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5549

  

别太看重伤口

◇ 陈 娟等 辑

  坚持梦想
  从前,有一朵玫瑰,她非常渴望有蜜蜂来做伴,但是却没有任何一只蜜蜂飞到她身边。尽管如此,这朵玫瑰仍然天天坚持做梦。在她感到孤独的时候,她就会想象自己置身一处花园,花园里到处都是蜜蜂,蜜蜂们一只接一只地飞过来亲吻她。她就是这样让自己坚持到第二天,再次绽放。“你这样做不累吗?”有人这样问她。“不累。我得坚持到底,”玫瑰答。“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我不再绽放,我就会凋谢。”
  
  猴和小鸟
  夏天,一只年幼的小猴子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发现了一个鸟窝。小猴像过年那样高兴,伸手就去抓。那些会飞的小鸟受到惊吓都逃走了,只有一只最小的鸟没有飞。小猴子乐得欢蹦乱跳,它捉住小鸟,把它带回家去。可怜的小鸟是那么柔弱、娇嫩和不壮实。小猴不断地亲吻、抚摸,把它紧紧地抱在胸前。老猴子望着小猴子,什么也没有讲。小猴子忘乎所以地喊道:“多么可爱的小鸟!我是多么爱你!”它不停地亲吻,紧紧地拥抱。可怜的小鸟最后就这样闷死在它的怀里了。
  
  拔火罐的毕加索
  有一个法国人,叫做拉蒂格,70岁的时候突然以摄影作品出名,80岁的时候成为法国总统的御用摄影师。他有一天去一个做医生的朋友那里拍照片,那个朋友很喜欢中国的传统医学,拉蒂格到的时候,那个朋友正在忙碌着给一个人拔火罐,光着上身的顾客表情相当舒服,显然是一个老顾客。拉蒂格马上抓拍了他的照片。照片发表以后,才被人认出来,此人竟然是毕加索。毕加索光着上身,表情非常友好地看着摄影师,这幅作品成了人像摄影的典范之作。各大媒体争相转载,并广泛地猜测拉蒂格和著名的画家毕加索是很要好的朋友。可是,事实的真相是,拉蒂格,他本人第一次见毕加索,拍照的时候,他根本不认识他。
  
  走一步路
  一位63岁的老人从纽约市步行到了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经过长途跋涉,克服了重重困难,她到达了目的地。在那儿,有位记者采访了她。记者想知道,这路途中的艰难是否曾经吓倒过她?她是如何鼓起勇气徒步旅行的?老人答道:“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气的。我所做的就是这样。我先走了一步,接着再走一步,然后再一步,我就到了这里。”
  
  打不垮的信念
  明朝末年,史学家谈迁经过20多年呕心沥血的写作,终于完成明朝编年史——《国榷》。然而,他没有高兴多久,就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天夜里,小偷进他家偷东西,见到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些珍贵的稿子就下落不明。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样的事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对年过60两鬓已开始花白的谈迁来说,更是一个无情的重创。可是谈迁很快从痛苦中崛起,下定决心再次从头撰写这部史书。谈迁继续奋斗10年后,又一部《国榷》重新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翔实精彩。谈迁也因此留名青史、永垂不朽。
  
  两匹马不同的命运
  两匹马各拉一辆大车。前面的一匹走得很快,而后面的一匹常常停下来。于是人们把后面一辆车上的货挪到前面一辆车上去。等到后面那辆车上的东西都搬完了,后面那匹马便轻快地前进,并且对前面那匹马说:“你辛苦吧,流汗吧,你越是努力干,人家越是要折磨你。”来到车马店的时候,主人说:“既然只用一匹马拉车,我养两匹马干嘛?不如好好地喂一匹,把另一匹宰掉,总还能拿到一张皮吧。”于是,他便这样做了。
  
  姆佩姆巴效应
  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同时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哪一杯水先结冰?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冷水先结冰了!”非常遗憾,错了。发现这一错误的是一个非洲中学生姆佩姆巴。1963年的一天,坦桑尼亚的马干巴中学初三学生姆佩姆巴发现,自己放在电冰箱冷冻室里的热牛奶比其他同学的冷牛奶先结冰。这令他大惑不解,并立刻跑去请教老师。老师则认为,肯定是姆佩姆巴搞错了。姆佩姆巴只好再做一次试验,结果与上次完全相同。不久,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的物理系主任奥斯玻恩博士来到马干巴中学。姆佩姆巴向奥斯玻恩博士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后来奥斯玻恩博士把姆佩姆巴的发现列为大学二年级物理课外研究课题。随后,许多新闻媒体把这个非洲中学生发现的物理现象,称为“姆佩姆巴效应”。很多人认为是正确的,并不一定就真的正确。像姆佩姆巴碰到的这个似乎是常识性的问题,我们稍不小心,便会像那位老师一样,作出自以为是的错误回答。
  
