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9期 ID: 141726

[ 李化普 文选 ]   

让幽默扮靓语文课堂

◇ 李化普

  教学幽默在语文课堂的运用是教师个性智慧的闪烁,是寓教于乐的机智。幽默的语言是教师思想、气质、才学、视野和灵感的结晶。它像一个精灵,能使语言于瞬间闪烁出耀眼多彩的火花,能使学生在开心大笑或会心微笑中领悟教师深刻的意旨。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吸引注意 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被激发出来,教学效果便会相应的增强。我在教学契诃夫的《变色龙》时,小说一开始,作者便以军大衣这件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交代了奥楚蔑洛夫的身份。后面的情节,随着狗主人身份的变化,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奥楚蔑洛夫把它脱了又穿,忽热忽冷。我装作严肃地对同学们说:大家发现没有,我感觉奥楚蔑洛夫感冒了!同学们哈哈大笑,但早已心领神会,纷纷举手发言,指出了奥楚蔑洛夫这里的热而又冷,一脱一穿中的丑恶嘴脸。把他凌弱畏强、狐假虎威、欺下媚上的丑恶心灵,揭示无遗。虽然只是一句幽默的玩笑,却使同学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兴趣大增,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也更加透彻,记忆也更加牢固。
  二.融洽感情 促进沟通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因为良好的开端往往是成功的一半。师生初次接触彼此陌生,教师几句幽默的开场白便能调节这种紧张的气氛。如我在给七年级新生作自我介绍时说:在下姓李,“黑旋风李逵”的李,性格直爽,喜运动,好交友,真诚希望和在座的所有同学都能成为好朋友!学生忍俊不禁,望着身材魁梧,面色偏黑的老师,全班随之报以热烈的掌声。学生一下子感觉和老师贴近了,谁不喜欢和性格直爽且具有幽默感的人做朋友呢!跟这样的老师学习一定是轻松愉快的乐事。
  现代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他们喜欢博学多才、热情开朗、平易近人又具有高超讲话艺术的教师;不喜欢不苟言笑、古板冷漠又缺乏讲话技巧的教师。语文课堂上的幽默能填平师生之间地位的差异,建立起亲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沟通,使学生产生愉悦感,从而与教师共同步入有趣的语文天地。
  三.巩固知识 强化记忆
  教学幽默的主要功用之一就是把知识趣味化,寓庄于谐,使学生在轻松自如中接受语文知识。例如我在教学夸张这种修辞手法的时候,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外国游客参观法国一个果园,他炫耀说:“在我们国家,桔子看上去简直像足球,香蕉树就像铁塔……”正当他吹得起劲的时候,突然绊倒在一个西瓜堆上,果园里的一位农民大声叫道:“当心我们的葡萄!”教室里一片笑声。心领神会的学生们顿时轻松起来了,气氛活跃了,接下来的教学就更顺利了。学生们举一反三,还很积极地找来一些关于夸张的素材,全班交流,整个课堂被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所笼罩。
  四.激活思维 启迪智慧
  从心理上说,幽默是启动学生思维的动力之一。幽默的语言不仅可以将事物穷形尽相,而且能够入木三分,它能唤醒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促进探究性、挑战性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如果一味布道式的分析讲解,使学生脑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兴奋不起来,时间一长,学生便慢慢趋于沉睡状态。如果此时教师“幽默”一下,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注意力相对集中,记忆力也就会随之加强。
  语文课堂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语言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燃起积极思维的烈火,例如我在讲《藤野先生》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同学们对日本学生的这种谬论十分愤怒。我说,那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请同学们模仿这句话的句型,并进行反击。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说,日本是强国,所以日本人当然是强盗;有的说,日本资源贫乏,所以日本人当然是穷光蛋……学生们说得慷慨激昂、义愤填膺。这样就很好地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同时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了。
  精当幽默的语言是教师灵感的外现,是厚积薄发的闪耀。教师必须加强思想文化的修养,丰富铸炼自己的语言。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妙趣横生,靓丽引人,让我们的学生把每一节语文课都当成是一次美妙的享受!
  
  李化普,教师,现居河北丰宁。

让幽默扮靓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