描写的人物都是围绕着秀才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三人出海游历各国及唐小山寻父的故事,后五十多章着重描写了不同女子的形象与不输巾帼的才华。[2]《镜花缘》中所表现出的女性人物不仅多才多艺,而且思想独立。小说创作背景是武则天实行科举时期,普天之下招有才能的女子,主人公唐小山前往赴试并中举,其他的九十九名才女也因为突出的才华而被录取。这百名才女都是天上的花神下凡历练而来,才女们在宴会之上相聚并各展才华,无论是琴棋书画,还是诗酒礼乐,都表现出了折服众人的突出才华。主人公们各自有不同的成名绝技,共同成为小说后几十个章节中重点表现的人物。《镜花缘》以其独有的诗意和女性人物的叛逆色彩而成为明清时期独特的风景线。
古代小说中将女性作为主要塑造的人物形象并不是由李汝珍开启的,在《镜花缘》之前的小说《西游记》与《红楼梦》中都涉及到女性主人公的塑造,很明确地提出女性追求平等的诉求。与前人小说比较而言,李汝珍的《镜花缘》是对女性问题讨论最为全面与深刻的一部作品。主人公唐敖一走进女儿国就发现这里是女性占统治地位的世界,同样的情景在《西游记》的女儿国这一段故事中也有所表现。[3]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镜花缘》与其他小说还是有差异的,《西游记》中的女儿国西梁虽然是女子统治,但是最终还是处于男权社会背景之中;在《红楼梦》“女儿国”里,女性人物每个都是娇美多才的,但是最终都没有脱离大的社会环境,最终酿成悲剧的结局。但是在《镜花缘》中的平素国里是没有男性存在的,这个女儿国具有完全独立的社会意识。此外,李汝珍从理性的思维角度对女性提出了拯救方法。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李汝珍的笔下所表现出来的社会问题比前人要有很大的进步,将女性置于更为广阔的社会环境下予以观照,从庭院到社会,多维度、多层次地表现她们的自主意识和自立能力。
《镜花缘》中所展现出来的女性角色思想前卫,其中最主要的人物均为花仙下凡投胎人间的形象,从宏观视角而言与其他小说对女性人物的描写相比有了很大进步,女子从传统的家庭生活方式中解放出来,由足不出户转变为可以饱读诗书追求自己的理想。[4]对《镜花缘》的分析可分为以下两部分:前五十回是一个阶段,情节叙述较为详细,人物描写较为细腻;后五十回是第二阶段,作者对人物的刻画与第一阶段比相对粗糙,叙述手法比较刻板单一。以上说法在学术界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但是这两个阶段中穿插的各式体育活动作为主人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仔细品读,我们会发现作者在这其中详细的叙述,提供了一条可以多视角管窥古代女性生活的途径。[5]
二、《镜花缘》中描写女子休闲活动的意义
《镜花缘》中的百名才女形象是李汝珍经过仔细考量下所塑造的心目中完美的女性缩影,也代表了当时社会中的优秀女性。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思想与习俗对女性的束缚无疑是苛刻的,当时的社会理念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只需要知道《女则》《女戒》等著作,并身体力行自缚于家族的牢笼之中。几千年来,有无数的女子每日在闺阁之中度日如年,成为男子的附属品。虽然身处压抑与不自由的社会环境下,但是我们仍然能够从各朝各代的文学作品中寻找到女性对自由渴望的思想踪迹。由此可见,《镜花缘》中女性人物的进步之处。
《镜花缘》通过对百名文武双全的女性的描写,极大地赞叹了女性的聪慧与高超的才艺。尤其在后五十回之中描写了才女们的前卫思想,普遍而言都具有较强的男女平等意识,她们平时的生活写照也是当时社会中一些具有一技之长的女性真实生活的反映。对于她们而言,业余活动不再是遵循当时社会的要求——局限于对女工、女红的追求,而转变为对琴棋书画的追求,乃至骑马射箭,骑术高超程度甚至超过了一些男性,偶尔也可以江边垂钓,追求世外桃源般的隐士生活。将女性作为小说中最主要的人物形象,突出女性的自我意识与巾帼不让须眉的性格特点,这一点毋庸置疑是李汝珍空前的创举。不过,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很难有真正的男女平等,当时的人们也不会真正理解现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这是由时代的局限性造成的理念差异。但是,李汝珍对女性要接受教育与追求自由婚恋的观念在全书贯穿始终,字里行间中显示出对女性的尊重与重视。以下从三个角度分析女性业余休闲活动。
(一)动静结合,适宜女性
