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说《蝇王》是具有后现代萌芽的寓言杰作,在现代英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威廉戈尔丁最著名的一部小说,书中展现了其反传统小说的结构颠覆的创作观念,解构了元叙事的纯思辨理论叙事在小说中的主导地位,这与许多后现代主义作家的思想有了本质的相通性。因此,该小说具有典型的后现代特质。本文着重研究《蝇王》的人物对应的象征内涵,强调小说所体现的浓厚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性。
关键词:《蝇王》 人物角色 象征寓意
引言
威廉·戈尔丁是英国具有影响力的小说家和诗人,在1983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尤其是寓意深刻的哲理小说《蝇王》问世后,立即受到世界读者的喜爱,这部小说也奠定了戈尔丁的作家声誉。对《蝇王》的评论也接踵而至,并且多家出版社争先出版,在英美国家的销量已达到数百万册。[1]《蝇王》的背景设置在一场核战争的特殊时期,一架用于疏散儿童的飞机被击落,飞机上的儿童无奈地流落到荒无人烟的一座孤岛上,由此开始了寓言情节发展。在初期大家团结一致、和睦相处,后来随着资源减少,人性中恶的一面浮出水面,为了争夺资源发生了一系列悲剧而荒唐的事件。《蝇王》的主题是通过探寻人类社会的黑暗面来映射人类性格的阴暗角落,荒岛的悲剧也映射人类社会的悲剧。小说情节中设置了一系列矛盾冲突,集中展现了人类的野蛮与文明的理性之间的矛盾。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在小说中随处可见,尤其是对主人公形象的刻画和性格描写,多用象征主义手法来表现寓意。
一、文学中的象征主义概述
在世界文学史研究中,象征主义长期以来都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创作手法。从古典主义文学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直至现代主义,文学家们都进行过卓有成效的探讨,并确认创立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世纪、年代)各领风骚的重要地位,为我们认识和分析文学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在不断深入的研究中,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关于象征主义的文学创作手法就是其中之一。[2]
将象征主义作为世界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之后的一个时期的概念来理解和使用,这就是韦勒克的《文学史上象征主义的概念》这篇力作的主旨和他关于象征主义文学理论的精蕴所在。象征主义文学手法在世界文学的一个关键时期,一个历史的交汇点上,完成了一次伟大的过渡,即从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的过渡;在这个过渡进程中,实现了一次价值范畴的更替,象征主义所进行的是一项跨世纪的文学趋势。当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式微之际,象征主义文学异军突起,在世界文坛独领风骚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表现出的“过渡”特质是不言而喻的。与其他过渡性质的事物一样,象征主义文学手法也带有双重性——既保留了不少传统的古典文学的余韵;同时有预示作用,体现了未来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些特征。象征主义就形式而言,虽然长期处于保守的状态之中,但不可将其视为艺术的折衷主义者。象征主义的文学之路的实绩和理论建树,表现了一种不拘泥于传统和世俗的变革精神。象征主义作家在长期的探索中是各辟蹊径和大不相同的,将这些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联系起来看似庞杂,但是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对传统的观念和文学规范的“否定与重组”态度。这样的变革是需要勇气和创新精神的引导,当这类作家开始处于少数地位和文坛上的劣势的时候,就显得更加孤立无援。象征主义表现手法对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文学甚至整个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间接的影响,对象征主义在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巨大作用给予了肯定。[3]因此,象征主义文学对20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发展所产生的极为深远的影响,也越来越成为文学家和文学理论家的共识。
二、人物角色象征主义的寓意分析
小说《蝇王》中主要有四个主人公:拉尔夫、皮格、杰克和西蒙。对这四个人物的描写都是用象征手法并赋予深刻的寓意。这部小说实际就是真实人类社会的缩影,是一部简写的人类历史。
(一)理性的象征:拉尔夫
小说中的主角拉尔夫是个帅气的男孩,也是年纪较大者。他的性格勇敢坚强,拥有出众的管理才能并敢于冒险,同时又富有民主精神。再加上他的爸爸身为海军指挥官,接受过完整的教育,并且从小耳濡目染海上生存知识,相对丰富的阅历让大家推选他为首领。拉尔夫具有责任感,耐心地教大家生火,以此作为求救信号;组织搭建茅屋,成为遮风挡雨的场所;并且制定了规则准则,要求大家遵照执行。拉尔夫勇敢而坚强,并且富有团队合作精神。
