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5年第11期 ID: 422826

  

孤者的狂欢

◇ 昌兰华

  摘要:文学著作中存在的隐喻是平铺直叙的外延,所以文学范畴里面隐喻的探索得到了很多学者关注。就隐喻学视角而言,环绕作品里面角色、意象,针对卡森·麦卡勒斯创作的《伤心咖啡馆之歌》当中的隐喻含义予以解析。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如今的人们被越来越发达的工业文明异化以后引发而来的忧虑和疑惑,还有处在孤单隔离状况当中的人们与他者交际的急切渴求。
  关键词:《伤心咖啡馆之歌》 隐喻 意象
  引言
  隐喻是人们最基础且最广泛的思考方式。“它是人们所有实践活动、精神活动以及文化活动的深层架构。”隐喻在人类语言、神话、文学、科学以及艺术这五个主要文化形态中均以不相同的展现方式普遍存在。文学著作中存在的隐喻是针对平时生活中个体感受的外延,所以文学中的隐喻探索现在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文学含义中的隐喻是对事与物的感受、经历、幻想等隐晦的表达,从而解析人物的内心活动、语言活动与文化活动。它注重展现自身强调的意象与喻意两者之间可以对比的可能性或同一性。本文试图从隐喻学的视角,环绕作品中的地点、角色、意象三方面,针对《伤心咖啡馆之歌》中隐喻含义展开探索。
  一、卡森·麦卡勒斯与《伤心咖啡馆之歌》
  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中建树颇丰的女性文学家之一,代表作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从20世纪40年代面世后,被称作是美国文坛杰出力作。这部著作最早于20世纪40年代在杂志上刊发,直至50年代收录在《伤心咖啡馆之歌:卡森·麦卡勒斯中短篇小说集》当中,后逐渐得到文学界的重视,表达了人类的孤单和爱的无能构建了这位女作家全部著作的内涵意义。作家在小说中将南方村镇中的畸形人的畸形恋爱当作人类生存情况的隐喻角度,将“爱和孤独”的主题展现得十分透彻,将串联她所有著作当中的“精神隔绝”这个主旋律升华到至臻境界。
  《伤心咖啡馆之歌》描绘的是在南方村镇里面的一段畸恋以及以恩怨仇报的故事。外貌英俊却名声不佳的登徒子马文对如同男子般的爱米莉亚小姐投入了全部真情,而女方却对其出乎寻常的冷酷,接受了男方的金钱却逼迫其离开村镇;这样冷酷无情的女主人公对难看粗鄙的表哥李蒙有着近似其前夫对她一般的情感,而且因为想得到他的喜欢而创立了咖啡馆。可是六年以后,李蒙遇见回乡报仇的马文就倾心相待,且不管不顾地希望跟随他,最终他背叛了女主人公的感情,在爱米莉亚和马文一决生死的紧要时刻,李蒙助了马文一臂之力。随后他们一起摧毁了镇上的咖啡馆,带着财物远离了这处是非之地。
  二、《伤心咖啡馆之歌》的概念隐喻
  文学作品主要通过各种写作方式来形象化地展现客观存在,传达人类内在无穷变化的繁杂情感,通过敏锐观察来表现人类对世间万物的体会与感悟。在形象化表达方式中最关键的是隐喻,它可以令人依据现有的事物对未知事物进行关联,且在已知和未知两者之间的互相对照中衍生“言于此而意在彼”的美学成效。隐喻可以构成一个语篇的文体特色,也可以组成作者的文风特点。在语篇中包含许多隐喻,尤其当隐喻含义贯穿全体语篇且烘托主旨时,就应当明确隐喻的生动运用组成了文学作品的文体特色。麦卡勒斯在其诸多小说著作中均刻意运用隐喻,这组成了她特有的文风特点。麦卡勒斯通过运用隐喻的方式,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小说特色。《伤心咖啡馆之歌》里面的诸多地方运用隐喻表达,这里面的小说场景地点咖啡馆、人物角色以及某些重要的意象均有着深邃的含义,小说中的隐喻还深化了读者对作品主旨的解读。
  (一)地点——南方小镇与咖啡馆的隐喻
  在小说的开篇伊始就提到“小镇原本就是非常乏味的”,这句话已经给整部作品奠定了“孤独”的基调。比静谧的村镇更加乏味的是村镇居民的内心世界,他们沉迷于精神荒漠之中,村镇居民仅有的消遣就是听人歌唱。“小镇实际上是孤寂、沉郁的,就好似一个极为僻静,远离尘世的处所”“村镇中央竖立整个村镇最庞大的建筑,近乎一切的门和窗均打了板子钉牢,仅有于炎热的夏季的某一时间里,二楼一扇窗户当中才会慢悠悠地往外伸出一个手臂,再露出一张面目恐怖的面孔,那脸孔上有两个灰蒙蒙、满是哀伤的斗鸡眼。这张脸孔在窗户那儿逗留一个小时以后,才将窗户重新合上,重归安静。”麦卡勒斯在这类情景描绘中运用了一连串情感浓郁的词汇,这样一种令人紧张的气氛,好似迷宫一样牢牢揪住了读者的目光,紧张压抑而略带恐怖的猜想涌现出来。在《伤心咖啡馆之歌》里面,作者多次借助主人公的话语讲出人类内心中带有的某种特别的负罪感受,不断寻找一些以前得到但是后来又遗失的事物。因此,在人类的内心世界里,孤寂与精神的隔绝是无法磨灭的存在。这部作品里面,哥特式不出名村镇代表的是20世纪整个大环境当中笼罩的精神荒漠。这样一片满是惨剧的精神荒漠与托马斯·哈代笔触下所描写的爱的荒漠何其类似,浮现出来一场场悲惨剧目好似颂唱的古旧民谣一般,延绵流传,好似无限延伸、永不停止又无法解救的世间牢狱,笼罩了沉郁的挫败和失落感,人类只能在这当中一直忍受身心磨难,被折磨至苦痛边境,直到整个生命的终止。