  长成一颗珍珠
  有一个养蚌人,他想养一颗世上最大最美的珍珠。他去海边沙滩上挑选沙粒,并且一颗一颗地问那些沙粒愿不愿意变成珍珠,那些沙粒一颗一颗都摇头说不愿意。养蚌人从清晨问到黄昏,他都快要绝望了。就在这时,有一颗沙粒答应了他。旁边的沙粒都嘲笑起那颗沙粒,说它太傻,去蚌壳里住,远离亲人朋友,见不到阳光雨露、明月清风,甚至还缺少空气,只能与黑暗潮湿、寒冷孤寂为伍,不值得。可那颗沙粒还是无怨无悔地随养蚌人去了。斗转星移,几年过去了,那颗沙粒已长成一颗晶莹剔透、价值连城的珍珠,而曾经嘲笑它傻的那些伙伴们,却依然只是一堆沙粒,有的已风化成土。
  
  责任有魔力
  在一次海难事件中,幸存的8个人挤在一只救生艇上。在海上漂荡了8天,仅有的淡水是半瓶矿泉水,每个人都想立即把它喝下去。其中一位50岁左右的秃顶男人更是死死盯着那半瓶水,随时准备扑上去。船长不得不拿着枪守着这半瓶水。后来,船长实在顶不住了,昏了过去。就在他昏过去的前一瞬间,他把枪扔到了秃顶的手里,说:“你看着吧!”原来一心想要自己喝掉那半瓶水的秃顶,枪一到他手里,他突然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了。接下来的4天,他尽心尽力地看着那半瓶水,每隔两小时往每人嘴里滴两滴水,而自己决不多滴一点。到获救时,那瓶救命的水居然还剩一点。可见,人一旦被赋予责任,就马上开始注意自己的影响,并严于律己,开始变得伟大和神圣起来。
  
  唯一的收获
  一个鲁莽后生,非要与一位老山人比试爬山,老人推辞不过,只好同意。几个时辰后,后生才到半山腰,却已气喘吁吁,老山人此时已稳坐山顶观风景了。后生见状很是不服,指着高处的老山人大吵大嚷,怨他作弊。因相距遥远,老山人不知后生为何发怒,便沉默不语。后生极为不满,口沫横飞,粗言更甚。另一位老者路过,听明白后生抱怨的原委,便说:你要是现在接着爬,太阳下山前或许也能坐山观景;若是你继续逞口舌之快,太阳下山时,你唯一的收获,只能是用自己的唾沫浸湿自己的衣服。
  
  如此朋友
  西郭子侨和公孙诡随、涉虚三人经常一起改变装束,鬼鬼祟祟地出门去,多次在夜里翻越邻居的墙壁。这位邻居非常憎恶他们,就在他们来回的路上挖上一个坑,在坑里放入粪便。一天晚上,他们又要出门去。西郭子侨在翻墙的时候,首先落入粪坑,但他却不吭声,反而招呼公孙诡随快翻。公孙诡随跟着也落入粪坑,正想呼叫,西郭子侨掩住他的嘴巴低声说:“不要出声。”一会儿涉虚也来了,同样也落入了粪坑。西郭子侨于是说道:“大家都一样,我想也就没有什么可以互相讥笑的了。”
  
  窒井碎瓶
  从前,一个村子里有一眼井,井水又清冽又甜美。全村男女老少来来往往到井上汲水。日常的淘米、洗衣、饮用都靠这口井的水。可是大家只管汲水,却不知爱护。渐渐地,井被泥沙堵塞住了,干枯了。村里人汲不着水,围在井边吵吵嚷嚷,却不想办法去掏清这眼井,反而气急败坏地把汲水用的瓶子砸个稀烂。
  
  感谢受惠者
  一位美国年轻人,曾从深井中救出一个小女孩,得到女孩父母的深深感激与众人的敬佩。此后,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希望人们知道他的事迹。随着岁月流逝,人们对此事渐渐淡忘了。他无法忍受人们这样对待一位救人英雄,最后选择了自杀。而一对美国夫妇,将他们因车祸罹难的儿子的6个脏器,分别捐赠给6位器官病变者,使他们获得新生。后来,受惠者前来感谢他们时,这对夫妇却说:“应当感谢的是你们,从你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儿子的生命正在延续。”
  
