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言文是大学语文教材和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认为要实现文言文语言、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和传承目的,应本着古今观照、学以致用的学习理念,认真研究文本,细化教学目标,辅以兴趣提升和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改革,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大学语文 文言文 教学 改革
引言
文言文是大学语文教材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学习途径。然而,由笔者组织的全国多所高校共2800余名在校大学生参加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7%的学生喜欢文言文,这样的教学现状势必严重影响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和课程目标的实现。作为大学语文教改必须突破的瓶颈问题,文言文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以陕西省省级重点教改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效研究”为依托,在安康学院进行了以素质教育和能力训练为主要目标的文言文教学改革。
一、明确大学语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
经过中学六年的文言文磨砺,大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文言常识和文言语感,所以大学语文里的文言文学习,更重要的是让经典智慧指引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因此我们提出大学语文文言文部分的教学目标:在中学语文的基础上,学习优秀文言文匠心独运的写作艺术,提高文言文语感和语言表达运用能力,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认识和理解,感知、体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圣先贤的人生智慧,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以后的就业创业及人生发展服务。相比中学文言文教学,大学语文的文言文引入文化和学术的内容,“让学生跨越字词句篇,从哲学的层面、文化的层面来认识文学中的诸种现象,从而使大学语文的教学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二、认真研究文本,优化文言文教学设计
大学语文教材节选的文言文,都是经受了历史检验的经典作品,其文化思想、情感内蕴、语言艺术,任一方面都可做详尽的解读。在教学实践中重点关注文本的时代性主题和现实指导意义,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和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传递。以下几点为凝练出的文言文教学观点:
首先,史学作品,发挥以史为鉴的作用,主要从经世致用层面引导学生思考、学习人际交往中的语言艺术、行为方式,获得事业成功失败的感性与理性体悟。比如《郑伯克段于鄢》,虽然也会分析人物形象和写作艺术,但帮助学生体悟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才是教学的重点。为此我们安排这样三个内容:第一,比较祭仲、公子吕、颖考叔三人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人际交流沟通特别是与上司的汇报时应注意的细节、对方的心理以及如何措辞;第二,讨论、分析颖考叔和庄公胸有沟壑却明知故问的言行,引导学生体悟做事的方式方法,不要只想着走捷径;第三,分析总结庄公的成功,引导学生认识成就事业的道路要靠自己去走出来,要能面对现实,有目标、有为实现目标的那份坚忍不拔和责任心,并修炼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成功的坦途;第四,分析总结共叔段失败的教训,引导学生体悟做人做事要规避失败,除了要低调也即传统所谓的养德,还要有团队合作共赢的意识,格局大事业才能大。
其次,文学作品,既要有古为今用的思想,还要学习借鉴规范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应用能力。例如《兰亭集序》,我们设置三个重点能力训练项目:第一,语言表达能力。从书序的写作知识、该文所用表达方式的角度,设置了一个语言交际的案例,学生A来到教务处,说“老师,我公选课没成绩。”请你判断该生语言表达是否恰当。”通过这一案例,学生认识并掌握了人际交流或者为文记事时必须注意的要素。第二,作品阅读鉴赏和总结概况能力。通过比较该文与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不同,既深刻理解了《兰》文的思想情感和行文脉络,又学习了两篇作品的语言艺术。第三,认识经典作品的当代传承与表现形式。比较《兰》文与周杰伦演唱的《兰亭序》,思考并归纳两者的相同点,并在枚举这类“旧瓶装新酒”的例子的过程中,学生深切地体悟到经典的不朽魅力及其强大的再生能力,认识到经典也不总是高高在上,也存在于音乐、影视、服装等日常的生活中,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发现经典的慧眼和一颗创新经典的慧心。
再次,元典作品,重在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感知以儒道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对其进行精神向度的引导和启发,开阔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发挥大学语文帮助学生精神成人的独特作用。通过调查访谈发现,学生对儒道两家的认识,简单、片面。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还特别关注了与中学语文的衔接和对传统思想文化的纠偏和守正。儒家思想,例如《孟子·梁惠王下》,设计两个教学重点:第一,联系中学学过的《寡人之于国也》,进一步了解孟子王道政治的内容;第二,结合历史知识,分析孟子王道政治理想施行不下去的主客观原因,并以杜甫及其作品为例,引导学生认知,即便是理想与现实相矛盾、人处逆境的情况下,儒家文化始终不改遵守伦理道德规范、践履德行修养的人生实践的主张。道家思想,例如《庄子·秋水》,结合中学学过的《逍遥游》,设计如下三个教学重点:第一,比较二元思维下的河伯与持相对、辩证思维的北海若,反思个体认识的误区和局限性;第二,思考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和智慧敏明的精神自由的联系,认识洒脱逍遥不等于与客观世界斩断关系,更不是不需要去获得对客观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更高层次的认知;第三,思考庄子哲学中变动不居的时运与冷静理性的自然性的关系,体会“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的沉稳大气的人生态度。
