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5497

[ 雷抒雁 文选 ]   

读书如吃饭

◇ 雷抒雁

  写下这个题目,又觉有些不妥。因为,如今吃喝之风颇盛,若把读书当了吃饭,或把吃饭当了读书,都是对文化的一种羞辱。
  可对我,读书确如吃饭。吃饭,一日三餐,不能简略;读书,是和吃饭一样,不可忘记、不可马虎、不可一日荒过。尤其是近十年来,已知老之将至,读书的兴趣益浓。总感到尚有大量的书籍未读,许多读过的书,印象不深了,便又去翻来重读。
  我的居室,书之外,少有长物。桌上、几上、厨上、厕上、床上,随处都有书。入睡之前,睡醒之后,都是读书的好时间。有时,偶尔失眠,便又开灯看书,直至倦极入睡。如厕,则有一些简短已成独立单元的书,摆在那里,一次读完一个单元。或者,摆放几本关于甲骨文、金文研究的书,一次记几个字,亦很愉快。
  如今读书,一不为应试,二不为讲用,三不为谋利,四不为晋升,纯然是兴趣阅读。读书可以增智、明理、添趣。常常为一件事、一通理,眼睛一亮,茅塞顿开,心里豁然开朗,独自傻了一般,抚掌不已。过去总听人说,读书有“不用之用”,看似闲书,却养神养气,延年增寿,如今信然。
  说是凭兴趣读书,自然也就没什么计划、系统。凡是没过目的书,读三五页,放不下的,便一定收入阅读之列。我曾写过篇文章,叫《乱翻书》,正是说的这种信马由缰的自由读书状态。
  忽一日,翻开《诗经》,这本尘封多年的经典,被从书架的顶层抽出来,自己也感到奇怪。许多篇章都是从中学到大学,读过的。现在翻开顿觉生疏,便又去找些先前人们研究《诗经》的书来参阅,一时间,新版的、线装的,摆了一桌。读着读着,竟读出许多与前人不同的看法来。原来古人读“经”,我却是读“诗”。读着读着,又试着依现代汉语将那古奥的诗篇,译释下来。两年里,不止写下十多篇研读文章,更将“国风”中八十多首诗译成新诗。拿给报刊,文章一篇篇都发表了出来;译诗请一些朋友读读,也多有称道。去年将这些诗文,荟集一册,交出版社出版,名曰《还原诗经》。这实在是一种未期的成果,是我时近晚年从创作靠近“学术”的一个不小的动作。
  我说读书如吃饭,其实是一要养成读书习惯;二要有阅读的饥渴感。当代人,较为注重功用,急功而近利;据说,现在又是快餐时代,一切都讲究“快”和“实际”。用“读图”、看电视、上网代替阅读。一本书,十多万字,数十万字,字字过目,行行过脑,太累!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没有阅读迫切感的人,实在难以坐下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世界的客观存在。但书籍可以让我们与古人交谈,可以让我们与后人共语。当一部好的图书在你面前打开时,就是为你连接起通往世界的桥梁,为你打开通向古今的时间隧道。或者说,就像郁闷的日子,在你眼前打开一扇窗户,摆上一盆怒放的花朵。
  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高雅!但我易一字:“不可居无书。”真正不厌弃你的朋友,是图书;真正使你变得高雅和有用的朋友,是优秀的图书。
  
   雷抒雁,男,当代著名诗人、作家,著有《明明灭灭的灯》等。

读书如吃饭
目录

  •  / 李商隐
  •  / 鲁 迅
  •  / 李广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