  别太看重伤口
  美丽的海南岛,有一种树叫沉香树,它提供给人们的产品叫沉香。沉香的产生很有意思,它是从伤口里流出来的,没有伤口就产生不了沉香。开始,我看到农民拿着砍刀在沉香树的树干上砍了一些口子,心中十分不解,不免产生疑问:“好好的树,那些人为什么要伤害它们呢?”后来我才知道,在树干上砍几个伤口,这叫“开香门”,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出沉香。原来,为了疗伤,保护受伤的部位,沉香树的树脂会自动流淌并聚集于伤口周围,历经数年,当累积的树脂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将其取下,便是沉香。沉香非常珍贵,是我国的名贵药材,也是稀有的高级香料,其经济价值极高,价格贵如黄金。所以,别把伤口看得那么重,有时候,它反而能让你出彩。
  
  英若诚的游戏
  著名表演艺术家英若诚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生长在一个大家庭中,每次吃饭都是几十个人坐在大餐厅中。有一次他突发奇想,决定跟大家开个玩笑。吃饭前,他把自己藏在饭厅一个不被注意的柜子里,想等到大家遍寻不着时再跳出来。让小英若诚大为尴尬的是,大家丝毫没有注意到他的缺席。酒足饭饱,大家离去他才蔫蔫地走出来吃了些残汤剩菜。自那以后,他就告诉自己:永远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则就会大失所望。
  
  丑陋的声音
  一个日本女孩,从小嗓音就很沙哑,同龄人都因为她“沙哑的声音”而不愿和她交朋友。但是这个女孩从来没有因此而郁郁寡欢,她一直积极而快乐地寻找着每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终于有一天,她争取到一个参加社团演出的机会。那天,日本著名的漫画家藤子不二雄恰好观看了女孩出演的话剧。女孩特异的嗓音立刻将他深深地吸引住了,因为此刻他正在为筹拍的卡通片《机器猫》中的主人公物色一名配音演员,而这位有着沙哑声音的女孩让他如获至宝。女孩果然不负众望,她独特的声音伴着卡通片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世界各地。她最终成为家喻户晓,乃至孩童们争相模仿的天才配音演员。女孩用自己“丑陋的声音”,不仅征服了世界,更让人们看到了希望的力量。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没有永远被定格的“缺陷”,只要不放弃希望,就不会失去成为胜利者的机会。
  
  最难的学问
  一位年轻人兴冲冲地向他的老师讲述自己的出游经历:“最近,我在喜马拉雅遇见一位睿智的老人,他能看到不可预测的未来,还把自己的这套绝学传授给了弟子。先生,您也懂这个吗?我真想学。”“每个人都懂呀,”老人平静地说,“真正困难的学问不是这个。”“那是什么?”年轻人不解,“先生,还有比未卜先知更高深的学问?”“飞翔的鸟儿,葱郁的林木,人人都能张眼即见,但你看得见自己的睫毛吗?它可是就在你的眼前啊。所以,我要教给弟子的,不是让他们预见朦胧的未来,而是看清鲜活的现在。”
  
  心灵的黑夜
  一名年长博学的拉比曾询问他的弟子,你们怎么分辨得出当黑夜过去的时候,就是黎明到来的时候呢?“也许是,当你在远处看见一只动物,然后能分辨得出它是一只绵羊还是一只猎狗。”一个弟子自告奋勇的说。“不是这样的。”拉比回复到。“是不是当你在远处看着一棵树,然后能分辨得出那是一棵无花果树还是一棵桃树?”另一名弟子说道。“也不对。”拉比再次否认。“那么,是什么时候呢?”弟子们迫不及待地追问。“当你看着任何一个人的脸,然后把这个人看作是你的兄弟姐妹。如果你不能看到这一点,那么你的心灵就仍然是黑夜。”
  
  把位置放在最低处
  1775年6月,抗英战斗爆发后几星期,在费城召开的大陆会议上,乔治·华盛顿被提名为大陆军总司令的候选人,并获大陆会议投票通过。然而,华盛顿是怎样面对“提名”的呢?当时年仅34岁的华盛顿“眼睛闪烁着泪光”,对人们说了这样一句话:“这将成为我的声誉日益下降的开始。”华盛顿在获得提名后,并没有陶醉在荣誉中,相反,考虑到的是能力是否具备,并且不介意别人在背后议论,指指点点等。这就对他以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有这些,都为他后来荣任美国第一届总统奠定了坚实的人格基础。
  
  橡树和芦苇
  一天夜里,一场可怕的风暴刮过森林。许多树被吹倒了,到处是树枝。一棵长在河边的橡树被刮倒在水里,顺流而下。橡树在河中漂流的时候,发现两岸依然长满芦苇,觉得很奇怪。“你们是怎么设法活下来的?”橡树问道,“你们看上去那么纤细而脆弱,而我,一棵大树,却快要死了。”“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芦苇细声细气的说,“你和风暴进行搏斗,所以你被摧毁了。我们为它让路,对最轻微的风也屈身相让,所以我们得救了。”

别太看重伤口
目录

  •  / 李商隐
  •  / 鲁 迅
  •  / 李广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