《镜花缘》中女性业余活动范围宽泛,突破了传统家庭的界限,走到大众的面前,可以与男性一样策马扬鞭,不再局限于闺阁之中。李汝珍在小说中通过对体育休闲运动的描写,将主人公独有的女性活动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女性主人公玉芝与幽探在亭台中猜谜斗胜、彩云和婉如在海棠花下抛球嬉戏,还有很多游戏场景都刻画得细致入微,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的图画场景。她们是当时天下所有女子中的翘楚,不管是琴棋书画还是骑马射箭等活动,她们都是以女性身份参加的,在这些休闲活动中,她们时刻都体现着一种巾帼不让须眉的气质。在当时社会广受欢迎的一项休闲运动抛球,由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项活动非常适合女性。《镜花缘》中的女性也毫不例外,有一个章节专门用来描写才女们参加抛球运动的场景。除此之外,才女们还参加投壶游戏,这是当时男子们普遍玩耍的一种投掷游戏,但是才女们却有着自己的投壶技巧,《镜花缘》中的这部分描写也是对我国古代投壶游戏记载非常宝贵的文献资料。
(二)文武全才,不让须眉
李汝珍在《镜花缘》中塑造了许多当仁不让的女性武功高手,比起男儿的武功不遑多让。在这些富有一腔热血的女性当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善于剑术的骆红蕖、精通暗器的徐丽蓉、轻功飞檐走壁的颜紫绡等,她们成为作者塑造自强女性形象的代表人物。[6]作者先描绘了这些女性在体育活动中的天赋,尤其是一些以男性为主的活动,如围棋、象棋、射箭、投壶等。与男儿相比,这些女性不仅样样精通,而且处处领先于这些男儿,表现出了女性的刚毅之美。这些区别于其他小说中弱女子形象的才女们令当时读者耳目一新,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作者描写了许多女将们奋勇杀敌的场景,表现女性逐步摆脱了三从四德的束缚,发展为能够拥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可以在更加广阔的平台上表现自己的能力,也有权利与男儿一较高下,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的自主女性。
《镜花缘》中也撰写勤奋好学的女性形象,特别描写了女子上京赶考、钻研学问和技艺的场景,绘制了当时社会环境下女性无法想象的自由空间。由此可见,《镜花缘》中完美塑造了各种才女的独立形象,多层次的展现出女性的优秀才艺与理想,女性也需要在社会中获得更多的认可,这与现代社会男女平等理念有一脉相承之意。
(三)贯通古今的见识
李汝珍在《镜花缘》中穿插描述了许多益智类的游戏,除了众所周知的围棋以外,在《看围棋姚妹谈弈谱观马吊孟女讲牌经》这个章节当中还提到了马吊、双陆等古代流行的棋类。加上前文当中对女性休闲活动的细致描绘,展现出了当时女性生活丰富的一面。也反映出女性对传统的突破,除了学习琴棋书画的能力,也可以有与男儿不相上下的武功,一动一静之中凸显出女性的智慧与天赋。李汝珍还特别描写了女性学习棋艺的过程,展现出了女性独特的智慧与魅力,表现女性可以与男性一样见多识广。[7]比如在进行“蟾吊”教学的过程中,蔡兰芳给宰玉蟾讲述了这种游戏的来历,宰玉蟾不仅仅展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在学习棋艺的过程中举一反三,利用正统的儒家思想对棋艺进行深刻理解,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7]让蔡兰芳都另眼相看,觉得此女博学多才,能够融会贯通,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
结语
《镜花缘》中对女性人物的胆识与学识都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展现出了女性独特的智慧,除了普通女性擅长的“能诗擅文”等技艺以外,还展现了女性能文善武与坚毅果敢的一面,为女性自我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展现平台。同时《镜花缘》给当时社会带来一股新的思潮,对女性存在空间的重新界定成为讨论的重点。这部长篇小说演绎了不同女性的多种才艺,通过设置奇妙的情节,容纳了许多伟大的女性形象,就如划破夜空的流星,其闪耀出来的光辉是其他一切都无法取代的。
参考文献
[1]李汝珍.镜花缘[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4]韩小菊.从《镜花缘》中看清朝女子体育游戏的特点及意义[J].语文建设,2014(26).
[5]吴秀华.明末清初小说戏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6]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上海:三联书店,1983.
[7]李剑国,占骁勇.《镜花缘》丛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