三、以兴趣培养和能力提升为目的改革教学方法
经过中学六年的文言文磨砺,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文言语感,凭借课文注释,已能大体读懂文意。因此,对文言篇目,我们认为无需将宝贵的课堂时间浪费在一言堂式的串讲上,除了个别关键性的字眼、词眼,可以加快文本内容的解读。为完成学习目标,我们采取如下做法:
(一)采取问题引领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借用翻转课堂理论,课前1-2天布置阅读课文、基本理解文意的任务,并将课文教学目标按由浅入深的原则,以问题的形式公布给学生,推动他们去感受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则通过与学生共同探讨、总结课文关键词的方式梳理和温习课文基本内容,不再细讲字词和翻译全文。因为问题已经预设,教学目标的完成就以解决问题的方式,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老师归纳拓展来实现。由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文言文课堂不再沉闷,课堂教学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模块化教学方式
问题引领式教学比较充分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引领作用,课堂上,师生间容易形成一个有效的“学习共同体”,但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语文课堂面对的学生,都通过了高考遴选,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思维判断能力,客观上要求教师拥有更深厚的学术素养。事实却是每位教师都有自己最熟悉最有深广度的研究方向,做不到各科文学都向学生呈现出最优最好的一面。因此我们的大学语文教改内容之一便是改变一名教师从头带到尾的传统模式,采取模块化教学,依据各授课老师的专业方向,将教材内容分为古诗文部分和现代诗文及翻译文两个模块,由两名教师共同完成各教学班的教学任务。这样不仅能更好地驾驭课堂,保证问题引领式教学的顺利实施,也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形式
现代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文言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现代教育技术,又为丰富课程内容、活跃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积极思考并努力优化多媒体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使用。不仅精心设计每一张幻灯片,还尽力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音像、图片资料,比如蔡志忠动画版的《庄子·秋水》、周杰伦演唱的《兰亭序》、名家诗词朗诵、从百家讲坛、网易公开课等剪辑来的视频等等,甚至自制视频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品,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对作品的再创造。
四、开展第二课堂,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诵读一直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方法。根据我们面向全国大学生展开的“你希望的1-2种大学语文教学方式”的问卷调查,近半学生希望开展人文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外阅读。可见开展大学语文第二课堂既符合课程学习的需要,也满足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
文言文教学的第二课堂,我们重点关注了学生对经典的诵读。首先进行诵读指导,编制了《安康学院大学生经典诵读选编》。该《选编》分为课前五分钟集体诵读和课后诵读两个部分。课前诵读部分选自《论语》《礼记》《道德经》《增广贤文》等作品,以片段的方式呈现,从为学、交友、做事、修身等方面帮助指导学生精神成人。课后诵读部分则选择文学史上意境优美、词清句丽、朗朗上口的优秀作品,帮助学生锤炼语感、积累佳句。其次,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均会在每个教学班里举行一次“文言文诵读比赛”,在教师指导的下,学生组织、学生参赛、学生做评委,并将每人的表现纳入平时成绩。此外,我们还以大学语文教研室的名义与校团委联合举办“经典颂·诗文朗诵大赛”,并与学生的课外素质拓展学分相挂钩。这样的活动学生参与得兴趣盎然,不知不觉间文言文已不再是学生头疼的学习、阅读对象,文言文的诵读之声也时闻于耳畔。语
参考文献
[1]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7(04).
[2]于洋.关于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教学改革实验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08).
[3]李重.现代语文教育的重心位移及发展路向探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1(11).
[4]杨建波.大学语文教学论[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4.
【基金项目:本文为陕西省教育厅重点教改项目(13BZ55)、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规划办项目(SGH13408)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