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杰克·伦敦在《马丁·伊登》中讲述了主人公追求爱情和事业的奋斗史,以及男主人公成功前后罗丝情感态度的急剧变化,突破了那个时代对女性的固有偏见,表达了女性的希望。以往的研究大多针对马丁·伊登的奋斗史,对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和悲剧形成的历史必然性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将从这个角度出发,分析资产阶级小姐的优雅以及虚伪无知的矛盾性,通过作者粗犷阳刚的笔法,描绘出具有鲜明时代代表性的女性形象。研究这个课题的目的在于关注女性,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关键词:女性主义 悲剧爱情 社会价值观
引言
本文从一个鲜有的角度——女性主义视角,对《马丁·伊登》中的女性以及主人公马丁在不同时期对她们的情感变化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且研究了杰克·伦敦女性观如何受到社会以及个人背景的影响,最终分析出伦敦对女性又爱又恨的独特观点。
作为在当时杰出的男性作家,伦敦在《马丁·伊登》中打破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不平等观点,挣脱了性别束缚和固有偏见,在文中表达出了对传统资产阶级女性的文艺气息和传统无产阶级女性的诚恳和勤劳由衷的赞赏,但同时也表露出对这些女性固守传统、知识匮乏等状况的深深遗憾。最终伦敦塑造出了丽兹这一具有传统女性的优秀品质和紧跟潮流的现代女性特质的理想女性。尽管伦敦在小说中对女性问题上有着矛盾的态度,但也说明了伦敦对于女性有着独特的观点。
一、露丝是矛盾的统一体
首先,勇于追求爱情,怯于追求自由。尽管露丝是个迟钝的女孩,却同样有着寻求真爱的少女梦,与马丁的相遇彻底使她陷入爱的漩涡。马丁“两只眼睛燃烧着火煽在脸上、线条绷得紧紧的、体内迸发着强烈的男子气质”“高高隆起的肌肉注满了原始的生命力”,他身上粗俗、野蛮的力量对于露丝而言是一种致命的吸引,她肉体的欲望、她内心的虚荣都在他堕落又傲慢的气质中得到满足。露丝渴望这份爱情,却最终输给了自身懦弱的性格、不同的价值观念等种种因素。在爱情中她是失败的,在生活中亦是如此。露丝的生活是被动的,她没有追求自由的果断意念,因而在生活的大剧本中只能做一个配角,她并不懂得主宰人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着看似美好的生活,宁可在上等阶层的教育中机械地学习知识,对资产阶级的家庭唯命是从,她不敢以自己的劳动摆脱阶级束缚。露丝的外表是美丽高雅的,内心却是庸俗脆弱的,她本来跨越心中那道围墙便可寻到幸福自由的生活,却最终因为胆小虚荣成为生活的俘虏。
其次,拥有优雅的谈吐却没有脱离虚伪的本性。一个男人的尊严决定了其对比自身强大的女人的排斥,在父权制模式的社会形态中,男性的地位始终排在首位。因而马丁努力充实知识,其实不仅是在追求一种智力与知识水平的平衡,更是在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露丝却忽视了社会观念,认为是她的拯救影响马丁发生变化,引导他从生活的深渊实现救赎。露丝24岁,马丁21岁,但他们之间真正的鸿沟不是年龄差距,而是富家千金与卑贱水手的阶级地位的差距,相差悬殊的人生观价值观更是在故事的开始便决定了悲剧的结局。露丝心中期望的马丁的形象是类似于巴特勒的资产阶级男性形象,马丁却拒绝成为这样的体面人,他拒绝去露丝爸爸的律师事务所工作,相比之下,宁可做一个“什么都要写”的作家。他的肌肉、他的脏话、他的刻薄与露丝理想中文雅、整洁、有教养的男性形象格格不入,他并没有接受她的改造,依然以一个放荡卑微的“下等人”地位生活着,尽管他深深地爱着她。马丁清楚露丝并不能对他报以理解,她本身现实而虚伪,被父母灌输了大量的金钱物质思想,她品读不出他作品中的美,她嫌弃他没有工作的下层地位,她厌恶他简陋发霉的住处,她惧怕结婚以后穷困无助的生活,他们之间的沟壑被种种现实冲击得越来越狰狞。
再次,拥有善良的天性却始终依附于男权。露丝起初没有考虑任何地位问题接纳了他,皆是源于本真的爱,她的本性是善良的,爱情中的她单纯美好,天真烂漫。马丁在她心中的地位始终是首要的,在其对她表现出忽略的态度时,露丝也并不敢表达情绪,“一个女人对不公平的事件表现出一丁点的压力,或是用正义呼吁某事发生的原因,或是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言行如同一个真正的女人,对她来说,这些都是致命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男权的威力。所以“她迟迟没有说话。然后便吞吞吐吐地开始了,犹豫着,想用恰当的语言表达难堪的意思。”纵使马丁是她心中欣喜雀跃的源头,她却只能在男性地位的限制中对情感的表达斟酌不定。
二、露丝的爱情失败是时代的悲哀
