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批判性,就是指在具体的思维过程中,能够在多方向、多角度、多途径地思考问题的基础上,改变习惯思路,摆脱思维常规,不迷信,不盲从,有主见,弃旧图新,超越已知,能寻求并最终得出对事物的崭新的超凡脱俗的认识。一句话,就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当然,作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强调“思维的批判性”,只是提倡对已知或未知事物进行超越一般的思考和实践,并非提倡进行不合常规、不合常理的胡思乱想。恰恰相反,思维的批判性更加强调符合生活的真实,合乎事物的逻辑,强调在全面考虑的基础上打破常规。
而作文中强调“思维的批判性”,则是指以不同于一般人的思维方式,或新其立意(包括反弹琵琶),或变换手法,或奇思异想。总之,打破常规,不同凡响,超越一般,令人耳目一新,是“思维的批判性”在作文中的具体效果。
打破常规,进行思考,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这是我们在写作中运用“思维的批判性”的基本原则。作文时,不妨从以下一些方面来着手。
1.审题立意,力争出人意料
打破惯性思维,选择与众不同的观点,立出新意。例如写作“选择”这篇作文,一般都会写选择朋友、选择物品等等,我们则可以别开生面:选择坚强,选择创造等等。又如,1998年高考作文《坚韧——我追求的品格》,一位考生写了自己家庭的不幸,父母要离异,无论这位考生怎样哀求也挽回不了,所以这位考生立志要以优异的成绩和坚韧的品格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存在,以此来挽救破碎的家庭。他这样写道:
九年来,我一直恪守着诺言,班里学习第一的位置唯我独占。今天,我坐在考场中答卷,不禁有一个美好愿望,那就是,用我的坚韧把离开九年的爸爸再拉回到我和妈妈的身边,我们的家还能像以前那么温馨。
这个考生想得多好!一般考生顶多写到用自己的坚韧承受家庭的不幸,而这位考生却写出另一种境界:要用自己的坚韧重现家庭的幸福,要把离开了的爸爸重新再拉回到家里来。
大家如果写这个标题“我满了十八岁”,一般都写到:我满了十八岁,是一个成年人了,我有权利享受到成年人应该享受到的一些待遇和一些特权。可是,如果我们再想想,也许就会有新的发现:是的,我满了十八岁,除了应该享受到一些应有的权利外,还要尽到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因为,我已经是一个成年人,我对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担负着一定的责任。同学们,如果把思考角度换成这样,境界是不是要开阔很多?这样,写作时换个角度,也许就会海阔天空。
2.选材构思,争取不同凡响
大家可能选择的材料,不选;大家想不到的材料,选择;一般的布局谋篇,争取超越;新颖的奇思妙想,特别关注。这就是选材谋篇的“批判性”。
例如,写“老师的笑”这篇作文,我们可以只选择几个关键的有代表性的“笑”的例子:“我”的老师平时从来不笑,一直以来只见他笑过三次——同学成绩有进步,老师笑了;同学在运动会上尽管跑在最后,但却坚持跑完,老师笑了;同学见义勇为,老师又笑了……
再如,一般作文都是平铺直叙,我们打破常规,从结局开始;开头一般平淡无奇,我们却首先设置悬念……例如一篇题为《父亲》的文章这样开头:“父亲哭了。”再接着写道:“父亲从来不哭。但这次为什么哭了呢?”以下再去进行具体叙写——“原来如此”。这样,思维无比开阔,文章也自然十分精彩。
父亲哭了。父亲从来不哭,妈妈生病住院,他不哭;奶奶去世,他也居然不哭。我的印象中,父亲还从来没有哭过。可是,这一次父亲为什么哭了呢?父亲是村里先富起来的典型,是市里的人大代表,是省里的劳动模范,我老是见他笑眯眯的。可是,这一次,父亲为什么哭了呢?
父亲为什么哭了呢?多么吸引读者的问题!不读下去,行吗?
3.语言表达,尽量超越一般
在语言上,也有许多讲究。例如词语的选择,句式的运用,修辞方法的妙用等等。总之,尽可能地使用人家设想不到的表达方式,力争使文章显出与众不同的语言风格。这样,或许就可以在语言表达上取得优势。
例如,1996年的高考作文,某考生更喜欢漫画《给六指作整形手术》,为此他作了十分有力而生动的阐述:
从画面构图来看,与《截错了》相比较,《给六指作整形手术》更简洁。同样揭示出一种社会问题,前者画了三个人物,还有房间、门窗、床桌、器皿等等;后者却只简简单单、明明白白一只手,尽显“删繁就简三秋树”之妙。在画面上,前者又是举牌,又是挥汗,又是错愕,又是呼喊;后者却血无一滴,言无一声,然而,“此时无声胜有声”,无言中令观者震惊,无血处让识者动容。
这位考生运用对比、引用、整句、散句、排比等各种恰当的手法,做到了简明、连贯、得体,表现了相当高超的语言表达水平。读者怎能不震惊,怎能不动容呢?
再请看两个高考作文中的例子:
假如真的可以给我记忆,我便先移植文学家的脑中物质。于是,我便可以看大漠孤烟,江南风物;赏高山流水,小桥人家;览人间万象,百姓生活;遍尝世事沉浮,天地沧桑。我便可以不翻书页,不动笔墨,数秒之内接受那些无穷文史营养。于是,无需时光倒流,我便可走马塞上,看楚汉交兵,金戈铁马;无需程门立雪,便可聆听名师教诲,耳提面命,于是,我也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面对这无言的伤口,我们不仅想到风波亭上的岳武穆、德胜门边的袁督师、菜市口前的六君子,我们还会想到邓拓、吴晗、老舍、彭大将军,想到我们民族首屈一指的人物的历史悲剧!面对这无言的创面,我们不仅想到王安石变法被废弃的奏折、莫高窟内断头的佛像、民族工业残破的厂房,我们还会想到被推倒的古长城、被污染的清江水、被吃掉的教育款……想到我们民族首屈一指的大事的坎坷历程!一只残手,简直就是我们民族一切苦难和艰辛的耻辱碑刻!
写得多好,读这种文章,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
我们知道,现在的高考作文评分,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部分,我们强调语言表达超越一般,重点就是体现文章的个性,显出自己的才气,提高“发展等级”的得分,就像上面这些例子一样。
其实,关于“思维的批判性”的有关原理,并非高深莫测的理论,它恰恰在我们平时作文中经常被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因此,我们要勇于创造,要敢于怀疑,而且不仅仅只是在作文上,更要落实到平时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因为,既关心生活,留心生活,又喜爱读书,善于思考,才是提高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的根本方法。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思维品质就自然会得到提高,作文水平也就自然水涨船高。
罗日明,教师,现居广东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