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10期 ID: 141838

[ 潘海燕 文选 ]   

打造高效的高三语文复习课堂

◇ 潘海燕

  一节高效课,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打造高效的高三语文复习课堂,除了课前的有效准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求真务实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认真反思,敢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打破高三语文复习的“低效论”、“无效论”,实现“高效”!
  第一、打造高效的语文复习课堂,必须进行有效的备课
  备好复习课不是单纯地做题目、写教案,而必须备考纲、备考点、备方法、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理解考纲,仔细琢磨考点中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复习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以复习课中较多的习题评讲课为例。
  一.备内容。低效的讲评课,往往是教师不分轻重,面面俱到。要达到高效,讲评必须讲在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上,要具有导向性,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在备课时应根据试卷批改的情况,仔细分析研究,将课上的主要精力、时间集中到存在问题最突出、最主要的内容上来,为学生解惑、释疑,引导学生探究。
  二.备学生。根据学生测试情况,讲解问题要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讲解要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找出学生答题出现失误的“关节”点,透彻分析、解疑纠错,防止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这就要求教师找出学生在理解题目、规律上存在的问题,在思维方式、方法上存在的缺陷,这样讲评才会击中要害。另外,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要找得准,敲得狠,如答题的习惯、态度、时间安排等。
  三.备方法。教师不但要备自己的教法,更要备学生的学法,要让学生学会解题的步骤和方法,在以后的答题中灵活运用。
  第二、打造高效的语文复习课堂,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激发和引导人们从思想和意志上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很多学生对复习课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复习不是学习新知,亦不如基础年级时学习课文那般有趣。这样的认识,势必会让课堂乏味、枯燥,而导致复习效率的低下。
  那么,高三的语文复习课堂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老师要恰当地对学生运用“激”的艺术。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的求知欲是强烈的,但如果老师不去激发,它也只是“奔腾在地底下的岩浆”。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它才会变成学生学习的“发动机”。如很多同学认为,字音的复习最是无趣。课堂上,我设计了一个含有大量形近字和多音字语段来让学生朗读,由于学生未能掌握这些字的意义和读音,结果同一个语段不同的学生闹了不同的笑话。在学生的惊讶中,我进行了正确的朗读,他们就又新鲜又兴奋。学生的情绪一上来,我再顺势一激:如果读不准字音,在生活中是要闹笑话的。这样,接下来的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就很自觉,而且意兴盎然。
  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学生总是喜欢表现自己,尤其是喜欢表现自己强出老师的地方。如果能在课堂上当众指出老师的知识错误,他们就会对学习充满自信,并对学习投入更大的热情。如上成语辨析课时,因成语太多,课堂很容易流于单调和枯燥。在讲课时故意错误地使用成语,这时学生就会特别兴奋,他们往往会在善意的欢笑声后指出老师的错误,然后自动查阅资料工具书,引经据典说出其正确的用法。这样,沉闷的气氛就变得活泛了,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当然,如果学生没能及时看出我的错误,那就又要灵活处理了。
  三.激发学生的思辨欲
  单纯地讲解语法修辞知识都是很枯燥的,有时讲得过于详细,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怎么办呢?让学生造句。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常在恰当的时机,让学生以班上的同学为对象造句,当然,内容要健康、积极,对学生有教育、激励作用。这样一来活跃了课堂气氛,二是把教书和育人结合了起来,三是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亲切和被欣赏的愉悦。这样,学生就会真正地融入课堂,本来单调乏味的语文复习,就会变得充实而又愉快了,高效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第三、打造高效的语文复习课堂,课堂教学必须落到实处
  当前课堂教学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惟美主义,更有甚者出现一些课堂“作秀”。到了高三的复习课,如果还是以形式的虚花样为主,那必然会影响复习质量。我非常赞同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的观点,她认为,高效课堂应该做到平实、真实、丰实、扎实,这“四实”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志。
  
  潘海燕,教师,现居江苏启东。

打造高效的高三语文复习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