  (二)人物角色隐喻
  《伤心咖啡馆之歌》中出现的三个主要人物,均象征着人类的原罪,均包含残破与畸变的内心。爱米莉亚“是一位性格孤独又冷漠的人”,她聪敏机智,家境富有,却不快乐,因为她生存于和大家完全不沾边的精神世界中。作品里面提到:“她不知道该怎么去和人相处。”对她来说,“人仅有的用途是自其身上榨取金钱”。她独自一人生活,“完全没将男子的爱放于心头”。但是针对女子,她却怀有极深的惧怕心思。例如,她身为一名医生,说有病都能治,只除去妇女疾病。“只要提到这类疾病,她脸上就会因羞恼发出暗色,她立于那里,弯曲脖颈,下巴快耷拉至衣服领口上,或者是搓着那一双雨鞋,好似一个不知所措的大小孩。”
  作品当中描述的诸多情况表明,她是一名失去自我、陷入孤绝、苦痛境地却还希望有人来解救她的人物形象。表哥李蒙是一名身体畸形四处漂泊的人。大家不知道他究竟是谁,来自哪里。他孤单、苦痛、弱小、茫然,身心毫无归依。这样一种角色隐喻了丧失精神乐园的人身处感情与信仰荒漠当中没有期盼四处飘荡。他身体的残破也象征了普遍存在的信仰危机,而其精神世界比其余两个主人公更加残破不堪。李蒙没有女主人公的良善与真诚,挑拨情感与吹牛才是其拿手的本事;他也没有马文敢于承担,哭啼不已与邀宠献媚是其生存的本领。他身体孱弱却又有掌控其他人的欲望,带给这个沉郁的村镇以罪恶力量。他擅长打探其他人的秘密,喜欢挑起动乱,并以此为乐。“他喜好观赏别人斗殴,不必说一个句子,就可以神奇地令人打起架来。”李蒙的这类罪恶特质符合那个毫无信仰的村镇居民的阴郁心理,“大家越是觉得前方也许存在混乱或是灾难来临,就越肆意纵情,令村镇处于狂欢化状态中”。   (三)意象——橡实与肾结石的隐喻含义
  橡实是女主人公于其父过世时捡到且收藏的一个纪念物品,它隐喻了女主人公的男子性格,代表了她承接其父男子权威与毫无争议的统领位置。每当她看着自己最喜欢的那一颗于其父去世时拾到的大橡实的时候,脸上总带着愁闷、疑惑。她没办法解释这样东西的含义,但作者隐晦暗示其男子特点,象征了父亲的爱。其父留下的影响力令她长大以后,甚至在她父亲过世以后都极难明确自身女子身份,她在脑海中仿效其父言行,例如:早上去外边,到水泵那边去洗脸;用其父的烟斗来吸烟。女主人公在内心里面完全没将自己当作女子看。虽然她无偿给人治病,虽然她在村镇中扮演着领导一般的角色,但是她却没有被这个村镇里的居民所爱戴,带给她的仅有畏惧,所以她长久以来都是孤单寂寞的。
  “肾结石”的石化内核特质隐喻了女主人公的男子性格,她在详细看着身上的“异己”成分时“表情是那么迷恋而敬畏”。女主人公把这两个代表物交到李蒙的桥段设置,意味着其身上男子特性的逐渐减弱。马文回来以后,李蒙就被他吸引了,女主人公因此替换了红色的裙子,希望运用女子特性来对抗前夫夺取表哥,可是征服表哥李蒙的却是马文的男子特性,他最后择取了更强的人,背离了女主人公。李蒙协助马文摧毁了女主人公的家产,全方位实践了女方前夫策划的报仇方案。在这样一场爱情争夺战中,胜败取决于男性化程度。尤其需要关注,表哥针对男子特质的界定是以暴力与阅历作为核心的,他羡慕马文“去过亚特兰大”。就像陈述的人所言:“对于这种妒忌,你还有什么说的呢?”身为女子在这样一种逻辑下,不战而亡,她“根本就失了方寸,对她应该说什么都失去控制”。如此来看,爱的逻辑被扭曲了,令爱的经历沾染了失控的男子崇拜所带来的荒唐感。
  结语
  通过以上解析,可以明确隐喻在文学著作中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力。隐喻的哲学根基是体验哲学,我们可以透过自身直接或是间接体验来猜测咖啡馆与南方小镇的隐喻含义。隐喻也和具体文化有关:它不但为语言问题,还是一类思考方法。这是一类认知路径,隐喻在我们所解读与赏析的文学著作当中意义重大。通过丰富的隐喻,展示了《伤心咖啡馆之歌》中人物之间的不确定性,深化到荒唐的社会和生活在这里面的居民的精神情况。在这样一个完全异化的社会里,人们处在极度孤寂、无奈与失望里,缺少交际,导致精神的虚空与幸福感的匮乏,引致内心世界的失控。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人类将自己紧紧封锁,人与人之间无法靠近和交流,处在极度孤寂当中。麦卡勒斯透过这样一段三角畸形恋爱的故事传达了处在孤寂隔绝情况里的现代人和他者之间交际的紧迫需求。语
  参考文献
  [1]赵维森.隐喻文化学[Ml.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7.
  [2]钱满素.美国当代小说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3]林斌.卡森·麦卡勒20世纪四十年代小说研究述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5(2).

孤者的狂欢