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第6期 ID: 423030

  

基于文化图式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 李代丽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承载着推广汉语、传播我国汉语文化的重任,在教学中构建文化图式,有利于帮助汉语习得者跨越文化差异的障碍,理解文化间的差异,掌握所学知识隐含的意义,产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提升跨文化交际的效果,本文基于文化图式,探讨对外汉语教学的策略,以期为推广汉语、传播我国文化略尽绵力。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文化图式 教学策略
  引言
  当前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世界文化步入多元化的发展时代,世界各国语言交流日益频繁,各国也将大力推广本国语言、传播本国文化作为提升本国国际实力的重要手段。汉语作为世界第一大语种,其推广与传播不但会增进国际间的理解与合作,而且有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树立我国的国际形象。对外汉语教学是传播推广我国语言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影响力不断提升,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中国文化热与世界汉语热的潮流,大大加快了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也对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外汉语教学承载着传播我国汉语文化的重任,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帮助汉语习得者跨越文化差异的障碍,理解文化间的差异,掌握所学知识隐含的意义,才能真正产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提升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一、图示与文化图示概述
  英国心理学家F. C. Barlett于上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了图式这一概念,而随着人工智能专家Rumelhart对图示理论的完善,图式理论得以广泛应用于语言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解释人的认知心理过程的理论,其核心内容是一种知识结构,一种认知的方式或手段。图式是动态的,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就是在个体“能动的调节下不断同化和顺应的双重建构结果”。同时,图式又是人类建构知识、交流与沟通的机制,它通过同化、顺应、调节这三种方式使图式不断重组与激活,以实现不同文化背景间的交流与沟通。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卡雷尔将图式分为两类,即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而文化图式属于内容图示的范畴,是文化在人类大脑中的具体表现形式,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图式可以理解为文本之外的文化知识,包括风土人情、习俗、民俗等内容建立起来的知识结构。作为存在于人脑中的本民族文化观念的总和,文化图式的形成与每个人身处的文化环境息息相关,而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其文化图式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当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成员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二者文化图式的重合利于交际的成功,而二者文化图式有缺损或是冲突,则会造成交际的障碍。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构建文化图式的重要意义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外国学习者对汉语以及中国文化的兴趣,使学习者能运用汉语进行日常交际,解读汉语文本,增进中外和谐友好,促进中外的友好交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图式的知识结构或结构块的形成基于外国学习者的基本生活经验,而学习者本身的文化图式是其所在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彰显了学习者所在民族的文化基因,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使得外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母语文化的影响,继而不知不觉地将其母语文化图式误用于对汉语的理解与认知上,从而干扰了学习者对汉语文化的理解及其汉语语言的表达。因此,对外汉语教学除了传授必要的汉语语言知识以外,还应积极帮助学生构建中国的文化图式,为其搭建一个涵盖了汉语的听、说、读、写教学的文化网络系统,使其理解中国的历史传统、风土人情、感知世界及认知思维的方式等深层文化,扩大学生对汉语知识文化图式的习得,增加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及趣味性,不断提高外国学生的汉语新输入信息与已有图式匹配的机率,从而更好地完成信息处理,大大降低由于文化差异引发的学习障碍甚至误解,有效提高学生对汉语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适应汉语社会的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习者运用汉语有效顺畅地交流的能力。
  三、基于文化图式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一)融会贯通,激活已有文化图式
  由于世界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因此不同国家的文化图式具有一定的民族差异性,但是正如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所说,一切人类语言都具有共同的特点。美国翻译理论学家Nida也曾指出,世界的语言和文化有90%的相似之处,仅有10%是不相似的,可见不同民族之间同样会拥有一些共同的文化意向,各民族所形成的文化图式势必会拥有诸多共性,汉语以及其他语言理应具有共同的发展规律和表现形式,这种一定程度的文化图式重合现象为跨文化的学习与交流提供了可能。外国学习者在接触到语言材料时,往往利于其头脑中已经建立起来的文化图式,尤其是表层文化图式加以认知,而人脑中的各层文化图式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当一个人脑中的某一层文化图式被激活后,其上一级的文化图式结构也随之被激活起来,而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往往不会主动、有意识地调动自身已有的文化图式去理解汉语知识,致使学生对汉语知识的内涵及语言表达有一定的偏差,因此,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应秉承融会贯通的理念,在有机融合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汉语及学习者母语之间所共有的那部分文化图式,并通过介绍、提问、讨论等诸多方式,引发学习者的知识联想,充分激活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与汉语文化相关联的那部分文化图式,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的文化图式去联系并认知、理解汉语知识,顺利地从原有的文化情境迁移到汉语的文化情境中来,形成文化正迁移。