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秀拉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其长篇小说《秀拉》中塑造的一位勇敢的黑人女性。透过秀拉,展现了美国黑人女性的生存状态,突出了她们勇于反抗的精神。本文主要从黑人女性的角度表达她们英勇的反抗精神,进而探讨人类生存的意义。
关键词:黑人女性 反抗 生存 个性
引言
众所周知,著名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是美国现代小说的集大成者。她固然不属于典型的后现代派作家,但是她勇敢地借鉴了后现代小说的写作艺术,这一特征突出表现在了托尼·莫里森的后期作品中,例如《宠儿》(1987)、《爵士乐》(1992)等作品。这两部小说都采用了“碎片化”叙述模式,故事情节以及叙述方式突破了传统的延续性,进而表现了一种极大的开放性。通读《秀拉》这部作品,不难发现,虽然其故事结构没有明显的后现代倾向,但是作品中对于人物的塑造,如疯癫的夏特拉克、永远不死的夏娃以及伴随着这些怪诞人物所发生的离奇故事等,却属于典型的后现代小说叙述模式。这些离奇故事恰恰是作者要对读者所表达的:黑人女性的生存环境是那么充满敌意、带着歧视。她们时刻面临着荒谬和荒诞的事情,她们的出路要么是被荒谬所吞没,要么在荒谬中突破。
作为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其文学作品中主要表达了女性大胆的反抗精神,成为同时期女性作家的代表人物。在她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大胆的反抗意识与行为。通过作品,莫里森积极主动为处于社会底层并遭遇不平等待遇的女性摇旗呐喊,她以自己的文学作品向世人证明女性的独立意识,并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女性的肯定。小说《秀拉》中重点描述的是社会底层的女性生活方式与状态,主人公秀拉作为一名女性,长期处于被压迫的地位,没有个人的空间与独立意识,但是秀拉对此习以为常毫无怨言。在秀拉居住的地方,有种种压迫与不平等的存在,这无疑加重了阻碍女性发言权的外部环境。由此造成的性别歧视,以及存在当时时代的男权主义将女性作为附属品,将不平等的条件全部施加在女性身上,而秀拉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期以来显得很麻木,造成了小说《秀拉》中的女性人物都显得非常驯服。《秀拉》的主人公一直受到不公平的压迫,她所生存的环境性别歧视更加严重,不仅受到白人的压迫,而且黑人男性也将女性当作出气筒。秀拉以强大的勇气和实际行动向所有人证明了黑人女性的独立。
一、《秀拉》女性人物的自我救赎
在这部作品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作者运用了后现代小说的叙事模式表达了主人公秀拉的突围,使得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更佳。在后现代小说的叙事手法中,最为常用的是非线性的叙述模式,也是不连续性,这种叙事模式常常需要激昂的故事情节进行分割,分割成许多不同的片段,使得故事情节呈现松散状态,叙事过程显得更加扑朔迷离,可能是现实世界和虚幻人物的思想交织,也可能是过去和未来的混杂,没有明显的逻辑性。在后现代主义作家眼里,那种传统小说连贯的写作手法过于封闭,是必须要突破的。他们看到的世界就是一个没有秩序和理性的世界,人类的生存环境充满了各种杂乱无章的“碎片”,因此,这种非连续性的叙事模式在他们眼里更能清晰地反映生活的环境和世界的本质。
在男性至上的时代,女性只能作为附属品存在,而黑人女性生存得更加卑微。作品中主人公秀拉的女性朋友奈尔就是一名传统的黑人女性代表,她逆来顺受,依赖着丈夫和孩子生存,没有丝毫的反抗意识。但是秀拉不同,她自小就是性格活泼而倔强,对于追求的东西无所畏惧,她容忍不了别人对她的压迫。通过她年幼时遇到四个白人的围堵这件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她的反抗意识。在敌众我寡、力量悬殊的情况下, 她没有畏惧,而是勇敢地用小刀将自己刺破,而后对敌人厉声威吓,最终将围堵的四个白人吓走。童年时代的秀拉面对不平等的对待,表现出了本能的反抗,这种儿时就已经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反抗意识,让秀拉的天性建立起来。由此在男权至上与社会歧视的双重压力之下,女性主人公秀拉开始了以自己的身体行动向所有世人证明了自我的独立意识与存在价值的意义,秀拉坚信女性可以与男性一样在这个世界平等地生存,并且可以追逐理想,展现自我。
二、《秀拉》主人公思想的解放
莫里森小说中的叙事情节与同时期作家相比显得松散,在作品中,影响主人公命运的叙事情节基本上是被分散于各个章节之中,这种内容被切割成“碎片”的表达形式在前人的小说创作中是未有过的,把这些线索分散在作品的不同段落中,但是读者通读全书后又对事件的发展,以及人物命运的发展与转折,显得如此清晰。在这些零碎的“碎片”发生的时候,读者开始会认为这个只是发展情节中的某一个小片断,随着阅读的深入,其他的“碎片段落”则在后来的不同章节内容中通过其他主人公的对话、回忆或者陈述中清晰地展示出来,这种看似无意识的表达是作家莫里森所擅长的。这种新颖的叙事结构与传统小说的倒叙本质是不同的,在莫里森的小说中,针对某一情节的“碎片”,在后来的章节中往往会被再次提及,这样多次地经过“碎片”重叙,构建了完整的叙事篇章。由此,读者才能基于这一逻辑叙事手法了解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
在《秀拉》的创作时代,是男权至上的时代,女性身体必然屈服于男性,秀拉和外婆一样,她们没有屈从于当时的命运,表现出了出人意料的女性自主独立意识。秀拉的主体意识并没有受到男权至上的影响,她坚信身体是自己的,而不是附属于任何其他男人的,她有对待自己身体的权利。莫里森将《秀拉》中影响主人公命运的主要事件进行分散,分割成了不同的“碎片”,然后进行重组并将其分散在了不同的章节中。秀拉与好友奈尔的丈夫发生关系,虽然中断了她们之间的友谊,但是这种行为却是秀拉对于男权的一种挑战,体现了秀拉同传统黑人女性不同的生活观。她以自己的身体打破了传统的观念,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这些叙事情节中,莫里森没有采用传统的平铺直叙,当事件发生时,读者只能看到某个片段,而剩下的片段则会通过其他的方式展示出来。和传统小说的倒叙不同,某件事被读者完全了解往往是通过点滴的提及以及后续事件中的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