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第10期 ID: 423174

  

试论语文教育与大学生真善美教育的融合

◇ 许争昱

  摘要: 语文教育中关于人性真善美的探索一直是语文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语文教育通过对语言、文章、文学的教学过程,达到对语文学习者人格和品质的塑造,所以探索语文教育和人性中真善美教育的途径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关键词: 语文教育 大学生 真善美教育
  引言
  探索语文教育与真善美教育的融合途径能够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学生内在品质的升华,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养成。我们需要积极地发现语文教学的本质,发掘语文教育背后的人文魅力,从语文教育的知识层面、理论层面、道德层面启发大学生对于人性中真善美的思考,促进大学生优良品质的养成,我们将从实际的教学工作经验出发,结合语文教育的理论知识,探索语文教育与大学生真善美教育的结合途径。
  一、语文教育与大学生真善美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语文教育和大学生真善美教育的融合具有多方面的实际意义,有助于培养社会迫切需要的具备美感的全面人才、发掘语文教育中的真善美的本质,分别表现在:首先是为了捍卫语文学科的尊严,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于科技型人才的需求,忽视了大学中语文学科的重要性,通过语文教育与大学生真善美教育的融合发掘语文教育在学生精神层面的影响力, 是捍卫语文学科尊严的途径之一。但是当前缺乏对于语文教育的这一研究,没有系统的理论和科学的支撑,语文教育对学生真善美教育的影响还不够,为此我们必须探索相关的融合途径改善这一问题;其次为了加强自身的修养需求,充分地认识到语文教育的全面性,克服对语文教育的狭隘认识,无论是语言、文章、文学等语文方面的研究综合到“语文教育真善美探讨”的根本上来,这是一个关乎修养和心灵的改善过程,从语文教育的基础教育过程来提高受教育者的修养,无论是从加强“德”的修养,还是知识面“智”的加强,或者对技能的提高“才”的改善,都是语文教育对于受教育者修养的提高。
  二、语文教育与大学生真善美教育融合的具体思路
  (一)知识层面与大学生真善美教育相融合
  语文教育与真善美教育的融合方式首先是通过知识层面展开的,毕竟知识是语文教育中非常关键的教学目标,通过语文知识、文学知识等的探索和发现来寻求和真善美教育的结合。所谓“真”,我们可以理解为真诚或者对真理的追求,就语文教育的过程本身而言也是对真理的求知过程,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以及相关的能力,这也是语文教育的基础工作,一方面提高了受教育者的文字理解能力,另一反面能够帮助被教育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且通过对语文知识的获取和理解提高自身的智力水平,表现出了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和大学生真善美教育中“真”的结合,求真是语文德育教育、美育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点,对于被教育者的人格养成和创造型人才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帮助。对此,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分别是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智力。文知识包含了很多,主要的内容是以语文为主体的相关知识和经验的总括,系统地来说有语音、文字、词汇、逻辑、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语文教育要想通过知识层面促进大学生真善美教育的发展,就应该更加注重知识层面的传授,大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能够促进语文能力的发展,为此语文教育应该将知识的学习和教育贯穿到整个教育的阶段中,语文能力是一种利用语言来获得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阅读、写作、沟通等方面。文教育想要健全人格和塑造创造型的人才就必须注重语文能力的提高,通过语文知识教育促进受教育者语文智力的不断提高,从而全面地提高受教育者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通过知识的教育环节的设计和安排全面地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二)理论层面与大学生真善美教育融合
  从教育学理论层面探索与大学生真善美教育的融合,即只要通过语文德育的角度来思考语文教育对大学生真善美教育的影响。通过语文教育的过程,使得被教育者能够从语文教育中获取心灵的净化和灵魂的升华,从而提高被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平。而这种对于被教育者的人文关怀也是我国语文教育的核心所在,从教育学的理论层面证明了语文德育教育对被教育者思想层面的影响。文德育是语文教育的灵魂,通过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对被教育者的人文修养的提高,这也是语文教育与大学生真善美教育融合的理论支撑。
  语文教育中很多课文和文学作品都是积极向上的,很多的课文和文学作品都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充满了爱国主义、革命理想、道德理想等元素。这些都是语文教育积极的引人向善的特点,承担着对于塑造创造型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使命,是与大学生真善美教育相结合的完美做证。具体的融合过程需要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充分地考虑到语文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思想、节操、品德三个方面的考量。通过教学过程中重视这三者的培养过程改善大学生真善美教育的效果。其中人的思想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和看法,所谓大学生真善美的培育最为主要的就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即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富有责任感等积极可贵的思想品质,语文教育要想通过教育学理论的观点塑造创造型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就必须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同时思想境界的提升也能反过来影响到其语文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语文德育教育的理念能够透过教育学的手段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通过语文教育的过程培养大学生情操的逐步养成,透过语文教育中文学作品的魅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对大学生情操陶冶的目的。所谓德行,指的是人在日常处事中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是一种坚韧的性格特点。通过语文教育的过程追溯大学生真善美教育的本质,语文教育能够促使大学生吃苦耐劳、敢于探索、谦逊谨慎等珍贵德行的养成。为此教师应该积极地研读理论,充分地认识到语文教育的教育学理论的相关特征和语文教育的德育效果,培养大学生在语文教育中发掘人性中真善美的能力。
  (三)美育学的角度与大学生真善美教育的融合
  语文教育从美育学的角度而言指的是语文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审美意识的提高,语文教育能够通过美育学的思想改善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从而促进受教育者心灵的构建,即通过美育的过程促进语文教育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即使得大学生通过语文教育认识到什么是美,如何在生活和学习中崇尚美。对于大学语文教师而言,这就需要从大学生本身的审美意识、审美因素、审美能力出发。其中审美意识是指人类思想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审美观点、审美倾向、审美标准等;对于语文教育的过程而言,这种审美标准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是全面提升大学生审美理解和感知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大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发展创新型的人才有着审美能力的支撑,具体到实际的语文教育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创造特殊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将学生审美意识的提高纳入教学的重点考虑,通过语文教育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从而达到提高审美意识的效果。

试论语文教育与大学生真善美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