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10期 ID: 141829

[ 胡春燕 文选 ]   

《天上的街市》问题教学及评析

◇ 胡春燕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杨振宁博士比较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的最大区别,做出这样的评价:“中国学生不善提问题、不愿提问题。”这些观点促使我钻研语文课堂的问题教学。十几年来,我以“提问”为突破口,力争实现“三性”(自主性、愉悦性和实效性)语文课堂。
  《天上的街市》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奇思妙想单元的一首诗歌,下面是笔者结合此案例对问题教学、“三性”语文教学所做的反思:
  一.创设课堂体验情境,设置教学悬念,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出示圆形纸板,“你觉得它像什么?”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
  生1:像月饼。
  生2:像盘子。
  生3:像山楂片。(生开心地笑)
  ……
  笔者屏幕上投出:“想像?联想?”学生思考片刻,似有所悟,七嘴八舌说出“联想”,我适时点拨:联想就是由甲事物想到与它相似、相关的乙事物。
  笔者又抛出学生更感兴趣的问题:你们想想30年后的汽车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举手踊跃,纷纷回答:汽车不再需要人来驾驶;汽车会是蛋形的,承载的重力大;汽车可以在天上飞;汽车不再需要汽油作为能量,而用太阳能……我适时肯定(否则一节课也不够孩子们说),看来现在能源太贵,大家有同感。教师引导:刚才同学们在原有汽车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创造,想出了新汽车的形象,这样一种心理活动,叫……学生齐答:想像(孩子们不等我说完)。我进行知识梳理:通俗一点说,联想是由此及彼,而想像是无中生有。于是,我不失时机的引课题——著名作家郭沫若又是如何借助联想和想像描绘出《天上的街市》的呢?(过渡到诗歌的学习)
  评析:通过设计“尝试猜想”这个环节,形成课堂体验的情境,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联想和想像这两个容易混淆的理论问题,就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很容易地被学生所理解,本诗的学习重点也得到突破,这样的问题学生不但“乐于思考”,而且也“便于思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了课堂的愉悦性。
  二.设计学生与师生分享画面的问题,使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个性感悟诗歌
  投影显示问题:“用心聆听,把你‘看到’的画面准备与大家分享。”
  笔者配乐朗读诗歌,之前先设置情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假如你就是诗人,站在一个空阔的远郊的野外,周围一片黑暗。请感受画面,插上想像的翅膀,还原诗歌内容。
  学生的感悟很有个性:
  生1:我看到牛郎织女正在银河两岸悠闲自在地散步。
  生2:我看到了天街两边摆着很多我平常看不到的奇珍异宝。
  教师追问:很多珍宝,能给我们列举几种吗?
  生2:街市上有吃了使人长生不老的仙草,有马良的神笔,有和氏璧……
  生3:我觉得归晓琴说得不对,诗中说:“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生朗读诗歌证明自己的判断)而和氏璧传说有。
  师引导:孙彬同学善于根据文本发现同学理解上的偏差,并敢于质疑,非常好。那你想到的珍宝是什么呢?
  生3:街市上卖猪八戒没吃够的人参果,还有孙悟空偷吃过的那种蟠桃……(得到肯定并有机会与大家分享,显得异常兴奋)
  生4:我觉得街市很美丽,我很想去亲眼看看(神情很向往的样子)。
  师追问:老师发现,你与我们分享时用了两个“很”,你能发挥想象,说说你心中的街市怎样的美丽?
  生4:街市是用鲜花铺成的,街市上玉树琼枝,挂满五颜六色的灯笼。
  生5:街市上空各种仙鸟飞来飞去。
  ……
  评析:“分享画面”这个环节,学生要用心聆听,还原画面,不但锻炼了学生听、说的能力,还要与大家分享画面,既要源于诗歌,又要高于诗歌,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诗的内容,还锻炼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敏捷性,课堂上自主性、愉悦性和实效性都得到体现。
  三.以问题为中心,进行自主提问,独立构建新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过渡:学习应该是一个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出示投影:每个人提出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每个学生在书上自主提出一个问题,并在眉批处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很沉浸的学习过程,需要时间,教师小声地与学生商讨,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帮助学生疏通思考中堵塞之处。
