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第6期 ID: 423091

  

汉语借词英语现象看西方文化的影响

◇ 尚建国

  摘要:英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语言,而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文化交流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词汇相互借用的现象。本文对于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现象进行了研究,从汉语借词范围、汉语借词的分类进行了介绍,突出了英语中汉语借词的文化需要。
  关键词:汉语借词 借用现象 文化视野
  引言
  在各种译文中会出现词汇互借的现象,这是文化交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各种文化在发展中的融合,是文化的协调发展现象。而在众多的语言文化交流中,中国的汉语借词在英语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英语最早出现借词的现象是来自印度和欧美国家,因为这些国家曾是英国的殖民地,总体来说,借词发展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英语文化和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差异,有时候将中国发生的特有现象或者存在的事物用英语进行表达时,会发现找不到合适的英语单词,即空词。此时聪明的人类就会利用借词来进行空词的创新,人们通过借用的手段弥补英语空词现象,一般这种借用的手法是汉语借词,主要是由于找不到对应的单词去翻译汉语中的某些现象和特定词语。随着东方经济的崛起,中国加大了在世界的影响力,很多西方国家纷纷涌入中国学习和经商,这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汉语词被直译或者直接用拼音代替翻译成英语,牛津字典里也出现了更多的借词,而生活中的汉语借词就更多了。
  一、英语中汉语借词的范围
  最早出现汉语借词于英语的文章是在1988年,文章名称是《英语中的汉语借词》,该文章从借词的内容方面对借词现象进行展示,而其借词范围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如经、史、地、政、宗教、教育等领域。
  (一)历史文化方面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文化方面对世界有了较深的影响,她是世界特有的文化。如中国历史文化中有四书五经,而如果用英语进行翻译就是四本书或者五本诗经,翻译后的英语要彰显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因此,就有了《四书》《五经》的译文《Four Books》、《Five Classics》,类似的还有中国历史上的秀才、战国,其分别对的汉语借词英语是Xiucai, Warring States。
  (二)文体方面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太极拳”,在别的国家都没有听说过这样的词语,因此就有了特别的翻译。在近代生活中,中国工夫给美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美国人曾在一段时间内掀起了学习中国工夫的热潮。后来在英语翻译中就有了汉语借词“工夫”一词的说法,其英文是Kongfu。借词有的是中国拼音的组合,有的是直接根据汉语顺序进行的英语单词直译。
  (三)政治经济方面
  我国历史上的长征在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便有了长征文化。长征是一条长长的前行征途,所以英语翻译中就将汉语借词挥发得淋漓尽致,长征的英文Long March问世。还有类似的毛泽东思想、红卫兵等。
  (四)教育方面
  比如说儒家思想,其英语的汉语借词是Confucianism。因为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以孔子的名字和其思想组成一个特有的英语单词。还有毛笔字体中特有的草书,汉语借词是Tsao shu。我们从小就学习的汉语拼音的英语翻译是pin yin。
  (五)日常生活方面
  有对特有饮食的汉语借词,如豆腐,其英语是Tofu。米粉的译文是rice noodles。因为这里的“米粉”是由大米作为原料加工成的面条,因此有这样的翻译。闻名世界的五粮液,可以和世界知名的芝华士蒸馏酒等媲美,因此五粮液的英文翻译直接是其汉语拼音的组合Wu Liang Ye。
  (六)社会习俗方面
  中国传统的二十四个节气在英语中得到了很好的汉语借用。比如春节的汉语借词是Chinese New Year,特别向国际展示只有中国才有的节日。清明节是Chingming。而晚辈向长辈下跪中的扣头一词是kowtow,其英文发音和中国汉语拼音的发音非常接近。
  类似的英语中汉语借词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体现了英文随着时代潮流在进行不断的文化更新和添加,而汉语词汇被越来越多地引用于英语领域。
  二、英语中汉语借词分类
  以借用的手法进行翻译替代能够加快翻译的速度,一般情况下,英语的汉语借词手法有三种:
  (一)音译手法的借词
  英语翻译中的这种借词手法最简单最快速。最早的音译借词是借助汉语言的地方特色进行英文变体而形成英语的,由于英语发音和汉语发音的异同各有,音译词汇带有浓重的地方性色彩。音译词均是借用拼音进行翻译的,这里的拼音有的是汉语拼音,有的是方言拼音,如广东的语言说“银锭”,英语是sycee。北京人说“胡同”,英文就是其汉语拼音hutong。
  (二)混合组成类型的借词
