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格列佛游记》是世界讽刺文学的代表作,这部作品最大的特色在于作者通过丰富的讽刺艺术手法将虚幻性与真实性有机融合,尖锐地批判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阴暗,较好地表达了小说的主题。《格列佛游记》的讽刺艺术手法主要体现在强烈的对比讽刺艺术、 鲜明的反语讽刺艺术等方面。
关键词: 《格列佛游记》 斯威夫特 讽刺艺术
引言
《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小说以里梅尔·格列佛船长的口气叙述其周游四国的经历。小说成书于18 世纪,当时的英国各种社会矛盾集中爆发,斯威夫特通过格列佛船长在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飞岛国、慧骃国等国家的离奇经历,将其对社会的不满与批判通过童话般的故事表达出来。《格列佛游记》的特色不仅在于其情节虚幻性与现实真实性的有机结合,更在于作者无处不在的深邃而强烈的讽刺艺术。在《格列佛游记》中,斯威夫特穿插运用了反讽、对比和象征等多种讽刺手法,虚构出一个个荒诞而离奇的故事情节。这些荒诞的故事与英国现实社会中的现实一一对应,构成一个个充满讽刺意味的笑话。《格列佛游记》中较为出色的讽刺艺术,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强烈的对比讽刺艺术
在小说《格列佛游记》中,斯威夫特利用独具匠心的巧妙安排,通过一系列强烈的对比将相互对立的艺术典型放置在一起,在为读者带来强烈的冲击的同时也对当时英国社会中存在的诸多弊端进行深刻的讽刺与猛烈的抨击。
对比讽刺在小说中主要通过格列佛对小人国与大人国的感触呈现。在小人国游历时,格列佛与小人国国民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主要通过以下两点呈现:一是身形上的巨大对比,与小人国袖珍的国土与国民对比,格列佛显得威猛异常;二是性格上的对比。小人国有些国民心胸很狭隘,而格列佛心地善良、知恩图报、刚毅勇敢,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在小人国,格列佛帮助国王战胜敌人的情节得到极力渲染,他勇于帮助小人国抵抗外族入侵,但当小人国国王提出侵略的要求时,格列佛却断然拒绝。当格列佛到达大人国后,强烈的对比继续上演着。因为身形和力量的弱势,他的优越感不再,在强烈对比下,格列佛自己也变成了“小人”:格列佛被当作小玩艺儿装入手提箱里,带到各城镇表演展览;他用自己少得可怜的几枚小金币向那里的巨人讨好;他卖力地弄刀舞剑,展示自己的勇武。[1]
除了利用格列佛在小人国和大人国的不同感触形成强烈对比外,斯威夫特还在小说中将慧骃国“马”的善良与“耶胡”的丑恶同样作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在慧骃国,那里不仅没有金钱、军队和警察,也没有欺骗、怀疑、狡猾等罪恶的字眼,阴谋、怀疑、贿赂、陷害等种种人类恶性销声匿迹,居民们都生活在“自然状态”下的原始宗法社会中。那里的统治者公正而诚实,富有理性精神的马,他们的国王公正诚信、勤劳勇敢、理智贤明、仁慈友爱。然而,与马形成鲜明对比的形象“耶胡”却有着贪婪、残酷、好斗的畜类本质。[2]在马与耶胡的强烈对比之下,人类的某些恶习得以昭彰,同时,作者对于丑恶嘴脸的极大憎恨,以及对高贵品质的赞美呼之欲出。
在小说中,斯威夫特通过强烈的对比讽刺艺术手法,不仅使《格列佛游记》幽默十足,也使作品的讽刺意味更加浓厚,同时将英国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诸多弊端暴露无遗。
二、鲜明的反语讽刺艺术
反语的讽刺艺术手法,是指通过运用赞美和肯定的语言来描述明显的虚假而丑恶的现象,以正话反说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讽刺与不满,实现强化观点、烘托强烈的情绪的效果。在《格列佛游记》中,斯威夫特通过鲜明的反语讽刺手法强烈抨击了人性的邪恶。[3]例如,在游历大人国时,格列佛向其国王介绍了英国的政治、文化、历史等,但国王对此却并不赞叹。对此,格列佛认为,“我的祖国原本在文化和武力方面均十分出色,是法兰西帝国的终结者,但没想到他竟如此不屑。”此处,斯威夫特对英国社会进行抨击的意图十分明显,但他却并未直接表述观点,而是选择通过大人国国王对格列佛的嘲讽态度间接表达出来。显然,在格列佛对祖国的维护言谈中,作者使用了反语的讽刺手法,利用格列佛看似对自己祖国的维护之词进行反面的表达,用一种巧妙而委婉的反语讽刺手法来表达自己的主张,抨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再如,在小人国,该国的数学家们借助仪器测出格列佛的身高,根据他们之间的身高比例计算出格列佛每天需要的食物数量,作者在描述这一事件时讽刺道:“这个民族是多么地足智多谋,这位伟大的君王的经济原则是多么精明而准确。”斯威夫特用看似低调的反语来进行叙事,但却制造出幽默的意象,读起来令人觉得滑稽可笑,在制造了强烈讽刺效果的同时,引导读者进行严肃的思考。