  评析:“设惑解惑”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尝试先解决问题,实现了“问题教学法”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理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在语文学习中显得非常重要,而要学生解决问题,就要开动脑筋,自圆其说,这就是学习的真正意义。课堂上让学生提问,就如同让学生自己练习“游泳”,否则,即使教师的示范再标准,也不起根本性的作用,学生不“下水”就永远不会“游泳”。让学生自主提问能真正实现课堂的自主性。
  四、通过“头脑风暴”式的小组问题讨论与全班协作,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促使课堂教学最高潮的出现
  教师过渡:与大家分享自己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成果,一定会让你有成就感,甚至有豁然开朗的顿悟。请与小组同学交流,大家互相纠正、补充,达成共识。
  投影出示:小组交流并选出一个本组认为最有价值或还未解决的问题,推选各组发言代表及候补发言选手,记录员一名,准备全班交流。
  四人一组交流,小组合作尝试解决困惑,同学们开展了热烈的讨论,集思广益,收集了同学的发言,并将它们一一罗列在纸上。教室里一片研讨氛围。我抓住时机地对各合作小组进行指导,指出个别小组存在的讨论不深入的问题,要求这些小组一定要从多方面考虑周全。最后小组派代表交流。
  六个小组提出的问题有:①作者既然已经把街灯比作明星,为什么又把明星比作街灯?②在第二节中作者为什么连用两个“定然”?③为什么写牛郎织女,为什么今天不是七夕牛郎和织女还可以见面?他们还在闲游?④作者为什么虚构这样一个并不存在的天上的街市呢?⑤作者写流星为什么要用“朵”?
  在大家热情地讨论交流过程中,曾经有过短暂的思路不畅的僵滞,但很快地在教师指导下,经过全班学生的努力,学生的探究终于“柳暗花明”并且最终达成了一致的共识。学生们个个欣喜异常,学生合作探究积极性很高,讨论非常热烈。
  评析:设计“合作探究”这个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能锻炼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能力。与小组同学合作,确定小组交流的问题,学生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小组代表交流时,教师适时点拨,只起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而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他们享受着构建新知的乐趣。这样的课堂自主性、愉悦性和实效性都得到了实现。
  五、朗读诗歌,完成节拍和重读的划分,挑战自我,力争在朗读大赛中脱颖而出,促进课堂最高潮的实现。
  出示投影:请把每句诗划分为三个节拍,并在需要重读的词下面加“●”,然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朗读。
  教师请学生朗读并予以点拨。
  出示投影:“挑战自我”环节:假如园区十中要开一个诗歌朗诵会,每班推选一名选手,请在各小组先预选,选出的同学再在班级决赛。
  题目:朗诵《天上的街市》中你最喜欢的一节。
  评分标准:
  1.注意节奏,要读得柔和、舒缓。
  2.把握重音,能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读出情感,能传达出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朱自清在《朗诵与诗》中指出“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教师对朗读的基调、语气、语调、停顿等做提示,进行有效的指导。
  根据初一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笔者设计“挑战自我”环节,学生朗读的热情高涨,纷纷练习自己喜欢的一节,并在小组交流,然后互评,每组确定预赛人选。
  最后,6名预选代表同时到讲台前,分别展示,其他同学纷纷发表评论,从朗读注意的四个方面评点,最后学生举手表决,确定参赛学校决赛同学,课堂达到高潮。
  评析:好的诗歌应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美读,让语文课回归传统,让语文课更有滋有味。传统的语文教学尤其重视朗读和背诵,因为朗读和背诵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习得,是学习规范、优美的书面语言的必由之路。“疯狂英语”之所以效果显著,不外乎就是痴迷地说,投入地喊,在激情中积累句子、培养语感。对朗读的有效指导,效果也很好。
  
  胡春燕,教师,现居江苏苏州。

《天上的街市》问题教学及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