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5520

  

树洞

◇ 黄 钰

  一棵树伫立在那里,真像一个孤独的旅人。它仁厚、挺拔、悲悯、傲骨,因为它的根脉是人们脚下丰饶的土地。老家背后的那棵老榕树,粗糙的有些沧桑,高耸的树干上有两个直径土碗大小的洞,它能够通往树的魂。每每我凝视它,对它倾诉的时候,它好像很兴奋,周围都淡淡地发出了灵光,并微微颤动。我想,也许它真的能懂得人心,依靠它的颤动传达给我吧。
  我的家族是一棵树,从黄帝至今,几千年繁衍不息。据说幼小的树是没有树洞的,因为它太年轻,不能领悟岁月如笙的悠长和心态的沉浮。它生长在族人的心上,我们像对祖先一样在心间供奉着它。它在高远处凝望着生命的轮廓与蹉跎,生命在它眼里,或浩大或无畏或平凡地流逝……它如同圣人一般沉默稳重地盘坐于地,不论风吹雨打,斗转星移。它看过历朝换代的荣辱兴衰,看过自然的博大与无情,看过人世的冷暖悲欢。历史在弹指一挥之间,无不在树的眼中舒卷铺陈。树干上,镌刻着晚辈对祖先虔诚的膜拜,镌刻着含情脉脉的情侣坚贞的誓言,镌刻着邻家小孩为一颗弹珠而争执的狂语。时间的阅历丰富了树的魂,生出了它的心,一颗不是与生俱来的珍贵的心。树有了洞,它便可以呼吸,可以思想,它便更加地睿智和广博了,它不仅读懂了自己,也还努力读懂了人类。
  树没有人类的一切恶习,它绝不会背叛,不会迷茫,不会把自己的伤痛转移给其他同伴。它悟透了人世的冷暖和变幻,看清了人的虚荣和善良,在心灵的沉寂中寻找到了它应该坚守的天空。树的叹息是沉重的,它永远生着一颗悲天悯人的心。洪灾来临,地震来临,飓风来临,吞没了树所在的村庄和农田,惶恐的人群四处逃散,树无奈地自责,它只有努力生长着,试图为村民提供一个暂时栖息的地方。然而,树一次又一次叹息了……我想着,我祖先的魂儿到哪里去了?我的回答很坚定,它们一定是被吸附到了树洞里。一个又一个轻飘飘无所适从的魂灵,被树摇曳的虬枝密叶招致树洞中。它们在时间里,在树的心里聚集,探讨着自己漫长的过去。树洞里传出了欢笑与哭泣,传出了悔恨和自豪。
  树在时间里越来越充满灵气,远远放眼看去,高大的树容纳的内涵让人沉醉。看过它的人都以为这是一棵特别的树,村民们在树下抽着自制的卷烟,眯着眼开着玩笑说这可能是一棵成精的树。树枝上挂满了人们求来的符,有为外出男人求平安的,有为儿女未来祈福的,树下总是一番火热场景,年复一年,从未改变。
  祖先们在那里,团聚、缅怀、喜极、哭泣,读懂深深浅浅的人生。夜晚,那些已将自我沉淀,领悟反省的祖先,摇晃着从树洞里飘到了树的顶端,风一吹,树枝将他们送到了一个风雨飘摇的世界,让他们去寻找新的生活,去做崭新的自己。
  也许,树洞里住着的嗓门最大的,最爱发脾气的人就是我的爷爷;也许,树洞里住着的最善良的,最伟岸的人也是我的爷爷。他一定不会寂寞,那么多我的祖祖辈辈在里面,唠嗑着家常,或者风风火火,或者云淡天清。
  我抚摸着眼前的树,倍感亲切。一粒鹅黄的琥珀滴落下来,挂在树干的褶皱里,晶莹而美丽。树洞顿时喧嚣起来,一个个魂儿争先恐后地去采摘,伸着一条条铁臂,瞪着一只只笑眼的模样,温馨而滑稽,像一部神话。
  
  学校:重庆市万州二中
  导师:黄沙
  
  点评:本文围绕树和树洞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在作者的笔下,树因为有了洞而有了思想和灵魂,它能读懂人类,并且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作者想象瑰丽奇特,“祖先的灵魂在树洞里”,这不正暗示着树是人类灵魂的皈依吗?“树在时间里越来越充满灵气”,而作者却用充满灵气的笔让这灵气加深、扩散。(飘絮)

树洞
目录

  •  / 李商隐
  •  / 鲁 迅
  •  / 李广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