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第6期 ID: 423082

  

大学语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研究

◇ 吴新

  摘要:高校各类学科都具有政治教育功能,大学语文则在思想教育资源、方式及氛围营造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高校应充分利用和挖掘大学语文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独特的优势,积极探索科学的发挥大学语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途径。本文主要从大学语文的内容、教授方式及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备的优势入手,探析了大学语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语文 思想政治 教育优势
  引言
  我国一直都比较重视高校对社会建设人才思想政治的培养工作,强调新时代的人才同时应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技能和政治思想素质。对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途径很多。在日常的学习之中,除了政治思想课程直接的教育之外,通过其他学科的学习进行间接教育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政治思想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内容包括传统的伦理道德、近代历史形成的普世观念及现代社会事业建设应具备的心理认同等。而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工具课的性质,它要求在对古今中外的经典学习中掌握利用文学获得信息、表达观点等技巧。这就决定了它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有效的教育方式和良好的教育氛围,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因此,探析大学语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对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重大意义。
  一、大学语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一)资源优势
  大学语文开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人类历代经典的学习和理解逐渐掌握高超的文字理解和利用能力,就是利用文字这个工具获得信息来提高自已的能力和思想,并通过它把自已生活中形成的能力和思想表达出来及延续下去。经典是不可多得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人类在上千年的生存过程中形成的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包括平时生活和交往中形成的普世伦理道德观念,建设家园和保卫国家形成的爱国爱家情怀,探索和提高自身生活形成的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品质。各民族交流和融合过程中形成的尊重差异、理解习俗的和平相处理念等等。这些资源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与当代我国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内容有很多相同、相似的地方。大学语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经典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技巧的掌握,自觉和不自觉地就把经典课文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传授给了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文字技巧,而且对课文表达的理念进行理解消化,逐渐接受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进一步讲,大学语文所具备的经典文献资源还可以促进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解和把握,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抽象名词和概念的认知能力,提高其教学教育效果[1]。因此,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和工具课程,掌握着丰富的经典书籍,相对于其他学科,这是非常独特的资源优势。
  (二)教育方式优势
  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来讲是说教是教育,是一种抽象的教育。它主要是把我国经过几千年历史形成的观念和价值传授给学生,并对学生的工作和生活进行严格的约束。这些观念和价值的内容及表现形成是抽象的、方程式的,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是枯燥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学生对于这种抽象的、枯燥的课程是有严重的抵触情绪的,从效果上看也是不理想的[2]。而大学语文则要具体得多,它把抽象的伦理和观念具体化到了每篇经典课文之中,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自然融会地理解了课文所蕴含的理念和观念,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如理解保家卫国的情怀,通过抽象的爱国教育来让当今的大学生理解先烈为国家流血牺牲好像终究“纸上得来终觉浅”,不够深入,教育效果可想而知。通过大学语文来教育爱国、让他们理解先烈们的流血牺牲就容易得多,也具体得多。学生们就能具体地从一个个鲜明的事例中理解当时的先烈为了国家的独立是怎样地英勇献身,从而让他们形成保国爱家的优秀品质。同时,通过对经典文献的学习还可以提高对传统伦理美德的掌握和运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近几年来,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学习传统经典的热潮,不仅提高了学习语文这一工具课程的效果,也对学生掌握传统的伦理价值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氛围营造优势
  大学语文经典文章不仅具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而且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有很强的可读性甚至是可诵性,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艺术美感很强的意境,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3]。我国强调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博大精深,同时也十分抽象,学习起来也比较枯燥无味,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很不容易,教育效果也一直不是很理想。近年来,学术界一直在研究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方法。如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杨立英就提出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把抽象的学习具体化,把晦涩的内容生动化,把难以把握的概念形象化,把严谨理性的教育语言感情化,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提高教育效率。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确实存在不适应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容易造成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缺乏亲近感的问题。而大学语文课程恰恰能够克服这些问题。因为大学语文是以每个具体的经典文章为基础的教学,能把抽象传统伦理具体到每篇文章之中,把晦涩的价值观念生动地用鲜活的人物生动地进行阐述,把难以把握的高尚情操概念通过具体的作品进行形象化,使学生在欣赏作品时自觉地或无意识地把握真善美的真谛。而富有感情色彩的文章也会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进而愿意学,认真学,能学会,能够从内心深处把握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教育氛围。同时,中国传统经典在内容上还十分讲究借景抒情,寓情于境,在表达方式上十分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强调运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来感染读者。因此,这些富于壮美、优美的经典作品无声地抚慰着读者,使大学生自觉地去感悟大学语文所传达和负载的景物美、人格美、思想美和情操美[4],吸引和引导大学生去自觉追求高尚。这种效果,是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无法企及的。
  二、发挥大学语文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策略
  据上所述,大学语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相对于其他学科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科学合理地运用这些优势,可以很好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效果和进程。

大学语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