在小说中,拉尔夫是一个处处都保持着理性的角色,完全可以被尊称为英雄。但他毕竟是孩子,规则制定得即使再好,实际实施和操作时就感到无能为力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拒绝执行命令。小集体面临着即将瓦解的局面,为此,拉尔夫感到极度困惑和痛苦。他也试着找原因并极力维护这个集体,最终也没有控制住事态发展,没能把孤岛上的儿童群体引向最终的光明,而且还出现了一幕幕悲剧,眼睁睁地看着同伴由团结走向分裂,甚至拉尔夫也差点丢掉性命。诸如此类现象表明,理性是不能孤立存在的,需要其他条件的支撑,比如物质条件和知识条件,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拉尔夫这个人物的象征寓意为人类,暗示了社会文明的向前发展征程是辛苦而漫长的。
(二)智慧的象征:皮格
皮格是小说中另一个主要人物。他身材矮胖,眼睛近视,虽然贪吃但不贪婪。小说刚开始作者把他安排成一个喜剧人物角色出场,常常被他人取笑。随着剧情的发展,渐渐显露出皮格智慧和聪明的一面。遇到问题,他善于思考和推理,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和愚昧,可以说是拉尔夫的得力助手,处处为其出谋划策。飞机失事他们流落到荒岛不久,皮格的智慧之处就显现出来了。在所有的孩子里面,只有皮格始终认为,如果想要获救就必须用合理的方式解决最应该解决的问题。他坚信文明的价值,相信伙伴们一起努力并积极行动,最终会被营救。
随着主人公的弱点渐渐暴露,伙伴们开始反对他的建议。荒岛上这个小群体的矛盾激化,皮格被杀掉了。可以说,皮格象征了正义,从另一侧面也反映出皮格的科学思维在这个野蛮代替文明、秩序被任意践踏的荒岛上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随着皮格的遇害,所有为维护社会秩序的理性和纯真都消失殆尽。
(三)野蛮的象征:杰克
小说中的杰克凶神恶煞,身披黑色斗篷,留着一头红色的头发,意志坚定却极端自我,是野蛮的象征。荒岛生活之初,他也是个“文明”孩子,和大家和睦相处,并积极保护能够营救他们的希望之火。捕猎中看到同伴杀死野猪的血腥场面非常恐惧,连连后退,后来就逐渐适应了这种野蛮的屠杀方式。尤其在和拉尔夫争夺领导权时,他就表现出极强的控制欲。当选举输给拉尔夫时,他非常气愤并歇斯底里地怒吼着。为了争夺领导权,杰克利用孩子们对野兽的恐惧和对猪肉的垂涎,赢得了孩子的欢心,并通过野蛮的行为控制了局面,进而夺取了领导权。杰克取得控制权后,彻底摒弃了道德的约束,总是鼓动和诱惑孩子们追随他过着一种野蛮而又血腥的生活,使孩子们很快就迷恋上了对动物的血腥屠戮。可以说是建立在欺辱和恐吓之上的,无论权力和暴力都能使他感到强悍和兴奋。
通过杰克的改变折射出环境能改变人的道理,杰克是来自文明社会的人,而处于荒岛的野蛮环境之中,就逐渐变成野蛮而残暴的人。戈尔丁用杰克这一角色很好地说明了人在不受文明、秩序的约束时逐渐暴露出来的野蛮特质。[4]
(四)善良的象征:西蒙
在小说《蝇王》所描绘的黯淡的人性画卷中,西蒙是作为闪光的希望出现在读者面前的。作家戈尔丁把西蒙描述为一个圣徒般的角色,他是睿智的,这种睿智不仅表现为才思敏捷,而且是多方面才能的体现。他性情腼腆,善良而勇敢,是拉尔夫的另一个助手。他有很强的洞察力,对黑暗的原始森林毫无惧色。孤岛上的孩子大都退化至原始野蛮状态,而西蒙的利他主义却表现得格外耀眼——对同伴表现出了真诚的友爱,并为使同伴摆脱对野兽的恐惧而做了许多努力。实际上西蒙也害怕野兽,然而为了驱走同伴的恐惧和挽救分裂的团体,西蒙还是亲力亲为。当他看到一个驼峰状物体坐在高处直盯盯地看着他的时候,他害怕极了,用手捂住自己的脸,但还是没有放弃探寻工作。最终他成功地发现了野兽的真相,并且打算去告诉其他的孩子们,但为时已晚。正当他要把消息告诉其他孩子的时候,正如《蝇王》所预示的那样,他被他所打算挽救的孩子们杀害了。
《蝇王》中,西蒙是唯一一个对荒岛生存危机有清醒认识的人,是个富含神秘色彩的人物。西蒙不属于野蛮社会,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种理想型人格,西蒙为人类树立了一个标准,人类若不朝着这个标准努力,则可能沦为野蛮的杰克,这也是除了论述人性本恶这个主题以外《蝇王》所传达的一个朦胧的思想。
结语
戈尔丁的这部《蝇王》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象征手法的运用,文中的每一个人物、实物都被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使其更能突出主题。作者在这部小说中编写了孩子们的历险记,描述了孩子们在孤岛上的生活。荒岛实际上是20世纪英国社会的缩影,或者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是世界的缩影。[5]通过对人物象征意义的分析,可以探究整部小说的主题并且明了作者所期望的表达效果。在小说中,我们所感受到的不是轻松和愉快而是沉痛和苦闷。对人类来说,真正的怪兽就是人类的内心和自身。人类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建立一个稳定的家园,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蝇王》给我们提供的不仅是对人物象征含义的浅显理解,还有更多对现实的忧虑和思索。
参考文献
[1]威廉·戈尔丁.蝇王[M].龚志成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2]闻莉.亨利·詹姆斯作品中象征手法之解读[J].语文建设,2014(32).
[3]刘海承.象征主义视角下对《情歌》的解读[J].语文建设,2014(32).
[4]李凡.《蝇王》中西蒙原型意象分析[J].外国文学,2007(08).
[5]迟文成.象征视角下对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解读[J].语文建设,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