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苏轼谪居黄州期间创造了独有的黄州东坡文化,本文对黄州东坡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东坡文化 形式
我国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躬耕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自此才有东坡文化跻身中国文坛。东坡文化是苏轼文化的制高点,东坡文化是苏轼谪居黄州期间由苏轼向东坡居士转变的过程中所生发的一种文化。黄州是东坡文化的发祥地,那么黄州东坡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呢?笔者试对此谈谈个人的拙见。
1.东坡在黄州留存于世的诗词文
东坡居黄4年又4个月,他作诗200多首,作词66首,文与小品170多篇,赋3篇,信札280多封。诗以《东坡八首》、《定惠院海棠》二首、《红梅花》为代表;词以《念奴娇》、《水龙吟》为代表;赋以《前赤壁》、《后赤壁》为代表;文与小品以《记承天寺夜游》、《方山子传》为代表;书札以《与朱鄂州书》为代表。
2.东坡在黄州留存于世的书画作品
东坡博采众长,开创“尚意”书风,名列宋代“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首。居黄期间存留于世的书法有《景苏园帖》之集,画有写梅之品。其中书法的代表作有《寒食帖》。
3.东坡在黄州留存于世的饮食
好酒爱食的苏东坡在黄州制作了很多有特色的食品,“东坡肉”、“东坡饼”、“东坡羹”、“东坡鱼”、“东坡蜜酒”等。比如“东坡肉”的来历是这样的:当时黄州猪多肉贱,东坡想出一种吃肉的方法,他戏作《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灶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这就是黄州东坡肉的做法。元丰五年五月,躬耕东坡的苏轼,小有收成,于是自制蜜酒。他在《蜜酒歌》中称赞道:“真珠为浆玉为醴,甘露微浊醍醐清。”如此美味甘露,让人口馋不已。
4.东坡在黄州留存于世的养生之道
东坡的养生之道主要有:一是内丹术,包括静功、斋居;二是外丹术,包括食丹、俭膳、药疗。在日常饮食方面有东坡羹、东坡肉,在药膳方面东坡羹算是一绝。东坡的养生法主要有一用茶漱口保护牙齿,从而有利于消化;二是节饮食,符合现代医学的“食不宜过饱,七八分为宜”和“食不宜过于肥腻”的说法,有利于健康;三是养老法,“软蒸饭,烂煮肉。温美汤,厚毡褥。少饮酒,惺惺宿。缓缓行,双拳曲。虚其心,实其腹。丧其耳,忘其目。久久行,金丹熟。”这一方法很适合老年人。
5.东坡在黄州的遗迹、遗址
东坡在黄州居住四年多的时间,他的足迹踏遍了黄州鄂州大江南北的主要景点。比如黄州城区的定惠院、安国寺、临皋亭、朝天门、承天寺、快哉亭、涵晖楼、栖霞楼、竹楼、赤壁、龙王山、东坡雪堂等,周边县市麻城崎亭、浠水巴河、麻桥、兰溪、清泉寺,黄梅的五祖寺,大冶的磁湖和西塞山,鄂州的西山、樊山等。
6.东坡在黄州生活的一种精神
谪居黄州的苏东坡是如何度过人生的最低谷呢?东坡用他的行为告诉我们,那就是坚毅执着的人生信念,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当他初到黄州时,一家二十几人的生活十分困难,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得到废弃的营地数十亩,东坡躬耕其上,自食其力弥补粮食的不足。东坡用积极热情的态度投入到日常琐事中,从最简单的生活中发现诗意,从而收获快乐。比如东坡爱酒,他自己动手酿制“东坡蜜酒”,从酿酒过程中享受快乐。他总是笑对苦难,比如生病了他也笑,一次他到沙湖相田得疾病,到浠水请名医庞安常诊治。安常耳聋,见面后,东坡就戏弄他说:“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游沙湖》)东坡在黄州谪居四年有余,成就了他的黄州精神。“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溪水尚能西。”(《浣溪沙》)正是东坡黄州精神的写照。
※ 基金项目:黄冈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院级课题‘弘扬东坡文化与促进黄冈旅游经济发展研究’(2010C2011101)阶段性研究成果。
刘红星,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