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玉壶文集》是一本包含书评、序言、研究性论文等多种文体的著作。该文主要探赏了这本文集中收录的有关中国古典诗词的论文以及为其它古诗词著作所写的序言,从而向读者展示本书作者所具有的深厚的古代文化功底。
关键词:韩黎《玉壶文集》 古典诗词
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它别致的封面和古朴的装帧,而是书名《玉壶文集》这几个猷劲有力的大字,我的脑海中不禁想起了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那句千古名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尤其是当我翻开散发出清香的书页、细细拜读之后,我越发相信,这句诗正是本书的作者韩黎——一位在文坛上辛勤耕耘了半辈子的洛阳作家在文学之路上的真实写照。
韩黎先生是洛阳人,曾担任过洛阳地区的卫生局副局长,后调任洛阳文联任主要领导,还主编过文学刊物《牡丹》。可以说,韩黎先生是从人生的中途才正式开始文学创作的,他从一个单纯文学的爱好者成功地转型为一个擅长创写小说、散文、评论和古诗词的多面手,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转变!这不仅与他从小热爱文学有关,更源自他自己的勤奋好学、笔耕不缀。正如他在《我的创作道路与创作体会》中引用李国文先生对他的评价一样,“这是一位执拗的文学追求者”,“我写小说,大多是利用业余时间,晚上,星期六,星期日不看或者少看电视,不串门,晚上十点以后没有睡过觉。可以说我的作品都是挤出来的。有人说这很苦,我觉得很快乐。”凭着这股对文学的执爱和苦中求乐的精神,韩黎先生写出了别开生面的长篇历史小说《金鸡岭》,写出了颇具影响力的中短篇小说集《泪湿青衫袖》,写出了让人击节赞赏的《韩黎诗文选》……当然,韩黎先生在文学上的成就远不止这些,我今天主要谈谈他对中国古代诗词文化的熟稔和他在古诗词创作,特别是在古代格律诗创作方面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赵克耀先生在《历尽沧桑写人生》一文中这样介绍韩黎先生:“先生从小研习国学,对大量历史文化典籍背诵如流,因而深受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这本《玉壶文集》中,大量收录了他关于古诗词创作的宏论。他的两篇为纪念李贺诞辰1200周年而写的文章《李贺诗是如何选词用语的》、《李贺仙境诗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中国古代洛阳籍诗人,有诗鬼之称的李贺的诗歌创作情况的系统分析,详细地阐释了李贺诗对当今古诗词创作在选词用语和为文造境等方面值得借鉴的地方。他的另一篇文章《从诗歌发展谈格律诗创作》,不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格律诗有别于其它诗体的规范和特点,而且通过展现自己在格律诗创作过程中的所遇所思,提出了诗歌创作中应该遵守的原则。这一系列的文章,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值得一再品读。
韩黎先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不仅表现在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深厚造诣上,也表现在他对《洛阳诗词》这本专门为弘扬中华诗词而创立的杂志的关怀上。他在本书中选录了他多次为《洛阳诗词》所撰的“创刊辞”、“一周年回顾”、“十年回顾与展望“等文章,透过这些精短的文字,一个热忱为中国古典诗词发展而摇旗呐喊的老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此外,他对洛阳诗词界人士的鼓励和提携也是值得书写的一面。韩黎先生自己是一个诗词理论家、一个诗歌创作者,也是洛阳诗词界人士共同的朋友。他的诗友遍及各行各业,有语文教师,有国家干部,有长期任职的村长,也有专事养蜂的农村汉子。按理说,韩先生当过地区的干部,又是文联的领导,他是有资格摆摆架子的,可是读了他为这些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诗词写作者所写的序言、书评,真真正正感受到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他对这些诗友,有的只是鼓励的话语,智慧的点拨,委婉的建议。如他给养蜂汉子陈浩祥的《蜂国小品》所写的评论:“这是用文字形式来描写蜂业的专著,短小精悍,耐人寻味,虽不是字字珠玑,篇篇隽永,但语言洗练,文理通畅……蜂蜜甜美,《蜂国小品》甜美,愿更多的读者品尝。”在《漫谈王元君诗词创作》一文中,他这样评价这个当过村长的诗词爱好者:“王元君虽是个农民,尽管没有名气,但他的名气将会随着他的思想解放、奋发进取应运而来。”韩黎先生的这种平民情怀,实在令人敬佩。
我没有与韩黎先生见过面,但我通过《玉壶文集》与他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心灵交流,掩卷沉思之余,我非常赞成韩国平先生在《<韩黎诗文集·散文卷>读札》一文中的观点:“韩黎在文学创作中获得了极大的快乐。试想,老人独坐窗前,望着窗外的悠悠长空,在夕阳的余晖里,品味着远逝的岁月,感叹着沧桑的人生,时而伏案疾书,时而仰首沉思,会心处额首微笑,动情处热泪盈眶,这该是多么美妙的一幅画啊,这该是多么惬意的一种状态啊!”,先生的文字和人格,浑厚悠长,有长者之风,愿与所有读者分享。
洪鸣,杂志编辑,现居湖北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