  这种借词是根据音译加意义翻译组成的。它的翻译保存了某些程度上的汉语言文化,使得英语有了丰富的表达,让国际人士有了新的英语词汇认知,同时也加深了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了解,增长了见识。比如京剧,其英语是Beijing Opera,一是保留了北京的汉语拼音,二是将剧翻译成英语中的Opera。中国的长城举世无双,其长度和历史性受到了世界的赞誉,用英语翻译长城就是Chinese Wall,或者Great Wall。这两种英语的借词翻译法都体现了墙的中国特色。前者是中国的墙,后者是伟大的墙,都是对中国特有长城的美誉。
  (三)直接对汉语词汇的重点解释进行借词翻译
  此类借词利用汉语词汇中对词语的经典释义进行翻译达到借词目的,这类英语词汇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带有中国风味的英语词汇受到更多的外国友人的接受和赞同,比如中国式的“春卷”的英语翻译是spring roll,来中国旅游的老外因为“春卷”这个有趣的英语词汇而嚷着说要吃春卷,带动了微观经济的发展。又例如“叫花鸡”,不仅老外希望了解什么是叫花鸡,中国人也想知道用英语如何翻译叫花鸡,这在一定程度了弘扬了中国文化。   三、英语中汉语借词的文化影响
  汉语借词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趋势,一方面能反应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让世界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精粹的了解。借词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表达,还以一种文化表达的方式展现在语言表达中。
  首先,借词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差异性文化交流的使者,在跨文化的空白翻译领域里担任了桥梁的作用。在语言翻译中,当一国语言不能用另一国家的语言进行翻译时,就会借助前一国的语言借词进行翻译。英语对中国汉语的翻译也是同样的道理。根据汉语借词在各个领域的扩展和层次上的加深,促进了中国汉语言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同时对加强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有着促进作用。汉语借词丰富了英语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使得英语变得更加有色彩,增强了英美国家的文化融合性。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汉语借词的出现提高了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开阔了他们的文化视野,缓解了他们因为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排斥性,帮助他们理解西方文化,化解文化冲突。
  其次,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广泛应用现象和深入的研究行为培养了中国英语学习者的爱国情操。当今汉语借词在数量上开始增多,所涉及的深度也在加强。中国的各种社会现象在英语的汉语借词中均有显示,中国风对世界文化开始产生了影响。对中国的英语教学来讲,可以培养学生站在国际角度认知中国文化,让学生因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社会文化而自豪。只有站在不同的视角,才能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第三,汉语借词的出现加深了英语的横向和纵向发展。中国的汉语言代表的是中国的风情文化,具有中国特色。汉语在不断地丰富着自己,发展着民族新文化。而英语对汉语词语的借用也能加深英语文化自身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流逝,英语在内容上得到了增加,即实现了英语文化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为实现“让世界成为一体”的梦想做出自己的贡献。
  结语
  纵观历史发展,文化交流是要学习他国先进、优秀的文化,而在文化交流中,词汇互借体现了文化的全球化特征。英语中进行汉语借词表明了中国文化已走向世界,在更多方面影响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异文化的交流”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英语词汇。对于中国文化来说,汉语借词对学习英语的学习者以及在海外的中国人有着一种无形的爱国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韩哲.新英语外来语词典[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7.
  [2]陶岳炼,顾明华.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社会文化渊源及其语法、语用特征[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1).
  [3]田卉.从英语、汉语中的借词看中西方文化交往[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5(7).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YYD024)】

汉语借词英语现象看西方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