首先,社会背景是露丝爱情失败的根本。文中男女主人公所生活的时代是20世纪初的美国,而当时的美国处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社会并不算贫穷,但大部分的财富在资产阶级手里,不仅如此,资产阶级还经常压榨普通民众,使人们的思想不能得到解放,从而使人们之间的收入和生活差距不断拉大,尤其是底层的人们,他们的生活苦不堪言,但顶层的人们却整日过着奢靡的生活,社会的异化不断扩大,使人们心中的社会价值观不断扭曲,对物质和权力的欲望比什么都更加强烈。马丁拒绝了露丝为其带来资本主义改变的一切行为,反映出了马丁在内心深处是反对资产阶级的,马丁宁可选择死亡,也不肯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低头。被资产阶级所统治的思想是不允许这样的爱情存在的,世人的社会价值观最终把这段爱情推进了深渊。
其次,资产阶级家庭是导致露丝恋情失败的导火索。从始至终,露丝的一切经济活动都需要其父亲的帮助,由于马丁是底层人民并且穷困潦倒,露丝的父亲对其很不喜欢,露丝由于在经济上对父亲的依附,当父亲断然拒绝他们的婚礼要求时,她也不得不同意。当时的社会生活背景是他们恋情失败的根本原因,而家庭也是他们恋情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露丝的家庭是典型的资产阶级家庭,她的家人觉得马丁配不上露丝,不断干扰她和马丁的交往,当马丁偶然卷入一次政治事件后,家人就开始不断逼迫露丝与马丁断绝一切关系,最终二人结束了本来就不怎么稳定的恋情。但马丁却一夜成名,使得原来鄙视马丁的露丝家人主动邀请马丁吃饭并且让露丝在深夜与马丁复合,马丁断然拒绝,最终恋情结束。露丝资产阶级的家庭正是他们恋情失败的导火索。
再次,露丝的资产阶级本质直接导致了恋情失败。虽然当时的社会背景的限制和家庭的不断干扰冲击着他们的恋情,但露丝本身的资产阶级本质使得她把自己的恋情推入了悬崖。露丝身上具有资产阶级女性的一切特质,金钱、权势、名利至上,而且具有一切虚伪做作的市侩行为。但文中露丝多次以“脸色苍白、全身哆嗦、神情紧张、纯洁的眼中含着泪水”出场,说明了露丝是个深陷资本主义旋涡之中却胆小的姑娘,她只知道听从家人的话,断绝与马丁的关系、马丁成名后深夜登门求复合,都是其本性表现,正是这样的资产阶级本性直接导致了恋情失败。
三、露丝的爱情悲剧给人的启示
首先,社会需要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主导。在这篇小说中,开篇对两个人的初次相见的描述中就足以见到男权的踪迹和女性的从属地位,马丁上下打量这个姑娘,并按照自己对女性的审美把她描绘成“嫩枝上的一朵淡淡的金花”,描述成一位仙子,一个精灵,一个他心目中朝思暮想的女神。正如一位女权主义者的描述:她似乎从来就不曾自在自为过,时刻要经受男性目光的打量、检测,成为男性身体观念的一个补充,一个附录。女性的穿着打扮似乎都在为男性的审美而改变着,这种女性的从属地位造成了女人的悲剧,造成了女性在追求爱情上的不自由,在追求生活中的不平等,在追求个人意识中的不独立,因此要真正实现女性的权利,需要社会给女性一个保障。现代文明日益发达,真正实现男女平等还是需要很大的一段距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给予女性更多的关注,不是某些方面的照顾,而是要争取更多的权益,不是作为男人的附属品而存在,不是局限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女性地位,也不是存在于封建社会的种种关于女性的限制。
其次,女性个人应该追求独立自由和权利。现代女性所要追求的自由和权利包括很多种,可以参与到政治当中,也可以在一个岗位中争取一定的报酬和一定的福利,可以不再禁锢在封建社会对女性的种种要求中,但是如果想要实现这些权利,光靠社会价值观的引导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露丝是一位经济上完全独立的女性,不用依赖父母金钱的支援,她就可以摆脱来自家庭的束缚,可以不依赖于男权,可以抛开一切去追求自由的爱情,她也不会选择沉默、忍受和各种纠结,她会反抗,会争取自己的权益。所以对于女性来说,要争取权利,首先是从内因入手,掌握有利的社会资源,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为了减少露丝一样的女性悲剧,作为女性应该学会独立。
结语
综上所述,露丝作为资产阶级女性,她的爱情悲剧是自己处境和性格上的悲剧,同时更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悲剧,她生活在男权社会,集中了男性认为的女性最好的优点,但优点和美好的素质却无法使她摆脱压制,以致在一段美好的爱情中逐渐丧失了自我,丧失了希望,丧失了独立的思考。通过对女性文学的分析,露丝的形象得到了更深入的注解,在新的时代中,社会应该在实际发展中赋予女性更多的权利,同时女性应该学会独立和思考,积极地面对生活,自信地追逐爱情。语
参考文献
[1]罗婷.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与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张宏,马昭.论《马丁·伊登》中的人物刻画[J].长城出版社, 2009(1).
[3]杨三成.杰克·伦敦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