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一部具有艺术魅力的伟大作品。这部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不仅来自于其中现实主义的描写,更在于作者匠心独运地运用各种象征主义写作手法。其中的人名象征与暗示、动物象征与暗示、色彩象征与暗示、自然景象象征与暗示不仅形象地表现了作品主题,也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与刻画发挥了关键作用。
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 象征与暗示 人名 动物 色彩 自然景象
引言
《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简称《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是“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小说描写了一位农村姑娘苔丝的悲惨命运,哈代在小说的副标题中称女主人公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公开地向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道德挑战。在《苔丝》中,哈代通过许多含蓄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来表现其作品的深层次内涵,以揭示作品的主题,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人名象征与暗示
哈代在小说中使用了大量人名来象征某种抽象概念、暗示某种深层次意义。在《苔丝》中,哈代最先使用培根·德伯维尔(Pagan D Urberville)的名字进行暗示。在英语当中,Pagan意为异教徒,这也就暗示了德伯家族并不信奉基督教的事实,这为家族子孙苔丝不信奉基督教、性格叛逆的事实埋下了伏笔。再来看亚雷的父亲,其原名为西门·斯托(Simon Stockes),Stockes即给火加助燃煤之意,哈代使用这一姓氏不仅暗示了他的贪婪,同时也巧妙地将维多利亚时代金钱至上的社会现象揭露无疑。在维多利亚时代,资本和金钱取代了家族门第,成为决定社会身份和地位的关键因素,古老的贵族开始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女主人公苔丝的姓氏为德贝菲尔(Durbey-feld),其中,dur正是英文词汇“持久的”(durable)的开头三字母,它暗示了苔丝性格中坚韧的一面,field则意为“田地”,象征着这个生长在威塞克斯土地上的乡村少女身上洋溢着的淳朴、自然的气息,并暗示女主人公身上体现出的“大自然女儿”的优秀品德。哈代在小说中将女主人公苔丝深爱的人起名为安琪·格莱尔(Angel Clare),Angel意为天使,Clare又与英文单词Clear形、音接近,本应是代表纯洁无暇之意的名字,但这位男主人公既不纯洁无暇,也不是苔丝的护花使者,反而成为将苔丝推向深渊的魔鬼。哈代使用这一具有讽刺意味的名字反讽了男主人公的离经叛道,暗示基督教义给人带来的精神上的折磨与束缚,饱含了对宗教的批判和讽刺。此外,另一人名莫西·钱特(Mercy Chant)也具有强烈的象征与暗示意味。Mercy 意为怜悯、仁慈,Chant意为反复吟唱,莫西·钱特表面上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其内心却虚伪狭隘、自私冷漠。哈代用这一人名同样暗示了自己对基督教教义的不满与否定,以及对所谓虔诚的基督教徒的鄙视和反感。
二、动物的象征与暗示
哈代在《苔丝》中使用了较多动物意象来衬托故事情节与主人公的命运起伏。在动物意象的使用中,哈代主要运用了鸟和马的意象。
在《苔丝》中,鸟的意象始终与女主人公苔丝的命运起伏紧密相连,也许这正印证了哈代的观点——无论是谁,大家都是笼中之鸟,都逃脱不了命运的安排。作为威塞克斯最为常见的物种,鸟总能恰到好处地与苔丝的境遇相连。在痛失贞操的那个夜晚,即将被邪恶亵渎的纯洁少女在枯叶上酣然入睡,四周被黑暗与寂静笼罩,树上的鸟儿正安详温柔地做着最后一个睡梦。此处,鸟儿成了苔丝的化身,对自己将遭受怎样的际遇与命运全然不知。当苔丝的精神得到康复并动身去塔尔博赛时,她在每声鸟儿的啭鸣中体会出快乐,这其中便象征着悲惨的苔丝对新生活的希冀与向往。当新婚后苔丝被丈夫无情抛弃,返回家乡又离开家乡外出求助被人欺负,当她回想起自己悲惨的处境之时,她钻进树叶聚成的窝睡觉,醒来后发现许多已经死去或是正在垂死挣扎的鸟儿。这些正在遭受痛苦的鸟儿正是处在命运挣扎中的苔丝的缩影,是受到欺凌与污辱的苔丝的象征。不忍看到鸟儿痛苦的苔丝将鸟儿们一一弄死,鸟儿们的死亡象征着苔丝悲惨的一生也即将随着死亡的到来走向终结,同时也暗示苔丝最后将亲手葬送自己的生命,当然也包括自己的爱情。
在《苔丝》中,“马”的意象亦出现在多个章节当中,在小说中,“马”不再只作为简单的交通代步工具,而成为一种象征意象,并与苔丝的命运紧密交织。在维多利亚时代,古老的贵族开始走向没落与衰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并被历史遗忘。苔丝家那匹羸弱不堪、垂死的老马形象正象征了没落贵族摇摇欲坠的破败境况。在苔丝家,老马是他们的经济支柱,总是任劳任怨,在老马惨死之后,苔丝家更是陷入了困境当中,家人希望苔丝嫁给有钱人以摆脱困境。因此,从某种角度来看,老马的惨死成为了苔丝步入悲惨人生的导火索,当然,也是对苔丝最后惨死的一种暗示。在苔丝父亲死后,一家人被迫搬家,雇来的大马车还承受不起过重的负荷,而当时的苔丝就像这马车一样,虽不堪重负却也不得不再次承担起一家的重责。为了整个家庭,苔丝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幸福,再次与亚雷同居。
