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生活中,幽默不仅是人类生活的调味品和润滑剂,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沟通技巧。在写作中,幽默是作品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言语艺术,它可以增添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幽默的产生离不开语言的本质规律。伴随着语言的不断进化和语言学科的逐渐发展,幽默的语言已经具有了它自身独特的艺术品味和研究价值。本文主要对《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言语幽默进行分析。
关键词:幽默语言 语用思考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
引言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的专门学科也是语言的重要分支学科,其对语言进行相关的探索和研究。事实上,真正对幽默语言进行研究的时间是比较晚的,它开始于20世纪末。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整个作品中都充满了幽默的语言和语境。本文通过对这部作品的言语幽默进行分析,为读者直观地认识和解读、鉴赏该部著作提供更好的借鉴。
一、《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简介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著《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是他的一部重要作品。这部作品在国际上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海明威曾经这样评价这本书:“整个现代美国文学都来源于马克·吐温的著作《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这是我们最优秀的一部书,此后还没有哪部书能与它匹敌。”从海明威对这部书的评价可以看出这部书在美国的价值和影响。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白色种族的孤儿的历险历程。[1]小说的主人公是我们很熟悉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涉及到的哈克贝里·费恩。他是一个十分不幸的孤儿,母亲早逝,父亲对他不管不顾。但是他聪明、善良、勇敢、崇尚自由、具有同情心,对是非善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是一个爱憎分明的好孩子。他同情在被多次贩卖中逃跑的坚强勇敢、品德高尚的黑奴吉姆的悲惨遭遇和命运。但是,由于他从小受传统的种族思想的影响,导致他的内心深处也有深深的种族歧视的烙印。
在美国传统思想中,黑人与白人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在哈克贝里·费恩为了逃脱父亲的“魔掌”独自去历险的时候,他遇到了逃跑的黑奴吉姆,他不但没有按照法律的规定将吉姆送还给吉姆的“主人”,而且还帮助吉姆逃跑、掩护吉姆,甚至在吉姆重新被抓后不顾自身的安危救出了吉姆。在哈克贝里·费恩眼里,吉姆虽然是一个黑奴,但他却是有独立人格的,是自由的。他认为,吉姆也应该像他一样勇敢追求自由生活和自己的梦想。他把吉姆当作自己的好朋友,在逃亡的过程中他们同甘共苦、患难与共。最后,根据华森小姐的遗嘱,他早已获得了自由。而哈克贝里·费恩的好朋友汤姆的母亲提出收养费恩,被费恩拒绝了,因为他崇尚自由,早已习惯了孤儿不被管教束缚的自由生活。
小说赞扬了哈克贝里·费恩对自由的崇尚与追求、对束缚的反抗与不满、对朋友关心的情怀。同时,还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他的坚强、勇敢、聪明与机智等品格;小说也反对和控诉了种族歧视,批判和讽刺了教会和皇权的虚伪,宣扬了种族自由与平等的思想。
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的言语幽默
(一)幽默自白与言内行为
言内行为,通俗地讲就是我们说话的动作本身。在我们日常生活过程中,言内行为发生在我们时时刻刻的生活里。人们平常生活中说话的时候所发出的音节、单词、短语甚至一个连续的句子都与言内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 言内行为与幽默自白主要是指通过对文章的阅读,我们能够从文字的表现意思直接体会出幽默,不需要对一些情节内容进行想象、推敲。言内行为是最常见的言语幽默形式。因此,在《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这一长篇小说中也处处彰显着言内行为的幽默语言的魅力。
在《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该部小说中,各个章节出现的幽默的词汇、句子、段落都充分地体现出了言语的幽默效果与言内行为,让整部小说读起来令人忍俊不禁、深深地被它的语言所吸引。例如:在小说的一开始,作者就以一种幽默诙谐的语言写到:“你要是没有看过一本叫做《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小说,你也就不会知道我这个人。不过这根本没有什么。那本书是一个叫马克·吐温的先生写的,他大致上写的都是实话,但是,实话不实话这算不了什么,我没有见过从来没有撒过一次谎的人。”这段形式简单但是内容却十分深刻的文字表面上看是作者对其要写的内容的简单介绍以及写作前状态的一个基本的叙述,但是却显示出了作者独特的语言幽默形式。[3]《汤姆·索亚历险记》与《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都是马克·吐温先生自己写的,然而,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称《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先生写的,像是在与读者讲述一个与他毫不相干的人的故事。同时,他又说,马克·吐温先生讲的大体都是实话,但是有些事又是他生发出来的,作者首先说他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讲的可能有部分虚构的,但是作者把话语转折说他从来没有见过没有撒过一次谎的人,看似平淡的话语却让读者从中读出了马克先生十足的幽默风趣,给人以轻松愉悦之感。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这部小说本来是虚构编造的,小说的人物哈克贝里·费恩和他所帮助的黑人好友吉姆、和他的好朋友汤姆等都是虚构的,同时,小说的情节哈克贝里·费恩逃跑历险以及他帮助黑奴吉姆获得自由都是作者通过想象构思刻画和描绘出来的;也许小说的取材是真实的,当时社会状态下,黑人和白人存在着严重的种族之别,白人奴役压榨着黑人的人生,把黑人看作自己的奴隶。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发生黑人与白人一起愉快地历险和双方还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关系的情节很明显是作者基于现实环境进行勾勒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作者采取的写作手法别具特色,很是特殊,他通过营造另外一个虚拟的“自己”来叙述讲解这一故事,在故事中将自己写了进去,强化了所写故事的戏剧性以及真实性。同时,这种写法从深层次来讲就是一种幽默的写作表现手法。作者通过开篇引述另外一部作品来引出所写本部作品的内容,巧妙地对自己进行了介绍。
作品中还有这样一个场景,即主人公哈克贝里·费恩藏身于一个孤岛时,他内心有这样一种感受:“我将自己看作是一个人,如果我踩到了一根树枝上,如果这个树枝断了,我就感觉我的呼吸好像是被人砍成了两部分,只剩下了半口气,而我的那半口气却是时间最短的。”在这个场景中,作者借助主人公哈克贝里·费恩之口将树枝比作呼吸,将被砍断的树枝比喻成被砍断的两半呼吸。众所周知,呼吸是不可能被砍断的。因此,看到这些幽默的语言读者就会情不自禁地被其所吸引,不由自主地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