对于格列佛在巴尔尼巴岛的经历描写,斯威夫特同样使用反语的讽刺艺术手法对科学研究脱离实际与生产的倾向给予了无情的嘲笑。格列佛参观了岛上的“拉格多科学院”,令人咋舌的是,这所科学院研究的都是一些十分荒诞离奇的课题,诸如繁殖无毛绵羊、从黄瓜中提取阳光来取暖、软化大理石、把粪便还原为食物等等,这样的毫无实际用途的科学研究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的生产。[4]此外,斯威夫特也对英国社会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绝妙的讽刺,但这些讽刺并未通过正面语气和观点表现,而是通过格列佛向科学家提出一项项极为荒谬的设想,并且科学家还光荣地接受了,非常感激格列佛给他们提出了这些意见来加以表现。例如,用同一处方治愈人体和政体两者的疾病;应在大臣报告完公事后要辞退时给予他一些体罚,来防止他记性上衰退。斯威夫特在面对荒谬时并未直接硬加驳斥,而是谬上加谬, 使其荒唐之处极端放大,从而使讽刺效果达到了极致。
三、幽默的夸张讽刺艺术
幽默的夸张讽刺艺术手法虽然使《格列佛游记》中的故事情节略显荒诞,但这种讽刺艺术手法的运用却使作者以轻松的方式表达了对当时英国现实社会的批判,使读者在浪漫幻想中对作者观点有更深刻的认识。
夸张的讽刺艺术手法在小说中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例如,在小人国,所有国民的身高都在六英寸以下,国家政党是由鞋跟的高低进行区分,这一情节十分逗趣;利立浦特国内甚至会因为吃鸡蛋先打哪一头意见不一致,发生多次内战,后来甚至因此问题将战火蔓延至邻国,双方均伤亡惨重。在该国,国王所谓形象被进行了十分夸张的描写: “利立浦特国至高无上的皇帝,举世拥戴令人敬畏……他身高超过人类的万王之王,脚踏地心,头顶太阳……只要国王微微一点头,天下都会为之颤抖。”[5]然而,这个“高大神武”的国王在格列佛看来却无比渺小,甚至仅仅只有格列佛指甲盖那么大。虽然小人国小得令人难以想象,但“小人国”中的政府机构却是一应俱全。在利立浦特国,对政府与社会的现象描写得都较为充分,作者用极为幽默的夸张讽刺艺术手法,讽喻了当时英国的社会问题,给读者以丰富夸张的想象体验。
此外,对于大人国的描写,斯威夫特同样使用了夸张手法,大人国国民身形十分巨大,他们甚至可以将格列佛当作小玩艺儿装入手提箱里!在慧骃国,斯威夫特将马赋予智慧等等。通过风趣的语言和夸张的讽刺艺术,斯威夫特达到了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揭露社会现实的写作目标。
四、深刻的象征讽刺艺术
在小说中,小人国、大人国、飞岛、慧骃国四卷内容的设置,都有其象征寓意。小人国的居民身材矮小,作者用这样的形象象征国王和王公大臣们的性格特点;大人国国王和国民皆形象高大,“高大”的形象象征的是该国国王的心胸宽阔与思想深远;“飞鸟”象征着当时的英国统治阶级和英国政府;慧骃国的“马”则象征着智慧和理性,慧骃国则象征着理性,是完美的人类社会的象征。[6]斯威夫特利用这些生动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将自己要传达的思想观念都转化为生动的形象,从而避免生硬、空洞的说教所带给人们的乏味之感。通过象征的讽刺艺术手法,斯威夫特表达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哲理性思考和认识,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效果与艺术表现力,在给读者带来了愉悦的阅读感受和深刻的印象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传达出其尖锐的讽刺意味。
总之,在《格列佛游记》中,斯威夫特通过描绘主人公在各国的游历经历为读者呈现了四个不同的故事,在童话般的故事中,作者利用出色的对比、反语、夸张和象征等讽刺艺术手法对当时的英国社会进行了批判,为英国的讽刺小说乃至世界的幽默讽刺文学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功绩,《格列佛游记》亦成为世界讽刺文学难以逾越的一个里程碑!语
参考文献
[1]易国定,付仁明.卓越的讽刺艺术——《格列佛游记》的艺术赏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1(05).
[2]孟丽莉,刘金玲.《格列佛游记》之反讽、对比和象征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3]袁媛,袁群.论《格列佛游记》的反语讽刺艺术[J].考试周刊,2010(02).
[4]王浚波.论《格列佛游记》的讽刺艺术[J].太原大学学报,2010(12).
[5]熊云甫,张杨莉.《格列佛游记》第一卷中的讽刺艺术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06).
[6]滕梅,颛宇. 意识形态作用下译作的变形——《格列佛游记》在中国的译介[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