三、色彩象征与暗示
在小说中,哈代使用了大量色彩词汇描述人物形象,这些色彩词汇当中蕴含的色彩象征与暗示意义对于描写主人公形象及其悲惨命运、环境变化方面意义重大。
小说在女主人公苔丝出场时便通过红色来暗示其个人命运的发展——在希瑞丝节上,妇女们都以白色长袍亮相,每个妇女或是姑娘的右手中拿着一根剥了皮的柳条,左手捧一束鲜花,虽然苔丝也是这样装扮,但却明显与众不同。她在头发上系了一条红色的带子,而这正是白袍队伍当中唯一鲜明亮眼的装饰。在西方文化当中,白色象征的是纯洁、素净,白色的袍子象征的是苔丝的纯洁无暇、纯净素雅、天真美好。然而,与东方文化有所不同,在西方文化中,红色代表的是邪恶、危险与淫欲,女主人公苔丝头上那一抹红色象征和暗示的正是她将度过的坎坷而悲惨的一生。后来,苔丝家的老马被邮车撞死,老马那红色的鲜血溅了苔丝一身,这红色的鲜血又成为一个不祥之兆,为她走向悲剧人生埋下伏笔。当第一次到德伯家时,苔丝看到的是大红色的大楼,那红色俨然是红艳艳的天竺葵。红色的砖门房就像张开了一张血盆大口准备将这位不谙世事的乡村姑娘吞没,而这红艳艳的颜色也暗示了危险与悲剧的步步逼近。之后,亚雷出现了,他的两片厚嘴唇“红而光滑”,不停地喂苔丝吃红色的草莓,并在苔丝身上插满红色的玫瑰花。一系列红色意象的出现不仅仅在于帮助作者完成对人物形象与场景的描写,更在于刻画亚雷贪婪的情欲,暗示其对苔丝美色的垂涎以及那即将降临在苔丝身上的梦魇和危机。
几个月之后,在那片被黑暗笼罩的森林中,黑夜仿佛无边无际。此时的森林已没有了白日里郁郁葱葱、欣欣向荣的绿色,覆盖它的是一片黑暗。在这令人恐惧不安的黑暗当中,身着白袍的苔丝无力抗争也无力逃脱。在这里,黑色象征即将降临的悲剧,也暗示主人公苔丝悲惨的人生结局,白色象征了苔丝的纯洁,但这份纯洁最终还是被玷污、摧毁。当苔丝再次与安琪相遇时,她已迫不得已再次与仇人亚雷同居,充斥在她内心的是无尽的愤怒、痛苦与悲伤,为了追寻安全与平静,苔丝最终将尖刀插进了亚雷的胸膛。在杀死亚雷之后,苔丝靠在椅背上面,向天花板上随便望了望,她忽然发现那本来雪白的天花板上面出现了一个以前从未见过的小点。那小点一开始只有饼干大小,但很快变成了巴掌大小,然后她才注意到,那是一片红色。白色的天花板上多了的那一片红色,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红心A,那东西湿漉漉的,她觉得那仿佛是血。在苔丝命运走向终结之时,哈代再次使用了红色意象,这里的红色象征的不仅是危险、恐怖与死亡,也是苔丝被血腥染红的命运,暗示了主人公苔丝的生命即将在不幸与磨难当中完结。
四、自然景象象征与暗示
在哈代笔下,黑夜、暴风雨、雾气等自然景象不再是单纯的客观存在,它们拥有了神秘的象征主义色彩,在《苔丝》中,黄昏、星月、田野等都成为能够折射人与社会关系以及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意象。
《苔丝》以悲剧为基调,因此,小说当中大多数自然景象都较为黯淡,这些自然景象不仅描写了当时的背景环境,也暗示了苔丝的一生充满艰辛与磨难。在苔丝被亚雷奸污的那个黑暗夜晚,一片薄而发亮的雾气本来一晚上都弥漫于谷底深处,在那时却弥漫得漫山遍野,将他们包围起来。这层雾气好像把月亮的光悬在半空当中,使它比在清朗的空气里更显得到处弥漫……一张一张雾气织成的网已经变成了树木中间一片一片的纱幕了……昏暗与寂静笼罩着四周。罪恶的一切就在这昏暗、可怖的景象当中发生着,雾气已经变成一张张看不清的网,将可怜的苔丝笼罩其中,使她无力挣扎也无力逃脱。这黑暗的夜幕与弥漫的雾气不仅象征着苔丝身处的危险境地以及虚伪的社会道德与黑暗势力,也暗示了苔丝的命运将被阴影与不幸笼罩。当苔丝在奶牛场工作并与安琪互生好感时,哈代也通过自然景象来暗示他们的关系与命运的发展。在平坦辽阔的草原上,一片凄迷、幽渺的雾气升起,氤氲不分……一切都笼罩于模糊的大气当中……有的时候,夏雾更加弥漫,那一片草原就像是白茫茫的大海,里面露出一些零落的树木,就好像危险的礁石。氤氲不分的雾气象征的迷茫,大海象征着危机四伏,零落的树木暗示着苔丝与安琪二人感情的凋零,礁石则暗示着这段感情存在危险与不幸。
结语
大量的象征与暗示贯穿于这部伟大的作品当中,这些象征与暗示的运用不仅帮助哈代传达出其自身对历史、现实以及人生的深刻理解与体验,也赋予了《苔丝》超越题材本身限制的深邃而辽远的意韵。
参考文献
[1]哈代.苔丝[M].孙法理译.江苏:译林出版社,2010.
[2]张恺欣.论《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色彩隐喻及其象征意义[J].语文学刊,2015(06).
[3]孔丽霞.试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环境描写的象征意义[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06).
[4]陈珍.《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象征与暗示[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5]孙毅.认知隐喻学多维跨域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基金项目:2014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博士项目(编号:2014BS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