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夏洛蒂·勃朗特传》一书中可看出,由于夏洛蒂·勃朗特所创造出来的简·爱形象在当时的年代备受指责与批判,该书作者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在书中对夏洛蒂的行为进行了辩护,同时这也反映出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作家肩负的多重责任。因此,《夏洛蒂·勃朗特传》一书主题鲜明,充分展示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文学界中的“责任感”,具有丰富的文学研究价值。
关键词:夏洛蒂·勃朗特 维多利亚作家 责任感
引言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文学界年轻女性作家在写作领域上最繁盛的阶段。自19世纪起,女性作家逐渐从写作中退出,转而投向市场,开始主导起各类的杂志及报刊。[1]在19世纪,女性作家并不受欢迎,当时的文坛批评家乔治·刘易斯认为,女性应该以家庭为主,说明了当时英国的维多利亚社会对女作家的写作有极大的限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著名女性作家,为了试着将当时女作家的命运进行正确解析,以“责任感”作为导线完成《夏洛蒂·勃朗特传》一书。在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的眼中,家庭固然重要,但女性应该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对于写作,她认为,家庭义务是第一,写作则是第二,两者均同等重要。[2]因此,盖斯凯尔的个人立场以及对“责任感”这一说从《夏洛蒂·勃朗特传》一书中对主人公的辩护中被激发出来,她借助“责任感”一词试图让社会接受,拓展所有女性作家的活动领域,以此获得自由的发展。
一、《夏洛蒂·勃朗特传》主题确立的背景
盖斯凯尔在撰写《夏洛蒂·勃朗特传》一书时,主要是与当时夏洛蒂所著的小说所引发的批评有关联,《简·爱》在1847年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也招来了批评家乔治·刘易斯表面的赞美和暗地里的嘲讽,因此,《简·爱》一书被贴上了类似“粗俗”之类的标签。而在当时,一位小有名气的女撰稿人曾对《简·爱》一书作出了恶意的评判,指责书中所描述的简·爱拥有着不良情绪与不受常规约束的性格。因此,她反对社会人类与简·爱这样的人物为伍,她的恶意评论给作者带来了无尽的伤害和名誉的损毁。尽管作者所采用的笔名较为男性化,但评论者总是毫不吝啬地往女性身上抹黑,加之瑞格所发出的言论:“如果这是女性所作的作品,那只能说明她与女性社会无任何瓜葛,是她抛弃了这个女性社会。”可见,女性作家在当时的社会已是地位极为低下。[3]
1849年《不列颠北方评论》中的詹姆斯先是认同《简·爱》书中所述,还为其洗脱了所有的恶俗罪名,但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到最后却也如瑞格一样认为:“如果这是出自女性的作品,那么她必定丧失了基本的女性特质。”而在1855年,夏洛蒂的真实身份被迫曝光并落得一身污名。当时的社会有许多人对她的人品及名誉进行攻击,她的父亲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为她寻找作家作传,还女儿一个公道。盖斯凯尔在当时文学界小有名气,是夏洛蒂的好友,正因为其父亲有了这样一个决定,便有了《夏洛蒂·勃朗特传》这部作品。
《简·爱》一书之所以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并使得各类负面评论接踵而来,是因为书中所述的内容与当时的年代人们的理解有较大的反差,“粗俗”这一类的评语应该归咎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于《简·爱》粗俗的评论在当时有很多阐释,例如:女主人公的激烈性情及男主人公古怪的举止,小说中的语言修辞,男女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等等。针对小说的构成,盖斯凯尔在《夏洛蒂·勃朗特传》中详细解释了《简.爱》所描述的阴郁氛围问题及言语不文雅等,同时,她还在书中多次地强调了夏洛蒂对男女主人公塑造的缘由,她说出了夏洛蒂的一生中所接触过的男性屈指可数,正因为接触的男性太少,男性的谈吐方式及行为举止都在夏洛蒂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又正是因为夏洛蒂拥有强烈的责任感才将现实情况在小说中进行展现,这也成为了盖斯凯尔为夏洛蒂重振名声的理论依据。[4]自《夏洛蒂·勃朗特传》出版以后,1857年《基督醒事报》对盖斯凯尔所述的内容表现出认可的态度,认为由于受到勃朗特姐妹的兄弟布兰威尔的影响才使得她们的写作充满了邪恶性。
二、《夏洛蒂·勃朗特传》展现的19世纪英国文学界的责任感
