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10期 ID: 141782

[ 张丽娜 文选 ]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 张丽娜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得当,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并激发出他们的最大潜力,从而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利用多媒体,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语言、文字、声音、图象等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运用多媒体的这一特性,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使得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的过程中语言文字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技术,就能帮助他们走出误区,解除抽象思维模式、解除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扰,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如在教学杜牧《山行》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笔下深秋时节的美丽景色,激发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兴趣。我设计制作了能体现这个内容的课件,并配上背景音乐。刚开始上课,我就先放一些幻灯片,呈现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在古风古韵的音乐声中,我诵读了全诗,很大程度上激起了孩子学习的热情,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在理解诗意时,演示了事先准备的课件。当红红的枫叶缓缓飘落的画面出现时,学生眼神中透露出异彩,不但对诗意的理解了然于心,而且感情也得到了升华。
  二.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1.利用网络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网络的互动性使学习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发送者,为学生的自悟提供了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提炼出重点问题研读,而后进行网上交流。感悟是学生深入理解语文课文的重要环节,也是测试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内容的重要标准。如果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仅仅停留在表面,那这种感悟是肤浅的,不完全的。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安排学习的方式和内容,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写作乐趣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的作文写作中,不难发现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写作文时总是眉头紧皱,迟迟不下笔,即使写了也是只言片语,无话可说。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我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在有声大课堂里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发挥情感功能,调动学生主动性
  叶老说:“写东西,全都是有所为,如果无所为,就不会有写东西这回事。”仔细一想,的确如此,文章是能够抒发情感的,带着欲望去写作会带给学生很大的乐趣,作为教师就要不断的激发他们写的欲望,运用多媒体带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他们的灵感,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例如利用多媒体呈现事物瞬间静止的特征,为学生细致地观察形成鲜明的表象,开拓广阔的领域,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其实我们不难发现作文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只要我们耐心的去体会,发挥最大的情感功能,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发散思维,导引创新
  1.发散思维,提高效率
  (1)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听和看的能力,在多媒体的帮助下,通过幻灯片的引导,让学生深深的被幻灯片上的景物所吸引,长时间下来,他们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2)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并且给学生们带来了很多新鲜的感受,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让学生体会到了快乐。
  (3)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创新,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找出学习方法,实现课内外的学生之间的沟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课外延伸,引导创新
  思维活动是智力的核心。指导学生主动发散思维,重视实践活动与思维训练的密切联系。课堂中的教学对于我们来讲还是有很大限制的,为了达到一定的课堂效果,延伸他们的知识面,我们通过多媒体做些课外延伸是必不可少的。在多媒体的作用下,激发学生情感,引导他们不断的创新,启迪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进行多种尝试,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质,让语文课堂延伸到课外,扩宽了他们的知识。从而提高发展思维的目的性、自觉性,保证发散思维的速度和效果。
  多媒体技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理想的环境,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场所,从而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
  
  张丽娜,教师,现居浙江台州。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