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10期 ID: 141778

  

让学生的背诵水到渠成

◇ 王丽华 赵文杨

  文言文的背诵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在背诵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并体会我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在教学中指导背诵技巧固然是一个办法,但是我发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文言文,让背诵水到渠成,效果可能更好!
  一.还原场景,模仿古人直接交谈让记忆水到渠成
  初中阶段有一部分文言文,人物对话比较多,内容丰富、对话精彩。教学中我还原当时场景,让人物运用古语交谈,然后再让学生改成现代汉语交谈,让学生在交谈中体会文言文的妙处,在现代语的交谈中理解意思。比如,学习《为学》一课时,我首先扮演贫僧,走到一生跟前,对他说:“吾欲之南海,何如?”学生开始有些愣,然后赶紧看书:“子何恃而往?”我赶紧说:“吾一瓶一钵足矣。”“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学生也不甘示弱,不仅说的有了语气表情而且还有了动作。接着,我又改成了现代汉语,走到一个学生跟前:“我想要去南海,怎么样?”学生看了看书,然后摆出了一副瞧不起的神情,还有些不好意思的对我说:“你凭什么去?”“我凭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这样一来,学生有了兴趣。两人一组,说的有滋有味,一会儿古人,一会儿今人,不大一会儿,就全都不看书了,直接对话,原文和译文全都背诵的流利顺畅。
  二.创设语言环境,让课堂成为运用文言文的场地
  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背诵文言文成为头疼的事情,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语言环境。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在恰当的时候引用或活用课文中的句子,并且让学生也来上几句,来创设运用文言文的环境。比如,在学习《舜发于畎亩之中》时,一个学生因为上节课受到了批评,精神不振,知道了原因后,我就对他说:“此乃上天将要降临大的责任给你啊。君可知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乎?”然后我又面对全班学生说:“汝等要经受住上天考验,苦己之心志,劳己之筋骨,饿己之体肤,空乏之己身,乱己之所为,区区一介批评,不应郁闷,而须知耻而后勇也!”说后,学生大笑,还不停的学说,最后这几句话被学生用熟了也记住了。再比如,给学生讲评作文时,有的学生描写了一段旅游场景的段落,我就问学生,此段文字,恰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篇文言文中的句子来表达呢?有的学生就立刻想到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平时读到相应的景物描写,学生就立刻说到可以用《岳阳楼记》中“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概括。课堂中,有的学生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就鼓励他们用文言句子把自己的心情说出来,有的就说:“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创设语言环境,把文言文的学习背诵也牵引到了其他课堂的学习,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模仿写作小短文,让推敲文言词语成为乐趣
  古人所写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讲究推敲,讲究精练,文简意丰。让学生模仿着写几句话或一段话,学生就会看课文,推敲这个词在古代应该怎么说,记忆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比如在学习了《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让学生仿照文章也记录一件小事。学生们研读课文,互相商量,和我交流,其中有一名同学最后这样记录了周日和母亲逛街的事情:
  “公元二零零九年九月六日,午间,天高气爽,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遂携母欣然起行,南向而去。时街市车如潮,人如织!与母相与步于商市之内,往返于华服之间,终购得一裤一袜,乃归!”
  学生在这段文字里,用到了此文中的“遂”、“相与”、“欣然起行”,用到了以前学过的很多文言词语,比如“携”、“乃”、“时””、“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等,既将刚学过的词语自然背会,还复习了以前的词语,学生们兴趣高涨,下课了还意犹未尽。再比如仿《陋室铭》《爱莲说》中的句式,写自己的生活……如此模仿写作,必会受到熏陶,从而逐渐养成推敲词句的好习惯,巩固了记忆。
  总之,学习文言文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身为语文老师,要和学生一起,灵动的学习文言文,在培养语文素养、提高各项能力的同时,又要让学生的背诵不再成为难题。
  
  王丽华,赵文杨,教师,现居河北丰宁。

让学生的背诵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