例如,在给欧美学生教授“杀鸡取卵”这一汉语成语时,可以引用希腊寓言中农夫杀鹅取金蛋的故事,以此激活学生的关联文化图式,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杀鸡取卵这一成语比喻的是只顾眼前利益而缺乏长远打算的行径。又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授“和谐”这一汉语词汇时,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这一词汇背后隐含的中华民族传统中庸文化,并借由英语的“harmony”这一词汇,激活学生头脑中与“和谐”相关的文化图式,加强学生对“和谐”及其背后的中国传统中庸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为新的汉语文化图式的构建奠定基础。总之,人类在与社会、自然的交互过程中,往往会形成一套共有的文化图式网络认知结构,因而汉语与学习者的母语势必会有很大一部分的共同关联之处,对外汉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活学生头脑中原有的文化图式,促使学生提取并利用自身原本存储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去联系新的汉语信息知识,继而准确地理解并整合汉语知识,以提高对汉语知识的记忆,提升学生运用汉语的交流能力。   (二)加强渗透,构建新的文化图式
  由于外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往往会不自觉地运用自身已有的文化图式及认知习惯去理解汉语知识,而在学习者身处的文化背景与汉语的文化背景存在较大差异的境况下,学习者对汉语的认知常常会出现偏差和误解,因此对外汉语教师不但要融会贯通,激活外国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与汉语文化相关联的那部分文化图式,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汉语知识,还需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中国文化的渗透,包括汉语词汇或成语的文化内涵、背景知识及文化典故,中华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生活习俗、肢体文化,中国的历史、政治、地理、经济等社会背景知识等,帮助学生理清中国与其母语国家在价值观念、文化习俗、道德标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帮助学生建构并扩大新的汉语文化图式,引导学生运用对不同文化中特殊事物的感性认识去解读汉语文化与其母语文化,感受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别,掌握不同文化之间的内涵,不断调整自我观念,排除母语的干扰,在内心深处建构起大量的汉语文化背景图式,以全新的文化意识去理解汉语文化,真正从心里上认可汉语在文化环境中的合理性,从而有效突出汉语的实际应用功能。当然,汉语文化的渗透以及外国学习者汉语文化图式的构建并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一蹴而就的,需要对外汉语教师在语音教学、汉字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等环节中有意识地、系统地逐级深入,多管齐下地开展诸多中华专题文化,并在对外汉语的初级、中级、高级课堂中由表及里地加以传授,从而帮助学生存储对汉语文化的感知及概念信息,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解码及表达,有效提高学习者对汉语的认知能力及学习效果。
  (三)多管齐下,丰富汉语文化图式
  对外汉语教学的环境及条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局限性,且现行的对外汉语语言教材中有关文化因素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汉语文化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也缺乏纲领性的指导,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管齐下的方法,秉承针对性、实用性、层次性、点面结合的原则,加强汉语文化背景知识传授与输入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不断丰富并巩固学习者脑中的汉语文化图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者习得汉语,运用汉语有效交际的能力。对外汉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采用映射解释法、对比讨论法、实践体验法等不同方法,给学生营造跨文化交际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其课堂主体性,丰富学生脑中的汉语文化图式。映射解释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就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某些思想观点及其联系提出自身观点,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做出合理解释,或是引导学生观看与之相关的文化作品或语言材料,扩大学生对文中内容及结构的理解,从而丰富其文化图式。对比讨论法是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就某一语言行为或现象进行其母语文化图式和汉语文化图式的对比分析,并要求学生针对两种文化图式的异同点展开讨论交流,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畅所欲言,不断激发思维,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求同存异,以此提高外国学习者对汉语文化图式的敏感度,扩大其脑中存储的汉语文化图式。实践体验法则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内或课外进行实践训练,诸如进行角色扮演、汉语演讲比赛、对话、游戏等,使学生在真实的汉语文化实践中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汉语文化,加深汉语相关文化图式的烙印。语
  参考文献
  [1]陈玮.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J].现代语文,2006.
  [2]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M].2007:12.
  [3]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4]周文伟.论文化图式、跨文化交际与文化主体意识[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

基于文化图式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