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点赏析
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珍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丽。不要因一路风雨就忘记天边的彩虹,不要因行色匆匆就忽视沿途的风景。作者刘永飞以敏锐的洞察力,以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件小事为题材,从中折射出了深刻的主题。这篇微型小说亮点纷呈,让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三点:
一是故事之美。故事是小说的基本成分,成功的小说,都要千方百计地通过故事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只要把作品中的人物与故事的叙述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塑造出一个完整的人,把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融为一体。这篇小说一开始写了我在十年前初来乍到这个城市,快半年了还没真正认识一个邻居,渐渐地对这个物质高度发达的城市产生了排斥之情。这个城市果真这样冷漠无情吗?读者心里顿生悬念。接着很自然地引出了小说主线——一条既旧又脏的牛仔裤。随着牛仔裤从一楼跑到六楼,故事的情节也跟着发生变化,结局也逐渐明朗。原来故事的背后俨然站着一位偻腰、低头、银发稀芜的老盲人。此时此刻,读者的心无形中被这老人的温情所感染。微型小说是讲完美的艺术,老人的爱心正是通过这一个感人的故事恰如其分地传递出来了。
二是结尾之美。阅读本文,要读懂作者笔下蕴含的深情,领悟作品深层的主题。小说记叙了牛仔裤如何从一楼到六楼的全过程,脉络分明,真情动人。作者在最后一段这样写道:“我蓦然觉得这城市原来就有爱,而且爱就在身边,只是之前太过于封闭自己而恐惧于接受她罢了。”这绮丽隽永的结尾,通过悬念的最后揭示,道出了小说的真谛:我们不但要留心身边的爱,发现身边的爱,更重要的是要打破陈旧封闭的狭隘意识,不断吸收新鲜的空气,接受美好的人和事。本文在最后一刻升华主题,给了我们绵绵不断的感动和温暖。
三是语言之美。微型小说要求篇幅短小、取材小、角度小。正因为“小”,选材务必精粹,语言必须凝练、别致、有味。正如老作家孙犁所提倡的那样:要像追求真理那样去追求语言。例如文章11段,我在第六天耐心等候老人到来这一瞬间的描写极为精彩。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楼道里忽然传来了脚步声,我发现这个人的步履间隔很长,行进停停留留。仿佛在寻找什么东西,而他的喘息越发强烈,胸腔内发出“咝咝”杂音,慢慢地向六楼来了。“沙沙的缓慢而沉重的”、“停停留留”、“寻找”、“咝咝”、“悉悉索索的摆弄”,这些动词、形容词的运用,生动细腻地刻画了一个盲人老人把牛仔裤送上六楼的艰难过程。当老人得知是我的牛仔裤后,很开心,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这样的描写,都形象地展示了老人内心世界的无限美好。
难点指津
古人云:“若网在纲,如衣挈领”。微型小说十分强调情节的完整性,要求情节围绕主人公设置,形散神不散,始终要有吸引力。情节曲折新奇,突破思维定势,就会给读者以惊异感,增添作品的魅力。小说最忌头绪纷繁,情节上最好条理清楚,线索分明,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典型形象为主要目标。这篇小说以“一条牛仔裤”为明线,以“我的感情变化”为暗线,一明一暗,交错进行,而文章的暗线很容易被读者忽略,这正是本文的难点所在。如小说开头写道,在一次风雨交加的夜晚那条牛仔裤掉下楼,开始我没有着急。第二天下班,我发现那条牛仔裤竟被装在一只干净的马夹袋里系在一楼梯扶手上,我想放弃它,没去动它。第三天这条牛仔裤竟然“走上三楼”,我觉得“好事者”真够执著。第四天这条牛仔裤上到四楼,我有了认识这位好心人的冲动。第五天下班,这条牛仔裤在五楼出现,我决定请病假见见这位执拗的陌生人。第六天早晨,我在猫眼下坐等,果然等到了那位好心人。由此,作者的思想感情急剧上升,达到了高潮。最后,追根寻源,明白了老人为何一层一层地把这条牛仔裤送上楼的原因。我的心弦被触动了,并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无限的敬佩之情。
考点训练
1.对文章标题“会上楼的牛仔裤”你是如何理解的?
2.作者在记叙中运用了哪些手法增强文章感染力?请结合内容,举例说明。
附:参考答案
1.题目含义丰富,既传递了“会上楼的牛仔裤”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表达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用了拟人的手法,增强了文题的美感。
2.文章运用了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例如:第三天这条牛仔裤竟然“走”上三楼,我产生一个好奇的想法:“就不收,看你会不会‘跑’上六楼”。这里作者运用了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对这位好心人将信将疑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