从《夏洛蒂·勃朗特传》一书中可看出,责任感在当时的年代是异常强烈的,夏洛蒂就是英国文学界在那个时代具有责任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而《简·爱》一书所描述的激烈的女性特征及女主人公的反叛倾向让当时的维多利亚人的心理变得焦虑不安而无法接受这部作品。后来,有不少的学者对盖斯凯尔在《夏洛蒂·勃朗特传》一书中为夏洛蒂的辩护作出了策略分析,认为盖斯凯尔在传记中极力将夏洛蒂与她笔下的简·爱区别开来,也就是将具有良好品德的夏洛蒂与人们所认为的缺乏女性特质形成对比,运用这种方式来恢复夏洛蒂的名誉。还有的学者指出,盖斯凯尔很好地将夏洛蒂的女性气质展现出来,并在当时的社会拓展了为夏洛蒂所刻画出来的女性气质概念。笔者认为,夏洛蒂的女性气质主要还是盖斯凯尔利用了她强烈的责任感来强化了她的女性形象,也在无形之中透出了夏洛蒂所拥有的责任感中存在着一定的自我牺牲精神。因为,维多利亚时代所崇尚的“女性气质”必须要具备自我牺牲的精神并且需要去积极践行。作者在《夏洛蒂·勃朗特传》中自始至终都呈现出一个细心照顾家庭的夏洛蒂形象,以此来消除人们在对夏洛蒂的认识中所受到的《简·爱》中反叛女性形象的影响。事实证明,这样一种描述手法在当时确实产生了非常大的效果。尽管还有评论认为《简·爱》是粗俗的,但它的作者并不粗俗。
盖斯凯尔在传记中对《简·爱》的创作背景进行了描述,真实反映出了19世纪英国文学界女作家的境遇。盖斯凯尔在传记中还写了夏洛蒂是在陪父亲到曼彻斯特做手术时,一边细心地照料父亲,一边创作《简·爱》的。夏洛蒂边创作边照顾家庭,这看似平常的夏洛蒂生活写照,却将那个年代的女作家的境遇如实地反映了出来。《简·爱》的成功出版使得夏洛蒂成为了职业作家,盖斯凯尔通过采取一分为二的角色对夏洛蒂进行辩护说明了家庭与创作并不矛盾的事实,也证明了当时女作家依靠自身强烈的责任感才写出了真实内容。盖斯凯尔认为,这样的夏洛蒂是极具责任感的人,她为了家庭乐于奉献自己,是女性最为宝贵的品格,夏洛蒂所奉行的信条正是坚守孝道。将家庭义务作为女性的首要任务并不是一家之言,在维多利亚时代,许多女性也都对这样的观点深信不疑。在那个年代,女性作家之所以那么推崇孝道,其原因可能是将“尽孝道的责任揽到自身之上而使得女性拥有对爱的能力的自信”,这使得她们获得了更多的说服力并拥有了更大的权威性。
盖斯凯尔笔下展现的夏洛蒂是对家庭尽职尽责的女性,同时也对夏洛蒂的责任感进行了反复的强调。《勃朗特故事》的作者雷恩就对这一点极为认同,他认为,夏洛蒂在少女时期就已怀揣着超乎常人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是她生活中的负担,也是其获得力量的源泉。事实上,盖斯凯尔内心对夏洛蒂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她认为《简·爱》是一本非同寻常的书,她不确定自己是否喜欢或者接受它。尽管夏洛蒂在写作《简·爱》一书时确实用了较为“粗俗”的语言,但盖斯凯尔始终认为,她的作品除了粗俗以外的其他地方都是高尚的。盖斯凯尔认为写作是上天赐予夏洛蒂美好的礼物,也是作为她为夏洛蒂进行辩护的根基。传记中有一段记载了夏洛蒂与刘易斯的通信内容,夏洛蒂在信中为自己极力强调了对现实的关注度,她坚持将真相与自然相结合作为唯一的向导。[5]除此之外,盖斯凯尔还列举有夏洛蒂真实的生活经历与《简·爱》一书的相似之处,以此达到证明夏洛蒂真实生活的目的。盖斯凯尔在传记中所强调的责任感,皆是夏洛蒂在写作时引入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给她所留下的印象,从另一个方面淡化了夏洛蒂的意志及勇气等在写作时的作用。其实,夏洛蒂在生活中是一个非常有主见和勇气的女性,她并不因为那个年代对女性漠视而感到困惑。盖斯凯尔选择“女作家以责任感再现真相”作为主题基础,为世人认为“离经叛道”的夏洛蒂进行了有效辩解,在某种意义上,她巧妙地运用了这一策略,为女性作家争取了写作自由权。
结语
总之,《夏洛蒂·勃朗特传》的主题思想鲜明,充分展现了19世纪英国文学界强烈的责任感。事实上,盖斯凯尔为夏洛蒂撰写传记,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好友澄清身份和品德,另一方面深刻反映出了19世纪英国文学界女作家的责任感,正是女作家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将真相如实的写进到小说里面,才受到了当时各方面的限制。盖斯凯尔的创作也间接反映出她对夏洛蒂描述的视角也是受到一定限制的,透过这样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女作家为了挣脱社会的束缚所经历的艰辛历程。因此,伊丽莎白·盖斯凯尔为夏洛蒂所做出的辩护在当时以及现代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治勋.女性主义视域下的文学翻译分析——以《简·爱》的女性译者译本为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2]刘慧,奎晓岚.《简·爱》中母亲形象探源[J].语文建设,2014(02).
[3]陈李萍,陶家俊.身份认同的张力——论夏洛蒂·勃朗特的阶级与性别身份认同[J].外语教学,2014(03).
[4]侯婕.从《维莱特》探讨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性意识[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4(04).
[5]吴文南.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之存在主义解读[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4(02).
【课题:“西安医学院2014年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建设项目”(项目编号:XYZL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