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5532

[ 姚琳湘 文选 ]   

与火共眠

◇ 姚琳湘

  乡村的夜,宁静,安谧。村子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在经历了白天的打闹之后,此刻,正乖巧地卧在这山谷之间。声声狗吠响彻山谷,似乎在敲击着村子的屏障。没有点点星光,却有那温馨的火光,我蹲坐在炉灶前,锅里的沸水,“咕噜”冒着热气,冲击着木盖,发出阵阵沉闷的声响,炉膛中的火“哔哔剥剥”地浅唱着。那一团团橘红,安静地晃动着。火光照得我的脸通红,也照得我的眼前开始朦胧起来了。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飘逸地吟唱着,飘荡的草蓬船,就这样简单,自在。我没有见过黑夜里孤鸿明灭的湖面,但却可以想象那是怎样一种淡泊致远。在这里,火是催眠的神曲,是自由的长明灯。行走在喧闹嘈杂的闹市,来到这里,才是一种真正的返璞归真。或许我拥有与吟唱者同样的情感,那火,是精神与灵魂的寄托,我若去江南,定在夜下泛舟,在火光的闪烁中追忆,在如幽灵一般的渔火中沉睡。
  巴金老先生曾经赞颂过飞蛾扑火,那是一种追求光明与希望的执着。世人只知晓“飞蛾扑火,自取灭亡”,但却没有体会到,在飞蛾近乎愚蠢的行动里,或许有它的理想,它的梦,它的爱。天气已经转寒,飞蛾单薄的双翼也一定承受不了这寒冷的侵袭,但他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爱人,于是,他满世界寻找火,只至跌跌撞撞地闯进了炉膛。他满足地笑了,终于为她找到了温暖,安稳地长眠在炉火之中。梦里,有她甜蜜的微笑。这样弱小的生灵,又何必给他附上沉重的精神色彩呢?与火共眠,不正是他为爱焚身的归宿吗?
  我也一度与火共眠,那火,没有吟唱者的超凡脱俗,也没有飞蛾为爱的执着,它只是乡间最平凡最朴实的一团,母亲温柔的手灵巧地拨动着它,让她唱得更欢,跳得更快。狭窄的炉膛束缚了她的手脚,她近乎狂妄地将头探出炉口之外,而在这时,母亲总是耐心地将木材送进灶膛,并像孩子般低语:“快燃吧!快燃吧!”父亲厚实的手则是粗鲁而又急切,常常却又是事倍功半。在我的记忆里,我们都喜欢在火中沉睡,那时而一阵浅吟低唱,又时而一阵呼噜大作,让我寻得归属,觉得幸福。不需要吟唱者的宁静淡泊,在火光的包围之中,我也可以安稳地入眠。
  灶膛里的火依然舞动,添了点柴草,舞动的身姿更加柔美。广阔的天地之间,有多少人,会像我一样,闲适地坐在这团火之前,享受着不受世俗污染的宁静,品味着情的美妙,浸没在爱被火光温暖的幸福之中。
  今夜,与火共眠。
  
  姚琳湘,湖北宜昌市夷陵中学学生。

与火共眠
目录

  •  / 李商隐
  •  / 鲁 迅
  •  / 李广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