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教育技术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这种先进的技术让语文课变得生动、有趣,它能够把学生难以想象的表象呈现于眼前,化抽象为具体,让一切动起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拓展知识会更加方便,链接相关资料,不仅能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节省教师的时间,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于这种先进的教学技术,每位老师都应该学会使用,以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字:现代教育技术 语文
引言
进入21世纪,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推动着教育教学的发展,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装备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土壤和工具。新课标要求“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互联网和多媒体等现代化科技手段的投入使用,毫无疑问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语文课上,学生不再只是面对文字去想象。例如:航天飞机什么样子?只看课文里的文字,只怕是学生难以想象出来,找到航天飞机的图片、视频,这一切一目了然,现代技术的运用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变得丰富多彩,一切尽在眼前。
一、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变抽象为直观,易于突破重难点
学《石头书》这篇课文时,学生对化石、雨痕、波痕是陌生的,但当你用多媒体图片和视频,把远古的东西具体形象地展现在他们面前,他们亲眼看到化石、雨痕、波痕之后,便对为何称石头为“书”这一疑惑豁然开朗了,同时教学的这一重难点也就能轻而易举地突破了。
二、运用多媒体拓展知识,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在讲解课文时,我们往往需要一些背景资料,来丰富课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以前光靠老师一张嘴,现在却大不相同,多媒体能够呈现一些鲜活的背景资料,而且展示起来也极为方便,形式丰富多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果极佳。在学《秦兵马俑》这篇课文时,我找了些有关兵马俑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兵马俑产生的历史背景,并观看气势恢宏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通过图片,把一个个形态各异、个性鲜明的兵马俑呈现给大家,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更深刻地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可高效利用课堂时间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节约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这在低年级教学中特别明显,低年级学习生字,教师需要板书,而多媒体的运用,教师在课前就可以做好一切准备,减少在课堂上板书的时间。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字的结构和笔画,这样既生动又有趣,比老师单纯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四、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感受课文内容
语文课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古诗文,也有先进的现代说明文,又有全国各地的风景名胜。但对我校的学生来说,因为大多数孩子家在农村,去过的地方很少,每次学类似的课文,对他们来说都很陌生,西湖的美,只能靠书上那几幅图画来感受,庐山的云雾有多神秘,只在书上读过,敦煌壁画的精美绝伦,秦兵马俑的气势磅礴也仅限在书本上了解。但有了多媒体,这一切便有了很大改观,一张张真实的图片,一段段精彩的视频,让学生亲眼领略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这些神奇之美,能激发学生对这些地方的向往,因此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文字的意境与内涵,有助于与作者产生共鸣。
五、现代技术教育辅助作文教学
有时让学生写景或小动物,他们都凭想象去写,不知从何下笔,多媒体融图像、音频、视频于一体,动静结合,图文并茂,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写一只小动物,把小动物的图片呈现于眼前,让学生观察它的外形、毛色、眼睛,利用视频资料展现它喜怒哀乐时的样子、动作以及声音,指导学生如何去写、该写什么,这样整个写作课堂就会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有内容可写,乐于去写,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六、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不是盲目的
在语文课上,多媒体的使用也不是越多越好,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以及想象的空间。要适时适度地使用,语文课的重点还是要落到让学生的读和感悟上,文章的许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观,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我们如果仅在多媒体上简单呈现图案,那就破坏学生的想象空间。文的美,就是给人类提供无限丰富的想象空间,而画面的直观性,容易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多媒体也不能滥用。
传统的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二者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教师应不断地努力,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能力,才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2]王超.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使用管理充分发挥装备作用[J].中小学生电教,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