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10期 ID: 141777

[ 王英霞 文选 ]   

初中诗歌教学之我见

◇ 王英霞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特点是高度凝练、短小精悍,富有形象性和自由、大胆的想象,撷取生活中最强、最深邃的片段,用尽可能短小的篇幅,最少、最精确、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虽字数并不多,但往往蕴含深广。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教学中指出:“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如何在教学中把握和处理这种文学体裁是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下面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诗歌阅读的方法,诗歌教学应重点围绕吟咏诵读、赏析品味、联系生活、联想想象等几个方面进行品析和鉴赏。
  吟咏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诗歌教学中更应该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语感,读出意味。朗读的方法很多,可以采取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读。可默读、可朗读,可个别读、小组读、齐读,可划节奏读,可配乐朗读,可范读,可竞赛读,可背读等。朗读的形式一定要灵活多变,这样更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热情。
  赏析品味。诗歌的语言简练、内涵丰富、意蕴深远,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品析,体会语言的深刻内涵,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歌讲究炼字,我们在学习中一定要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析和体味,体会关键词的深刻含义,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联系生活。生活即语文,在赏析诗歌时,可以借助个人的生活体验去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体验,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如在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时,可以让学生从诗作的写作背景去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生活体验领悟诗歌阐释的人生哲理,树立坚定乐观的人生态度。首先让学生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这两句的深刻含义。诗人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即当生活欺骗了你的时候,不要心急,不要悲伤,苦恼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应永保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要善待生活,善待人生。然后让学生仿照诗作第一节中作者的思路,假如生活再次欺骗了你,我们不要怎样,应该怎样,坚信什么?结合自身的认识和体会说一说、写一写,表达读诗后的心灵感悟,写出对诗人的回应。运用这种仿写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的语言,加深对人生的思考,训练学生的迁移能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联想想象。在鉴赏诗歌的多种手段中,联想想象是最主要的方法。魏晋南北朝时代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神思》中就已经明确提出了“想象”这一论题。想象是诗歌的翅膀,也是诗人写诗最重要的道具,欣赏诗歌一定要通过想象去把握诗歌的意象,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联想想象的特点和优势,重视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启发和引领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去丰富、补充作品中的情感和内容,深层次地理解诗意,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中深邃的意境与丰富的形象。如学习《天上的街市》一诗,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里的想象世界,可以允许学生做合理的补充和发挥,目的是重现或再造诗中的景象与事物,加深学生感受,培养其联想、想象能力。在深入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仿照示例,发挥联想和想象,续写下边的句子。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迎春花开放了……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发挥联想、想象续写句子,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诗歌正是因为有了联想与想象,才使得创作者与鉴赏者能够“视通万里”、“心骛八极”,实现审美愉悦与精神熏陶,所以在赏析诗歌时,一定要插上想象的翅膀,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将诗歌的内容还原、扩展、升华,以达到读懂、读通、理解、超越的目的。
  诗歌阅读教学的形式灵活,方法多样,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离不开反复诵读、品味揣摩、联系生活和联想想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语文诗歌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领会作品内涵,品味语言文字,感悟社会人生,提升情感境界。
  
  王英霞,教师,现居辽宁抚顺。

初中诗歌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