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10期 ID: 141854

[ 常登美 文选 ]   

心向大海 收获大爱

◇ 常登美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的艺术》一书中认为,“教育的艺术在于能激发出学生心灵的感情,而且这种工作做得愈细致,愈有感情,从孩子心灵深处涌出的力量便愈大。”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特级教师王栋生说,“中国知识分子有三缺:独立的人格,鲜明的个性,特有的风格。”人的尊严全在于思想,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嘴说自己的话。如果能这样做,你就为学生树立了好的榜样。语文课堂就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展示台。拥有五心,才能成为五星级语文老师。
  一.智心
  知识繁杂、零散无序是语文学科的一大特点,如果不对它们作科学的整合,学生将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严重影响能力的发展。为此,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要做才智型的老师。我们应重视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使“始繁者终必简,始晦者终必明,始乱者终必整,始艰者终必流丽明快”(袁宏道语)。心理学研究指出,唯有结构才具有最强的迁移性,学生在知识网络中学习课文,思维宽阔,不仅利于“接纳”新知识,所学的知识也容易转化为能力。
  现在的中学生普遍有崇拜名人明星的心理趋向,语文老师也应抓住这个机会,使自己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在人格、才学和思想等方面给学生以智慧的导引。教师除了在自己的专业学科方面给学生以丰富的内涵形象外,还要广泛涉猎自己的专业之外的知识和经验并为教学所用,同时要参加其他社会活动,在学生心目中形成良好的智慧形象,从而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强烈的接近欲望,并在这种心理机智下获得人生的教益和思维的灵感。
  教师应富有机智。语文是一门最富有智性的学科,其指向往往是多义的,加上学生层次的参差,随机生成的问题往往是层见叠出的。因此,对施教者而言,往往需要比较多的教学机智,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在课堂上立即作出结论,或引学生课外探究;或明确处理;或就事论事,或生发开去。
  二.爱美之心
  文质兼美的语文教科书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思想境界的美;爱国主义精神的美;艺术形象的的美;文章结构的美;风格情调的美;语言形式的美等等。异彩纷呈,美不胜收。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是贯穿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美好的仪表,服饰整洁美观,性情温和,举止文雅,精神饱满,给人健康美好的感觉,这些充满美感的形象能给学生带来美好的情绪和心境。一直以来,老师的外在形象总给人感觉——除了简洁清爽就是干净朴素。虽然我们教育孩子们要注重“内在美”,可谁不向往“内外都美”呢?真的,“内外都美”也是能推动我们的教学的!首先,教师亮丽的外表能给教师自己带来自信和好心情。正如某理发店的广告语:好发型,天天好心情。其次,教师亮丽的外表能给学生带来新鲜和美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一身符合身份、清新自然、青春亮丽的打扮加上自信灿烂的笑容、乐观向上的精神、渊博的知识、无私的关爱,哪能不造就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呢?
  三.拥有爱心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艾青的名句道出了我对教育事业的独特情怀。爱心人格,指的是要具有同情之心、关爱之心,对国家民族人民乃至整个人类、自然、对历史、未来,有着深沉的崇拜之情,热爱之心、关照之意,并以此来影响和塑造学生跳出狭隘的“自我”圈子,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才可能使学生具有纯正的理念和精神境界。
  大爱无声铸师魂,在教师这片原野上,是爱点燃了前行的灯盏,是爱照亮了学生的心灵,是爱延续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师德师魂的崇高与伟大。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时刻铭记着:大爱无声,爱心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
  四.年轻而宽容的心
  魅力是具有类似性和邻近性的,具有审美影响。教育是了解人、理解人、培育人的一门学科,它需要心灵的沟通,思想的交流。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要他们接受教师的引导或指导,不能强加,也不能硬性牵拉,最切实的办法是教师自身要努力防止因年龄老化而引起的知识结构的陈旧、思维方式的死板,个性心态的腐朽甚至扭曲,要以开朗的个性,鲜活的思想,明快的语言,纯洁的心理吸引和感召学生。
  现在的学生喜欢周杰伦的歌词。对此我并没有否定和批判,而是因势利导利用周杰伦的歌词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鉴赏古典诗词。周杰伦的歌词,其中确实潜藏着几分传统文化的“基因”:《菊花台》中的“花已向晚,飘落了灿烂”,与宋祁的“且向花间留晚照”相合。而《青花瓷》中的“帘外芭蕉惹骤雨”,也与杜牧的“听夜雨冷滴芭蕉”意境相像。于丹就曾经提到过周杰伦:“我喜欢周杰伦。在用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影响孩子方面,周杰伦和方文山,在某种意义上,跟我做的事情是殊途同归的。”
  和学生做朋友并不是一句口号,要真正的去了解现在的年轻人在想什么,他们想要什么,最重要的还要和他们平等地进行沟通、交流。使自己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和学生保持零距离接触,这种接触会让教学变得轻松、愉快且富有意义。
  五.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心
  魏书生说得好:“把自己平凡的工作当作宏伟的世界去研究,你就会发现无穷的乐趣。”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宽阔无边;大地拥抱每一寸土地,不论其贫富,所以大地广袤无垠;海洋接纳每一条河流,不论其大小,所以海洋广阔无边。教师要有天空、大地、海洋一样广阔的胸怀,才能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要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就要求教师的教学不拘泥于教本,要广征博引,“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才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信息,引导学生吸纳和辨别各种异质文化,讲文学不必只局限在文学的殿堂。作为语文老师,仅仅追求教学艺术,教学风格是远远不够的,更要追求一种教学精神。
  生活的外延就是语文的外延,在教学教研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扩大自己人生旅途的领域,精心构筑语文生活外延的罗马大道。通过语文化的生活,生活化的语文,让学生有一种凭借语言的张力而遨游语文天空的本领。在课堂上,可以听到学生青春成长的动人的拔节声响,在课外,可以看到自己的习惯、爱好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学生生命的成长与我生命的成熟同步拓展升华。
  
  常登美,教师,现居湖南株洲。

心向大海 收获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